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瘟的症狀有哪些?

風雨人生淡然相隨1231677034

豬溫是養殖戶最怕的病情,全國各地出現豬瘟病情的養豬場還是比較多的,給養豬業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要了解病情對症下藥,才能減少損失,對於豬瘟主要會出現以下幾點症狀。

1.典型豬瘟:病豬的體溫升高,呈稽留熱型,皮膚、黏膜發紺、出血、可見全身呈敗血症變化,出現以上症狀一般在一週左右就會出現死亡。症狀表現(弓背、寒戰、厭食、喜鑽墊料,初期便秘後腹瀉、糞便惡臭)等


2.非典型豬瘟:是一種病情緩和、感染後潛伏期長、一般發病後症狀較輕、病變不典型、發病率和死亡率均不高的豬瘟類型。症狀表現(腹下部有瘀血和壞死、病豬出現幹耳、幹尾,病程長達三個月以上)等。

3.精神型豬瘟:主要表現的是新生豬仔比較瘦弱,一般是2-15日齡出現神經症狀如:(

肌肉震顫、磨牙、轉圈、倒地痙攣)最後出現抽搐死亡。

4.遲發行豬瘟:先天感染弱毒株後,毒株在體內增殖,毒力逐漸增強,表現為遲髮型豬瘟。症狀表現:(病豬體溫正常,幾個月後出現精神沉鬱、厭食、病情加重時會出現腹瀉、後肢麻痺死亡)等。


豬瘟病毒是一種急性、熱性、接觸性、高死亡率的傳染病建議養殖戶定期給豬注射疫苗和進行全面的消毒,注射疫苗才是給豬最好的防疫。


客家仔阿軍

首先可以根據臨床症狀和病程,可分為最急性型、急性型、亞急性或慢性型、非典型豬瘟(溫和型豬瘟)4種類型:

最急性型:見於流行初期。病程不超過5,主要表現突然發病,全身痙攣,四肢抽搐,皮膚和黏膜發紺,倒臥,很快死亡。

急性型:病豬體溫升高,達41℃~42℃,拱背,寒顫,喜鑽墊草或扎堆。早期有眼結膜炎,兩眼有多量分泌物,甚至將眼瞼粘封。初期便秘,後期腹瀉。

皮膚出血,腹下、下頜、嘴、耳及腿內側更明顯,指壓不褪色。大多數病豬在感染後10~20d死亡。

亞急性或慢性型:病豬症狀不規律,體溫時高時低,食慾時好時壞,便秘與腹瀉交替發生,腹瀉時間較長。病豬日益消瘦,貧血,發育停滯。有的皮膚上有紫斑,丘疹或壞死,耳部更明顯。病程在20或30天以上。

非典型豬瘟(溫和型豬瘟):

我國很多地方出現“溫和型”或“無名高熱”豬瘟病例,症狀較輕,體溫40~41℃,耳、尾、四肢皮膚壞死,發育停滯,後期站立不穩,後肢癱瘓,部分附關節腫大。




雲種養

豬瘟又名爛腸瘟,是豬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傳染的病毒性疾病。其特徵為急性經過,高熱稽留,高死亡率,及廣泛性出血、梗塞、壞死等。

  臨床症狀

  最急性型見於流行初期,主要表現為突然發病,全身痙攣,四肢抽搐,皮膚和黏膜發紺,倒臥死亡。病程不超過5天。急性型為本病主要病型,病豬高熱稽留,精神沉鬱,怕冷,食慾下降,敏感性增高,結膜炎,眼角有大量分泌物。先便秘後腹瀉。公豬包皮積尿,擠壓時流出渾濁、發臭液體。皮膚和黏膜出血,腹下、下頜、嘴、耳、腿內側發紺。病程稍長常繼發細菌感染。

  慢性型主要表現進行性消瘦,貧血,虛弱,時有輕熱,食慾不振,便秘和腹瀉交替,病程長。溫和型豬瘟也屬慢性型。低熱,症狀、病變不典型,發病率和病死率低,有的末梢皮膚壞死(如耳尖、尾尖、四肢末端處皮膚),發育停滯。病程長,一般在半個月以上。

