威马EX5纯电动SUV补贴后9.90-21.63万元,竞争力如何?

Seveniny

质量是XXXX的生命

这句话是敝司上一代Slogan,也挺适合威马。

威马自己建工厂了,而且是完整的冲压、车身、涂装、总装、电池这五个车间,据悉今年车间已经封顶,明年初就会启动小批量生产。虽然很多新品牌都宣布了自己的工厂开工计划,但威马的进度遥遥领先,很可能成为第一个从自己工厂中实现量产的品牌。

威马EX5 2015年就已经开始研发,2018年SOP,开发周期长度与传统车企相近。沈总从沃尔沃出来,想必威马的开发流程、开发体系也与传统车企相似,一点很值得肯定。

EX5的外型,跟产品定位相符,朴实、亲民,看着就像是一款走量的车。

相比于外形,我更关注内饰和交互。威马不断强调智能、交互、年轻化,看来真的把用户体验看得很重。说到交互,这辆车有3个行业『第一』。

车窗投影,有想法,但使用场景仍需拓展。发光交互式LOGO,比红彤彤的BYD好看一万倍,也不像北汽Lite那么浮夸,度把握的比较合适。我最喜欢的是旋转式中控屏幕,解决了我多年来的疑问:为什么屏幕一定要固定在内饰板上?

另外一款是补贴前20万左右的车型,综合工况续航350km左右,如果落地能够做到15-17万的价格,也将很有竞争力。

作为摇不到号的帝都人民,我期待EX5成为一款有竞争力的车型,一方面为包括我在内的消费者提供新的、好的选择,另一方面对市场形成良性的促进作用,激励更多厂商开发出可靠、有性价比的电动车。


汽车有温度

威马这款车的竞争力极强,这源于威马极其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

威马的创始人是沈晖,曾经负责重组沃尔沃的组织架构,包括董事会和高管等等职能,极护是从一穷二白起,主导沃尔沃品牌在国内的生根发芽,从零开始,5年内建成了两座整车工厂,一座研发中心和一座发动机工厂,以及经销商和供应链的建设和优化。

所以说,他人能力是很强的,况且在沃尔沃已经把整个供应链体系的建设玩了一遍了。

我个人认为,新造车的品牌中,至少要有一位高管来主抓供应链的建设和管理。因为供应链能玩的东西太多了,能有一位资深创始人,拼命为公司开源节流,不玩猫腻,自然整车的价格就降到了这样的地步。


那很多人就会说了,难到像上汽这样的有着长期供应链的大公司,难到就比威马弱?

像上汽这样的老牌大企业,成本控制肯定也不会比威马弱。但是为什么价格差的很多呢,那就是定价策略的原因了。因为eRX5这样的车,在上汽看来,是要赚钱的。威马那就真的是靠微利,先铺开,在赚钱了。

威马的定价策略和小米手环的策略是差不多的。无论你如何控制成本,深圳的山寨厂家是一定会比你低的,你卖199,他就卖99,总比你低还能赚钱。于是,小米手环79元的价格,就彻底是摧枯拉朽了。

回到威马来看。定价高低只是策略问题。而供应链的管理能力就是一个事关生死的战略问题了。你可以卖车不赚钱,但如果你卖车买一台亏一台,那就真的是神仙都救不了你拉。


一起车言论

一开始接触威马的时候,我擦,这是什么鬼?

第一:创始人传统车企出身,并没有互联网背景。在处处宣扬”互联网+”的今天,的确有点登不上台面。

第二:管理层没有海外背景的豪华车企背景加持,核心团队是沃尔沃/吉利的团队,加上部分来自上汽通用的团队,比较本土,也确实比较“土“。

这两点也反应出了威马低调务实的做风,不声不响的,把厂子也建好了、资金搞定了、造车资质买来了,更可贵的是,把供应链也基本搞定了。

首先是效率。

这一点汽车从业人员印象比较深刻。

传统车企开发一款车型需要3-5年,等到开发出来之后,一款车型的产品周期为7年左右。

其次是用户体验。

传统车企的营销网络基于4S店,不直接面向用户,虽然有代表客户声音的部门,但是总归有点隔靴搔痒的点。

Living LOGO有3种基本的交互方式: 变换颜色、闪烁、像音量一样上下跳动,三种基本的交互方式还能组合成无数组合,用于和司机、乘客和其他汽车的交互方式,很有意思。

