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摩托車發家史1

* 五羊-本田

中國車壇 最高貴的品牌

1992年組建。只生產GL,公主,SCR,和後來的MCR。單憑前面三款車,便紅透大江南北。前三種車型中國的廠家家家戶戶都有,儘管有外觀專利,但這對中國的廠家沒作用。MCR125是前2年才出來的,屬運動車型。外觀除了尾部有特色外,給我感覺很一般,遠不如後來金城-鈴木的GX125和建設-雅瑪哈的天劍。發動機竟用80年代的外觀,但本田是老大,沒人敢說這種發動機外觀土。它的廣告語用“將街道變成舞臺”,非常棒的廣告語。 至於SCR100,也有很多故事。剛出來時,沒人感仿她。後來浙江金輪就開先河,從此“仿SCR風”席捲全國。其惡劣程度發展到摩托車展覽會上隆鑫將自家仿製車擺上去,被也來參展的本田叫人沒收,還鬧了一陣。她的車體打CR100,國內廠家就想啊,你用SCR,我不能用SOR,SCK,SPR,SKR?一大群素質低下的人,自然造了一大群素質低下的車。但她的發動機大部分早已國產化,說原裝進口是騙人(其實國家早已不允許進口發動機了)。公主車已成為踏板中最多的車型。廣東人現在將她改裝得象模象樣,加什麼擋風鏡(風靡一陣,現在不流行了),加帶轉向燈的後視鏡,加報警器,加自動起架,加冷光護架,加數碼。 GL款(一般叫五羊款)在北方很流行,在福建廣東就不行了,又大又笨,遠不如CG款受歡迎。但把他的燈罩一拿,就變成了五羊本田的“千嬉龍”很帥氣。 新大洲本田也生產GL款,他叫“M-LIVING”(萬里行),頂槓機,全車HONDA商標。五羊是靠五羊-本田才有名氣的,但他的市場搞得很臭,出過的“愛飛”“傲飛”有一階段使用五羊本田的動機,用了一句“五羊配本田,強勁又省錢”,後來五本怕他玷汙自己的名聲,不再提供他發動機了。那款踏板的“意飛”竟然也用HONDA,估計沒出來就夭折了,外型背離中國路線。

五羊跟五羊―本田是兩碼事, 小公主SCR的魄力登場只會讓大公主STREAM黯然神傷,五本現在可能已不在國內銷售公主,而是轉向出口.一代踏板宗師就此隕落,離開了讓它登峰造極的一片沃土, 全新SCR――喜悅100閃亮登場!舊瓶新裝–將原來大燈和轉向燈一體改成轉向燈上置,發動機聲音更細。。其實最早的那些仿冒車有些也這麼做,但和大氣的五羊本田比,太小樣了。 新CG,粗略一看還以為是跟新大洲本田買發動機,後來行家告訴我,不是這樣的,但裡面很多配套卻與新本相同.嘉陵本田的CG早就出現了,可嘉本這種經營體制哪裡可以讓CG復活?復活的重任因此落在了五本身上. 稍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本田這一步意味著什麼!加上早就有的嘉陵本田CG125和後來的新大洲本田神鵰(CG型,使用本田動力),本田再次向中國農村市場發起瘋狂進攻!

* 嘉陵-本田

本田在華最早的摩托車合作伙伴

生產的本田車都是“重型坦克”:CB125T,CM125,加上後來復活的CG125,當然也有兩款踏板允許使用HONDA商標,一個是JL50QT,還有就是大鯊,但我一直認為她們不是嘉陵-本田,而是嘉陵。前面兩隻坦克是有錢人的象徵,內行人稱“聯合商標”,就是JIALING-HONDA。單獨本田商標即車身沒打JIALING的已經很少生產(生產出來也大都出口越南),因為經銷商喜歡用低價版的去蒙消費者,我在網上還看到一篇關於這種欺騙消費者的官司,那傢伙聽信老闆說這是原裝進口的,買來才發現這些知識,他發現了車型號加“II”的奧秘。CB125T與CM125發動機看似相同其實不同。化油器一個單個一個雙個,因此發動機內部原理就不同 保修期兩年或20000公里,對品質的信心無人能及 嘉陵-本田這家廠很死,市場大不如前