  防治措施

  本病傳染性甚強,病死率高,一旦發生就會導致嚴重經濟損失。因此,平時應採取預防措施,杜絕本病傳入;發生之後應採取緊急防疫措施,儘快撲滅疫情。

  01 平時預防

  加強飼養管理,儘量實行自繁自養。從無病地區引進豬隻,經隔離檢疫2~3周後方可並群,並及時補種疫苗。做好衛生消毒工作。有計劃地進行預防接種豬瘟兔化弱毒苗。殘羹餵豬時應充分煮沸消毒。

  02 緊急防疫

  發現可疑病豬應嚴格隔離或撲殺;病豬的場舍、用具、墊草、糞水、吃剩的飼料都應充分消毒;撲殺的病豬以深埋為原則,如必須利用,所有產品、廢物、廢水、汙染的場地、用具和工作人員都應嚴格消毒,防止散毒;疫區應停止生豬買賣,進行緊急預防接種。

  03 預防接種

  預防豬瘟的常用疫苗為豬瘟兔化弱毒苗。平時預防接種種豬一年一次,定期進行;仔豬20日齡和65日齡接種2次,免疫效果較好;母源抗體能維持30天,接種過早會影響免疫效果,一般以斷奶後接種為宜。緊急接種時劑量加大2~5倍,能迅速撲滅疫情。

希望我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關注【豬病通】及【豬病通課堂】即可進行更多交流。


豬病通課堂

一、豬瘟有哪些表現?

1、急性型:病豬精神沉鬱,發熱,體溫在40~42℃之間,喜臥、弓背、寒顫及行走搖晃。食慾減退或廢絕,喜飲水,有的豬發生嘔吐。病豬結膜發炎,流膿性分泌物,將上下眼瞼粘住,不能張開。初期便秘,乾硬的糞球表面有時附有白色的腸粘液,後期腹瀉,糞便惡臭,帶有粘液或血液,病豬的鼻端、耳後根、腹部及四肢內側的皮膚及齒齦、唇內、肛門等處粘膜出現針尖狀出血點,指壓不褪色,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公豬包皮發炎,陰鞘積尿,用手擠壓時有惡臭渾濁液體射出。

2、慢性型:多由急性型轉變而來,體溫時高時低,食慾不振,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逐漸消瘦,貧血,衰弱,被毛粗亂,行走時兩後肢搖晃無力,行走不穩。有些病豬的耳尖、尾端和四肢下部成藍紫色或壞死、脫落,病程可長達一個月以上,最後衰弱死亡,死亡率高。

3、溫和型:母豬感染後長期帶毒,受胎率低、流產、死產、產木乃伊胎或畸形胎;所生仔豬先天感染後,在哺乳期發病死亡或成為僵豬。

二、如何制定豬瘟的免疫程序?

1、首先進行抗體監測,在抗體監測的基礎上制定程序免疫。

2、種豬免疫方案:每年普免3次(每4個月免疫1次),或母豬產後跟胎免疫(母豬和哺乳仔豬同時免疫),仔豬在25日齡,55日齡,95日齡免疫;也可監測仔豬的母源抗體,根據母源抗體水平確定仔豬的首免時間。

3、每年監測3~4次,根據監測結果及時調整免疫。

4、加強管理,減少應激,加強豬場生物安全。

1、豬群發病後,挑選病豬進行剖檢,根據剖檢變化做出初步診斷,然後將豬病料送獸醫實驗室化驗確診(檢測豬瘟病原,做藥敏試驗確定敏感抗生素)。

2、豬群緊急免疫豬瘟疫苗。

3、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用敏感抗生素投藥,控制繼發感染。

4、對發熱豬應用退熱藥,如卡巴匹林鈣、氟尼辛葡甲胺、安乃近等,控制病豬的體溫,恢復其食慾。

5、飲水中添加葡萄糖粉和碳酸氫鈉粉,給發病豬提供能量,調節機體酸鹼代謝平衡。

6、及時淘汰病重豬,加強消毒和衛生工作。

7、每年監測3~4次豬瘟抗體,根據監測結果及時調整免疫。

四、豬瘟疫苗免疫效果不佳時應採取如下措施:

