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区块链的近景和远虑

区块链何去何从,一方面有待于技术本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与监管的力度息息相关。在由长江商学院联合京东金融举办的“2018科技创新领袖峰会暨第九届长江青投论坛”上,几位专家学者、投资人、企业家和创业者围绕“人工智能+区块链:科技赋能金融”这一专题展开了专场讨论,他们从技术、场景、投资等多维度深入探讨了区块链技术的内涵与发展、机遇与挑战。

主持人:

张维宁(长江商学院教授、长江创创社区学术主任)

嘉宾:

刘小东(慧聪集团总裁、长江创创社区学员)

姚勇杰(杭州暾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江商学院EMBA校友)

贾开(电子科技大学助理教授、区块链领域资深学者)

Gavin Yue(StepStone创始人)

漫谈区块链的近景和远虑

长江商学院联合京东金融举办的“2018科技创新领袖峰会暨第九届长江青投论坛”

张维宁(长江商学院教授):今天到场的四位嘉宾,一位是做投资,一位是做应用场景,一位是学者,一位是初创公司创始人。我当时组这个局就是这么一个想法,让大家从各个角度来谈谈区块链。首先,请你们每个人介绍一下自己具体做的事情,以及对区块链有些什么感悟。

姚勇杰(杭州暾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我们从2013年开始投资区块链,像比特币的矿机就是我们发明的。累计到现在,全世界大概有30%的比特币是用我们的计算机挖出来的。今年我们的企业要在香港上市,估计净利润会超过人民币50亿元。如果我们用机器自己挖矿的话,净利润应该在百亿美元。

刘小东(慧聪集团总裁):我从2000年开始做互联网,慧聪集团做的是B2B的门户网站,包括做科技类的门户网站,做一些交易,包括也做一些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我真正开始接触区块链大概是在今年1月,我个人也参与了一些区块链项目的投资。说到感受,有两个关键词:一币一别墅,“币圈一日,人间一年”的财富效应。但是,我个人投了三个月以后才真正明白了什么叫割韭菜,这三个月投资损失惨重。昨天还有一个大佬和我说,“前两天区块链还很热,最近讲区块链的群声音都小了。”我说这是因为对参与到项目里、真正买币的人来说,现在主要的动作是“装死,躺地不起”。

贾开(电子科技大学助理教授):我进入这个领域是在2015年,那时开始写比特币相关的博士论文,讨论议题是分布式组织的治理问题,即在没有一个领导的情况下,大家怎样达成共识,形成集体行动,或者说激励和约束机制到底怎样形成的。我的议题对象是比特币的开源社区,即整个社区对于代码、共识的形成过程。在那之后,我的研究一直延续下来,直到研究区块链本身。就我自己的理解,区块链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也有更多机制的设计,也会牵扯到治理、集体协调、投票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Gavin Yue(StepStone创始人):我们是一个初创公司,本部在西雅图。我们主要解决两个问题:首先是区块链开发。比特币也好、以太币也好的源代码,开发进度有点太慢了,开发一套公链动辄就是两三年,比如以太坊从开发到投入使用就花了三年时间。我们研究之后提出一个新的开发方案,在分布式人工智能里面有一个框架,我们认为用来描述区块链特别合适,我们希望有这样一个开源的框架来帮助公链开发。我们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公链开发完之后,在哪里运营、管理、升级的问题。我们希望开发一个系统网络来帮助管理其他的公链。大家都用同样的标准来开发,希望我们的这个开源开放的平台能够帮助整个区块链更快、更好地发展。

张维宁(长江商学院教授):最近区块链、Token(通证)特别火,但提到区块链,好像整个社区里面每个人的说法都不太一样。在你们心目中,区块链是什么?基于这样的印象,你们对现在的区块链或Token有什么样的看法?

漫谈区块链的近景和远虑

姚勇杰(杭州暾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区块链确实是一个趋势,但是大家一哄而上也会出现问题。现在有很多人太着急了,前两天我的一个亲戚让我给他搞一个区块链解决方案,我说你是干嘛的,他说他是开足浴连锁的,说明现在大家都很焦虑。

IT行业的发展要一步一步来,不要那么着急。因为我们经历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很多人就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经验来看区块链,这里面就存在一个误区。按区块链目前的发展,离有些行业很近,如金融、征信、游戏、博彩等,但离有些行业还很远。这是一个进程,各行各业不要焦虑,但是你也要关注,这样的话,等到属于你的这一波来的时候才能去融入。