* 新大洲本田

繼續走在陽光旅程中

說新大洲本田就不能不說新大洲,而說新大洲其實無法避免將二者混淆。這是一家我個人認為目前國內最優秀的廠家。老家海南,現在又有上海,天津基地。新大洲本田走在一起堪稱99年中國摩壇的重磅炸彈,轟動全行業。本田出資百分之50,新大洲49,天津1(應該沒錯吧?)。本田看中的是她一流的營銷水平,完善的售後服務,高超的技研能力,最重要的是龐大的銷售網絡。新大洲本田合作對雙方都是如虎添翼。新大洲全面導入本田形象也快得出奇。先後推出“M-LIVING125”(萬里行)WAVE100”(威武)(彎梁車,外觀跟它的仿冒者強不了多少,加上已出來的V-MEN(威猛)(嘉陵-本田CM125的外觀套上HONDA125的發動機,帖花很帥,這三款是在很短時間內推出,可惜都是老款。新大洲本田車其實不只這些,還有滅了天津-本田的“戰利品”–天虹太子100H(美式風格,簡潔流暢,很適合那些上班的男同志)還有一種本田發動機的彎梁,和 TH90(很有名的農村車)、TH100(中鯊)。後面這兩款新大洲接手後把庫存車掃乾淨後就只推太子車,後來這款被國內廠家模仿得不成樣的車也不生產了,因為本田看到了這些車排量太小沒前途。

新大洲車分三種。“S-S”型,即車體和發動機使用新大洲商標。“S-H”型,即車體新大洲發動機用本田。“H-H”型,即全車本田,上面提到的幾款車才有資格叫新大洲本田,雖然明確規定了S–S型,S–H型,H–H型的差異,但當新大洲把所有產品推向熟悉的市場時,似乎模糊了一切差異,S與H你我不分,S–H更多時候被人曲解為H–H.真正的H–H也就是新大洲本田生產的本田車目前只有威武,威猛和萬里行三款(天津本田的天虹太子,TH90和LEAD90就免談了,都死光光了)。新大洲在所有機車證件中都打上“新大洲本田公司”字樣,三者一起混淆也就情有可緣了.

新大洲三個生產基地分工很細。天津在原來基礎上繼續生產拿手的彎梁。海南生產125發動機和些踏板。最該說的就是這款125發動機。現在新大洲本田的125車都用這種外觀和國內很普通很普通的外觀相同。“萬里行”用它,“威猛”用它,還有十幾款“S-H”型的也用它,全通用。這種發動機我個人認為其實是把新大洲原來的叫日本人檢查一下,換幾個小零件或乾脆就沒換就把新大洲商標換成“HONDA”。本田人說它質量符合本田標準,其實是中國的本田標準,它質量比不上原裝的,但和國內任何一家比,綽綽有餘

新大洲英文叫“SUNDIRO”(陽光旅程),車型號為“XDZ”,合資後改“SDH”,其中的“H”代表“HONDA”,非常聰明

新大洲原來有與川崎合作,還推出一款“超影”,在當時讓消費者眼前一亮(當然也讓那些跟屁蟲廠家眼前一亮),後來新大洲把川崎的一些技術學到手,又跟老本親熱起來,就把小川一腳踢開,讓小川剛在中國站起來就立刻轟然到下,可憐

新大洲最早是私企,後來又國企,現在是合資。聽輕騎人講,新大洲總經理趙序宏原先是輕騎派過去建廠的,輕騎也買了新大洲的股份,當年輕騎銷量第一也有新大洲的戰功。不過現在他們已經分家了

新大洲的踏板在國內數一流。從小的“ 夢精靈”、“火之舞”,到“火鷹”e彩(現在用HONDA發動機,凌鷹款但改進許多,非常不錯。)“新生代”(也有HONDA版,外觀前衛,沒人敢仿她)都很經典