1、提高豬群的抗病能力

健康狀況良好的豬群在免疫時能產生堅強的免疫力,而體質虛弱、營養不良或患有慢性病的豬群免疫應答能力較差。因此,應保證飼餵飼糧的數量和質量;採取儘可能嚴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堅持自繁自養,防止病原傳人,對生產區要採取嚴格的消毒、隔離和防疫、檢疫措施;在飼養密度、溫度、溼度、光照和空氣質量等方面採取措施,為豬隻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提高豬群的整體健康水平。

2、嚴格控制疫苗的質置

①保證疫苗本身的質量。疫苗本身的質量直接影響免疫的效果。國家定點專業生物製品廠生產的疫苗一般質量可靠。

②搞好疫苗的運輸和儲存。目前普遍使用的豬瘟細胞苗不能在常溫下保存,必須在低溫下保存。豬瘟疫苗在一15°C條件下保存,有效期為1年;0〜8°C陰暗乾燥處保存,有效期為6個月;8〜25°C保存,有效期僅為10天。因此,應在運輸、儲存設備完善的單位購買疫苗。嚴禁反覆凍融疫苗,以免造成效價降低或影響真空度。

③正確使用疫苗。稀釋後的疫苗效價下降速度很快,氣溫在15〜30°C時,3小時就可能失效。因此,免疫注射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使用前稀釋液應置於4〜8°C冰箱內預冷,稀釋後的疫苗放於有冰塊的保溫箱內,並在1〜2小時內用完。嚴禁用碘酊或其他消毒液消毒針頭,用捵酊在注射部位消毒後必須用棉球擦乾,以免造成疫苗滅活。嚴禁用大號針頭注射和打飛針,以免造成注射量無保證。採用無菌注射器注射,注射時應1頭豬1個針頭,以免造成人為地將處於潛伏期的豬瘟病毒傳染給其他健康豬,使防疫工作變成了帶毒傳播,導致注射豬瘟疫苗後豬瘟暴發。

④控制免疫抑制性疾病。近年來,豬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呈上升趨勢。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徵、偽狂犬病、圓環病毒感染、喘氣病等疫病都能破壞免疫器官,導致豬瘟的免疫失敗。

⑤堅持自繁自養,全進全出。如必須引種,要慎重選擇,對引入的種豬進行定期監測,待檢測確無豬瘟病毒感染後方可與其他豬混養。

⑥淘汰亞臨床感染豬。豬瘟免疫監測的重點應放在母源抗體水平、免疫應答效果、亞臨床感染和疫苗效價的監測上根據產仔季節,在防疫高峰期後1個月內,隨機採取免疫豬血清做抗體監測,計算總保護率。如總保護率在50%以下,則顯示免疫無效。同時,根據抗體的分佈,分析是否存在亞臨床感染。

⑦規範使用藥物。某些藥物如氟苯尼考、卡那黴素和磺胺類等影響病毒疫苗的免疫效果,尤其是在免疫前後不規範地使用這些藥物。

⑧採用合理的免疫程序。進行過豬瘟免疫的母豬,其新生仔豬可通過初乳獲得母源抗體。在實施免疫接種前,要考慮母源抗體效價,同時還要注意母源抗體的整齊度。具體做法是免疫接種前檢測母源抗體效價,調整母源抗體的整齊度,保證空懷母豬豬瘟的抗體效價不低於1:64,分娩母豬豬瘟的抗體效價不低於1:32。仔豬在20〜25日齡時,抗體中和效價在1:32以上,保護率為75%,能耐受豬瘟強毒攻擊;30日齡,抗體中和效價降到1:16以下,無保護力;60日齡時,仔豬血清中已無母源抗體。因此,仔豬應在25〜30日齡首免,每頭豬使用豬瘟細胞苗4頭份或豬瘟脾淋毒組織苗1頭份;60〜0日齡二免,每頭豬使用豬瘟細胞苗i頭份或脾淋毒組織苗1頭份。在豬瘟發病較多或受威脅的場戶,可在此基礎上增加仔豬超前免疫1次,每頭豬使用豬瘡細胞苗2頭份或脾淋毒組織苗1頭份。母豬在產後20〜25天進行豬瘟免疫,種公豬每年春秋兩季各免疫1次,每頭豬使用豬瘟細胞苗5頭份或脾淋毒組織苗1頭份。