对于一个传统成熟的汽车公司来说,采用这种Living LOGO实在是太跳了,对决策者的风险也很高—— 你能想像奔驰明年的新车也弄一个交互的Living LOGO吗? 也许它未来会,但应该不是最早的那一批。

其实当前最主要的新能源购买人群主要是政策驱动型,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因为限牌、限号等,考虑到新能源的政策,所以才去购买新能源车的,说白了,就是冲着牌照去的。

这部分人群可以说是“刚需”。


汽车BB机

目前新能源车的销量,主要依靠政府的补贴和地方政府政策,比如说免除购置税送新能源的牌照等等,但是这个并不是长久之计。

根据2017思略特数字化汽车报告显示,纯电动汽车的价格临界点大概要到2025年,届时充电桩也基本上普及了。

EX5第一次将车窗的虚拟交互设计用在了量产车上,第一次使用了可以旋转的大屏幕。如果你问我这两项创新的第一好不好? 我的意见是,就和蔚来EP9跑圈、FMC一米多长的越大屏幕一样,对消费者未必实用、对车型开发来讲性价比可能很低,但这都是Branding的必须

优势就是对供应链的把控。

除车身外,汽车中绝大多数零件都是供应商生产的,运到总装车间进行装配的。

所以供应链的好坏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车的好坏。

威马因为其团队的沃尔沃/吉利背景,对供应链有很深的积累和很大的优势,而且也能够最大程度的把控成本和性能的平衡,这也是决定了最终产品性价比,也直接决定了其最终产品的竞争力,这一点是绝大多数新能源车企甚至是传统车企都做不到的,这也是为什么威马的EX5能够做到补贴前20万。

沈晖曾说,汽车史上向来是大众车型的厂商收购豪车,比如大众收购保时捷,菲亚特收购法拉利,并说特斯拉如果不做Model 3,也逃不了被收购的命运。 所以,威马为什么不从先做一辆豪华电动汽车做起? —— 自己先用大众车型占领市场,闷声发大财,然后再收购豪华电动汽车就可以了,何必自己先做呢。


汽车小灵通

靠谱,可是没啥名气?

这是实话。在众多汽车行业新玩家中,威马并不是最早的,而且出镜率也不高。对于这个公司,我的感受有这么几点。

1.低调。除了发布活动和融资,很少看到网上有这家公司的新闻,对于这点公司高层给出的回答是,公司一来不存在融资方面的困难,二来不存在招人方面的问题,所以没有必要做那么多的宣传和炒作。

2.务实。公司大量的人才来自沃尔沃,吉利这两家公司,而且高层基本都是主机厂出身的老江湖,这些奠定了这家公司的基调——一家脚踏实地、以制造量产车为目标的企业。在很多互联网造车公司还在为准入审查头疼的时候,威马已经不声不响地拿到了乘用车生产资质。

威马沈晖总曾经很随意的说过这么一段话“我们EX5已经路试了200万公里,为什么现在才发布呢?因为我们真的不差钱、不差人,但已经开发了这么久,也该给大家一些交代了”这自信心爆棚的话,体现的是沈总一个从传统车企出来的传统人的思想。造车是个严肃事,关乎客户的生命安全,不应该急于求成,要稳扎稳打。

EX5将会有不同的电池包配置,其中高配车型综合工况续航里程能达到450km,而且价格将控制在30万以内(补贴前)。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多少是有怀疑的,毕竟目前市场上没有产品能做到这个水平,而威马又是第一次造车,怎么就能达到这个水准。至于600km这个数据,大家就别多想了,肯定是在等速工况下才能达到的,对于用户来说,并没有太多实际意义。如果最终售价真的如此,对我这个摇不上号的苦主来说,高配车型可能真的会打动我掏钱包(认真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