“把喜悅帶給更多的人”,很有創意的廣告語,與廣州本田雅閣的“將飛翔的喜悅帶到路上”有異曲同工之妙。本田天生就有“喜悅癖”,動不動就想讓人喜悅。

一家如此優秀的國產廠家,就這樣被本田招安,可惜。再也不能在廣州摩展看到新大洲與本田分庭抗衡的局面了

前幾個星期有幸得到一本《中國機械》,裡面拭車報告繪聲繪色地介紹了威猛,超影(將老超影改得面目全非)。超凡,對兩部S–H型的太子似乎有將其“本田化”的企圖,三部車洋洋灑灑一大堆讚歎之詞,最後得出的評分大同小異。SDH125-43超凡,是將天虹太子活生生地拉出100的心臟,而塞進125的頂杆機,一代名車輕巧的特性就此灰飛煙滅,而超影一看就覺得對不起死去的烈士—-新大洲川崎SK115,改了幾處經典設計不說,還要硬套上與川崎水火不容的“HONDA”,英雄在天之靈將死不瞑目!

新本剛剛推出使用與H型新生代和火鷹相同HONDA動力的公主和大,本田應該是認為前期投放的這種發動機質量還不錯,才敢讓新大洲本田裝在這兩款給本田帶來無數榮譽的踏板車身上.目標直指耗爵。豪爵5的悅星或是紅藍巨星在新本沒出H型踏板以前是找不到對手的,中擋市場只有他一人獨享,新本四款風格迥異的H型大將只有團結起來,才能火拼

豪爵

天涯麗人SDH50QT–40換新顏,採用出口日本的本田4T動力,造型也不一般,中庸少一點,前衛多一點,整車令人賞心悅目。銷量不錯,定位精確。雖然只有50的排量,但對上班族的女士來說已經足夠,車型不大不小,在同排量的小車車中,已算龐然大物。她的妹妹世紀夢則有點刺眼,誇張,太誇張,象機車羔羊一位網友所比喻的:有點象變形金剛。(人家討論的是新本出口日本的“TODAY”,他誤將世紀夢當“TODAY”)。身上稜角分明,前碟剎,後尾箱(特大,天涯麗人沒有這種原廠的尾箱).。大燈一看就叫人想起“樂得合不攏嘴”這句話。

S–H型的新鋒銳,一不小心成為今年各大廠家風風火火鬧革命――革GS款的命的“始作俑者”,自身多處改進,本田機,新虎頭,防水油箱蓋。。。。。。他的出現決不能說也是舊瓶新裝這麼簡單,其最大意義在於告訴同行::新賣點帶來新熱點!看看輕騎鈴木的GS鈴木王,二十年了還是一副老面孔.,即使後來的改進型也讓眾人對它無動於衷,視而不見.。眾多廠家紛紛將鈴木王款拖出來加以改裝:改貼花,改虎頭(有不少人抄襲新鋒銳的虎頭,如大江,力帆)加氣囊減震,等等.。而豪爵鈴木新出的鑽豹王則對這場“革命”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我想起了一句話:商品的弱點一旦克服,就會產生新的市場。市場或許已經成熟,但商品沒有成熟之說.

暈了暈了,說的是新大洲的志氣怎麼談了一大段廢話。來來來,再接第一句話:威猛的出現。。。。。。相當有志氣的, 但是現在,看看最早出來的萬里行,可以說是在仿五羊本田,老土的外形雖說超經典,但在一些地區是不受歡迎的,之後的彎梁車威武,本田在華的第一款彎梁,投放時間顯然太晚,掀起真正的銷售風暴(新本自己說的”銷售風暴”應指在某些地區)已經力不從心,何況有些廠家的同款造型外觀比他好,質量有的也難分高下。到了現在的威猛,看外觀,還算是不錯的,看發動機,暈!單排的力氣,怎麼對得起他的老祖宗――雙排的C13125T !聽急風站的一位摩友講,性能不是很好

總之,如果是幾年前以立民族誌氣為已任的XDZ, 你大死他他也不會去拉這些老車型來往臉上貼金,但現在XDZ變成SDH,日本擁有50%的股權,是新大洲本田的主子,主子叫他做什麼就得做什麼。本田要想實現在中國30%市場份額的目標,只能利用新大州來強佔中低檔市場。“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他變得識務了。新大洲這種甘願屈身於貴族的作法,我們外人又能說什麼呢?現實一點吧!只希望新大洲能早日學到本田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思想價值,師夷長技以制夷,到時候在象踢掉小川一樣踢掉老本,嘿嘿。。。。。。