⑨嚴禁使用發黴變質飼料。要嚴格控制飼料和各種原料的質量。


豬易通問豬病

豬瘟俗稱爛腸瘟,腸道瀰漫性出血,切開腎,腎上有出血點。從外觀看,豬皮膚蒼白,毛孔出血點,指壓不退色,豬的體溫39.5-40.5度,高的也就是41度,溫度多有零頭,40.3、40.5、40.8,豬有采食慾望,一半放料是吃3-5口,就不吃了,因為吃料腸道蠕動,就開始疼,豬就不吃了,豬喜歡趴著。還有拉稀和便秘交替。大部分拉黑色糞便,因為腸道出血。還有拉黃色稀便。


服務養殖技術諮詢

  豬瘟又名爛腸瘟,是豬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傳染的病毒性疾病。其特徵為急性經過,高熱稽留,高死亡率,及廣泛性出血、梗塞、壞死等。

  臨床症狀

  最急性型見於流行初期,主要表現為突然發病,全身痙攣,四肢抽搐,皮膚和黏膜發紺,倒臥死亡。病程不超過5天。急性型為本病主要病型,病豬高熱稽留,精神沉鬱,怕冷,食慾下降,敏感性增高,結膜炎,眼角有大量分泌物。先便秘後腹瀉。公豬包皮積尿,擠壓時流出渾濁、發臭液體。皮膚和黏膜出血,腹下、下頜、嘴、耳、腿內側發紺。病程稍長常繼發細菌感染。

  慢性型主要表現進行性消瘦,貧血,虛弱,時有輕熱,食慾不振,便秘和腹瀉交替,病程長。溫和型豬瘟也屬慢性型。低熱,症狀、病變不典型,發病率和病死率低,有的末梢皮膚壞死(如耳尖、尾尖、四肢末端處皮膚),發育停滯。病程長,一般在半個月以上。

  防治措施

  本病傳染性甚強,病死率高,一旦發生就會導致嚴重經濟損失。因此,平時應採取預防措施,杜絕本病傳入;發生之後應採取緊急防疫措施,儘快撲滅疫情。

  01 平時預防

  加強飼養管理,儘量實行自繁自養。從無病地區引進豬隻,經隔離檢疫2~3周後方可並群,並及時補種疫苗。做好衛生消毒工作。有計劃地進行預防接種豬瘟兔化弱毒苗。殘羹餵豬時應充分煮沸消毒。

  02 緊急防疫

  發現可疑病豬應嚴格隔離或撲殺;病豬的場舍、用具、墊草、糞水、吃剩的飼料都應充分消毒;撲殺的病豬以深埋為原則,如必須利用,所有產品、廢物、廢水、汙染的場地、用具和工作人員都應嚴格消毒,防止散毒;疫區應停止生豬買賣,進行緊急預防接種。

  03 預防接種

  預防豬瘟的常用疫苗為豬瘟兔化弱毒苗。平時預防接種種豬一年一次,定期進行;仔豬20日齡和65日齡接種2次,免疫效果較好;母源抗體能維持30天,接種過早會影響免疫效果,一般以斷奶後接種為宜。緊急接種時劑量加大2~5倍,能迅速撲滅疫情。


新凍網

全身皮膚、

漿膜

、粘膜和內臟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全身

淋巴結

腫脹,
多汁、充血、出血、外表呈現紫黑色,切面如大理石狀,腎臟色淡,皮質有針尖至小米狀的出血點,脾臟有梗寒,以邊緣多見,呈色黑小紫塊,喉頭粘膜及

扁桃體

出血。膀胱粘膜有散在的出血點。胃、腸粘膜呈

卡他性

炎症。大腸的迴盲瓣處形成紐扣狀潰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