新大洲本田現在上上下下開足馬力,要當“中國的NO1”,她做得到

== 鈴木 ==

鈴木在中國感覺太亂

靠著鈴木王GS125,“SUZUKI”侵入中國

輕騎-鈴木和金城-鈴木較早合資,早些年名氣很響,但這2家老廠非常死。輕騎鈴木生產鈴木王GS125,超人QS150T(市場遠不如豪爵鈴木的海王星HS125T,雖然款式一模一樣),悠E125(踏板,外觀特別,但銷量不大),風暴太子,以及征服者GX250(老式的公路賽車,生產不多)。風暴太子外觀中規中矩,用GS發動機,出來沒多久就被仿冒(特別把他的彎曲的排器管改直了),亦是一款好車

最後來了一個胖子――GM125,身材很臃腫,是將GN125注入催肥劑而成,那種貼花其實不新,老早就見過,在GN125身上。輕騎鈴木對鈴木將銷量冠軍――GN125拿給豪爵做就耿耿於懷,並且輕騎廠一直在生產仿GN款,拿給經銷商後就讓他們在油箱貼上SUZUKI,現在有了這款肥太子,他們就可以吹說左邊是我們的GN ,右邊是我們的GM,GN的升級換代產品

鈴木幾家合資場除重慶望江鈴木(主要生產GN250,就是象豪爵GN太子的外觀,用鈴木250發動機,但外型無藥可救,最後只能豪爵滅了他自己生產),就算金城鈴木也快不行了。如果說輕騎鈴木靠GS125還可以吃老本,金城鈴木則到現在還沒有象徵車型。90年代的AX100(二衝程,突突突的那種)金城鈴木賣了很多,後來竟然冒出長鈴鈴木(等一下介紹)和豪爵鈴木版的,現在這種車絕種了,AX的絕種實際上標誌著二衝程在中國的窮途末路。金城又有了SJ50(很小的50車,二衝程,耐用)和天浪SJ110(彎梁車,很有型),這些車專業都不是很對路,銷路都差。再後來引進鈴木刀JC125(奇怪竟然用JC–JINCHENG的JC,可以說明這是金城生產的,並且金城鈴木車系也找不到他),該車也讓我激動不已,從圖片上看確實有刀的味道,一走近他,失望萬分。油箱上部特突特難看,公里表用單個的,大煞風景,他最帥的地方應是頭部,有稜有角。再後來就是天客SJ125,運動型的踏板,外表很不一般,走近看又失望,有點小,有點單薄,令我氣憤的是竟是單避震,幾個月後浙江人就敢仿他了。最後金城鈴木臨死前大喊:鈴木精品新境界–GX125來也!可惜是在五羊本田生產MCR125這種運動型公路車後才飄洋過海來中國(外型的飄洋過海)。整車給人第一印象很好,就是尾部沒用MCR125那種段式的。油箱很豪放,發動機就差多了,機子延續了金城車優良傳統――做工粗糙(後來的才好些),性能不敢恭維。我一位朋友買了一部,回去後發現–四檔不靈!賣車的老闆很夠義氣,叫金城人來檢查後,讓廠裡寄來一部發動機。天有不測–寄丟了!靠!不知道要罵金城還是貨運。後來又寄一臺,才算天下太平

GX125(也叫SJ125,金城鈴木車都叫SJ),有分三種版本,SF,SJ,SH。SH是豪華版,雙喇叭,水晶燈,油箱有字無花

金城鈴木人太笨了,如果他們搶先在建雅之前將GX125叫“天劍”,那麼金城鈴木就可構成“天”系列:天客,天浪,都市天使,天劍。其實“天劍”早就被光南的一部100的車型給用了,估計沒去註冊他的那款SJ110彎梁叫“天浪”,“天浪”英文翻譯起來不也就是“SKY WAVE”?若是這樣, 鈴木的超級大踏板天波要進入中國市場應該叫什麼?

輕騎和金城這2家大廠老廠死廠生下來的孩子絲毫不能讓我滿意

還有一家不算正統的“鈴木”――南益鈴木,在廣西南寧益賓。他前幾年從泰國一家鈴木廠引進一款豹王(在鈴木王款身上動了很多手術,也用GS型的發動機,還是少見的6檔),從此就自稱是南益鈴木,生產任何車都這樣叫,鈴木拿他沒辦法

為把下篇的也是最該說的豪爵鈴木劃清界線,說一下長嶺鈴木。位於東北長春,老國企一個,早些年曾生產AX100,還有一款運動賽車,可惜後來都賣不動了。長嶺摩托也因此有點名氣。後來不知誰想出來的要到廣東跟廣東佬合夥辦廠,也就產下一個金娃娃–豪爵。因此豪爵算是長嶺集團的一員,但不知現在廣東人會不會還聽他們的話

這些“鈴木”,都不值得我們敬重

* 豪爵

做鈴木車做得最出色的非豪爵莫屬

最早投放的是GN125太子和HJ125鑽豹。請來黎明拍鑽豹的廣告–“想到做到,豪爵鑽豹”非常成功。鈴木允許豪爵生產鈴木王改進型的鑽豹來打輕騎鈴木,本身就讓人感到不可思議,可能是鈴木看到輕騎鈴木這種深受萬惡的國企制度束縛發展前景遠不如私企的豪爵,事實證明,鈴木的想法非常正確。鈴木非常偏愛豪爵,輕騎鈴木生產超人QS150T,他就給豪爵生產海王星(大多數人會選後者)。金城鈴木推出GX125運動型公路車,豪爵沒幾天就來了外觀極相似的。又生產一款EN125,很不錯的跑車

豪爵車還有福星藍巨星紅巨星悅星海王星和一款小型復古車,AX100(估計不生產了),一款美式太子(比風暴太子更太子),GN太子低價版(用的是江門中裕的發動機, 5,6,7,8千各重檔次都有,不過除了現在還一萬多的真正GN太子外,其餘GN型太子都沒資格用SUZUKI商標,但經銷商把油箱的字換掉沒人知道),還有許多車型推出後深受歡迎

豪爵自從生產低價車後,銷量猛增,現在銷售量已在全國排第一,其實我覺得應是第一,和新大洲本田並列。嘉陵靠農村車就是第一是放屁!

豪爵將廣東人的精明能幹發揮得淋漓盡致。能賣豪爵車的店一般是那個地方的老大,不愁吃不愁穿。豪爵車已經做到說出“豪爵”二字就讓人以為省略“鈴木”。

在江門首次成立鈴木在華研發中心之前,豪爵鈴木的鈴木血統是不如輕騎鈴木和金城鈴木來得純正的。豪爵與鈴木僅屬於技術合作(“技術合作”應叫“技術輸送”比較實際),不是合資,技術合作的含金量不比合資。這也是鈴木列出中國的鈴木世家時,有時侯還找不到豪爵鈴木的原因。最早引進的GN太子,那時候整車進口,然後整機進口,到現在即使最正常的GN發動機已大部分國產化。現在若是豪爵經銷商聲稱這是原裝日本動力,則說明他把你當菜鳥(他們也有自知之明,如果吹成整車進口,準會遭來懷疑)。

“進機”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問的人多了,也就有了所謂的進機。

這個道理同樣也適用於踏板車,豪爵真正的鈴木踏板車至今只有一款――海王星,與輕騎鈴木的超人幾乎同時推出,其它的踏板,其實是豪爵而非豪爵鈴木,如我上面所說的“豪爵”已經做到只說“豪爵”二字就會讓人誤以為省略後面的“鈴木”,只要是型號為HJ開頭的,都跟鈴木無太多關係(以前可以這麼說,現在就難講了,因為現在有些豪爵鈴木就喜歡直接用HJ)但有些人就是願意相信他們花6,7千塊能買到鈴木產品,這也與那些X星發動機可以隨意打上“SU2UKI”標誌無不關係。一些什麼“進機辨別技巧”如看前面幾顆星啦,開頭是什麼字母啦,後面是什麼數字啦,什麼ABCD機啦,恕俺膚淺,在俺看來不過是高級騙術罷了,高級騙術確實高級,一看到有人說自己的車是進機,光榮不。有些網友老是問他的豪爵車是不是“進機”,真想衝上去大喊:“別再問這種問題了好不好!”

消費者花那些來之不易的錢想買到進機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也對他們還存在現在能買到進機的幻想深感遺憾,中國摩托車工業已有了長足的發展,一些優秀配套製造商的產品質量已達到日方所要求的標準,現在所謂的進機,其構造基本上由國產件組成,剩下的一些“關件鍵”是否真的“原裝進口”就不得而知了,如果你去問廠方,一般回答:“涉及商業秘密,不便回答。”真正的合資機一般不打“關鍵件原裝進口”,倒是現在要去找一臺沒打上這幾個字的國產機難於上青天

現在許多論壇熱談的EN,談得較多是不帶頭罩的簡版EN–A.。真正配得上叫EN的,應該是豪華版帶頭罩的EN.。幾年前豪爵鈴木推出帶頭罩的EN,但看到同門師兄金城鈴木的GX125閃亮登場後,豪爵發現情況不妙,調轉方向,才推出後來的EN–A.。豪華版看起來很累贅,簡單才實用,這個道理豪爵懂得不算晚

說到這個型號問題,就大有文章了,國外(特別是日本)的車型號是與中國不同的.。一款車都有與眾不同的稱謂,遠的有GOLD WING(金翼),,SILVER WING(銀翼),SKY WAVE(無波), KATANA(刀), TODAY,,WHO ,@ 等等等等,近的有MCR,SCR,GN,GX,,AX等等等等,可能是國人在這方面想象力太差,而且廠太多,車太多,無法在這稱起名上糾纏不清,因此國家硬性規定型號的編排方式,突出“中國特色”,如HJ125–2 (不知道有沒有這個型號), HJ是“Hao jue”的縮寫,“125”是排量, “–2”可以隨便找個數字。如果是HJ125T–2,,“T”是踏板。如果是HJ50QT, “QT”是輕型踏板。 如果是HS125, “HS”是“Hao jue–SU2UKI”的縮寫。 日本合資車進入中國後,都必須使用合資型號,如MCR125變成WH125,,否則上不了牌。

100的時代之星有人說是衝著SCR去的,不對。比外觀,時代之星顯然給人“非一般的感覺”,,越是大眾化的東西才能越流行開來。時代之星是個性化產品而非大眾情人,因此不可能像SCR那麼普及,

在125領域,豪爵是當之無愧的老大,除了無所不能的GN125外,豪爵其實也生產供應農村市場的五羊款和CG款,沒在網站上展覽,只是不想讓更多人知道他在降低格調罷了。豪爵本身是江門的民企,但就是民企,125車的產量足以讓那些以前靠100,靠90吃飯的老國企特別是重慶摩幫感到無比自卑,因為他們這些排量加起來在豪爵的125大軍面前還是侏儒。而豪爵基本上只生產125排量的車,除了很少生產的AX100和現在的時代之星HJ100T–2。

豪爵嫌他的鑽豹不夠“運動”,將他的尾部改成像EN的那種款式,新貼花,新油箱,打SU2UKI,起名叫HJ125K 鑽豹王,,青出於藍未必勝於藍,,想超越他兄長鑽豹的銷量高度,遙遙無期。

買豪爵的人,首先是被豪爵的名氣所深深吸引。 豪爵和五本一樣,可以在各級縣市有恃無恐的滲透,是高檔車市場的兩大霸主.。如果買豪爵車後出了一些問題,用戶第一反映一般是:是不是自己使用保養不當啦?然後在去質疑豪爵的質量,發洩不滿時,大概也僅說“ 有點失望”“有點不滿意”“有點後悔”。如果相同的毛病出現在其他國產車中,就會換成:“垃圾!”“極度失望!”“十分不滿”“嚴重後悔”――這就是名牌效應。

鈴木在中國的戰略部署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原本指望與大企業合作的輕騎鈴木和金城鈴木成為橫衝直撞的兩架馬車,不想曾經輝煌騰達的兩架馬車現在變成了兩隻老牛,已無多少潛力可以期望,因此把較大的希望寄託在年青力壯的豪爵身上,以豪爵鈴木為中心一手抓輕騎鈴木,一手抓金城鈴木。 在江門成立研發中心, 意在開發出更適合中國市場的鈴木車

鈴木的兩把利劍――GS125和GN125現在就剩GN125長盛不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