刘小东(慧聪集团总裁):我作为“韭菜”要踊跃发言,过去三个月看区块链、Token,现在和当时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当时是区块链技术,包括分布式计算、智能合约等先进的技术引领着我进入到了这个圈子,但是现在来看,当时那些所谓的技术包装引发了后面一些粗俗的财富效应。为什么人们变得那么疯狂,要把辛辛苦苦积攒了几十年的钱非常快地投下去?原因很简单,当人们听说一个初创企业只用了8个月时间,在日本的单日利润就可以超过2000万美元;当人们看到一些初创企业非常快地就做了起来,可能就是雇人写个白皮书,随便做一些复制、粘贴,然后发Token,两三天的私募阶段就可以募到2亿~5亿元人民币时,人们的心态就不一样了。所谓技术包装后面是人们对财富的渴望,在这么短时间内,有些人创造财富的效应引发了你对自己会不会变成穷人的焦虑。

我认为区块链的核心本质是非政府组织的数字化货币,这是很重要的部分。至于说Token怎么跟我们原来的场景和生意结合起来,这里面有一个“+区块链”的概念。现在似乎区块链可以覆盖全世界,有点儿当年互联网发展的概念,但是我认为,与真正的区块链技术相比,还是传统生意的规模更大一些。

我认为,一定要把区块链和Token一分为二。第一,如果你是个人投资的话,不要盲目,能够发币更好,但我觉得做个人投资还是投比特币比较好。第二,如果企业想拥抱区块链,还是要跟着生意的本质走,怎样把区块链的技术应用放进去是很关键的节点,没有必要过于夸大区块链的作用。生意的本质还是要强化给用户提供的服务,只不过可以加一些区块链的技术应用,从而让整体用户和伙伴们的满足感变得更强,这是很重要的。

漫谈区块链的近景和远虑

左:张维宁;中:刘小东;右:姚勇杰

贾开(电子科技大学助理教授):我们现在看到的币跟我们想象中未来区块链会形成的场景是两个事情。对于区块链来说,分布式组织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这是我们对于未来美好的憧憬。但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币的事情。基于区块链或者Token,我们希望通过机制的设计、创业想法的实践,以一种技术手段和低成本手段把分布式的个体都调动起来,完成匹配交易,实现共同价值。但这件事怎么就转成了币?我没有办法评判,因为我没有参与。现在这个过程,让大家形成了热火朝天又很焦虑的景象,从好的一面来说,倒是促进了大家在短期内对区块链的接受度。

可能区块链未来真的会爆发,从而实现我们想象中的区块链解放生产力、实现大规模价值增值的场景,那是我们想象的美好场景。现在来说,我们是从币走出来,再退回到区块链本身,这也是政府为什么想把这二者分开的基本逻辑。我想说的是,区块链本身可能离不开Token,但是Token并不能代表现在的币圈。

Gavin Yue(StepStone创始人):我从技术角度讲一下Token的意义,因为我本人一直在开发分布式系统。突然接触了比特币之后,我发现比特币的技术里面除了Token是新事物,其他任何一个技术分开来看都是已经成熟很多年,在各种分布式系统里面经常见到的技术,没有什么新的。

Token其实是中本聪用了一个博弈论的概念,来解决了分布式环境下、P2P环境下的安全性问题,虽然还没有完全解决,50%的算力攻击是最后的安全漏洞。但是当你看完这个系统之后,再回头看其他的分布式系统,你会觉得,原来还可以这样啊。这意味着分布式系统的一个新里程碑,这也就是为什么作为一个开发人员,我们想投身到这个领域里面的原因,因为这是一种新的设计理念。

如果你在单个比特币节点做的工作比较单调,但是如果你把在这些节点的工作组合在一起,就完成了同一个任务,这其实跟AI领域分布式研究的方向非常像。很多年以后,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些对于AI的影响,可能我们会觉得比特币是分布式AI一个重要的节点,因为对于AI研究者来说,都希望有一个可以优化的方向和目标。

漫谈区块链的近景和远虑

左:贾开;右:Gavin Yue

张维宁(长江商学院教授):谢谢各位。区块链有一个定义,即在多方不信任的网络中,能够形成共识机制的这样一套技术。现在的区块链其实已经不是我们理想中的区块链了,Token经济所带来的一些乱象,不仅让各国对数字货币有非常严的监管,也因此祸及了一些区块链项目,一些真正有料的区块链项目。所以,我想请教各位,在全球范围内,区块链也好,Token经济也好,应该怎么监管?

刘小东(慧聪集团总裁):我个人认为,未来的政府监管会分成两条主线,因为区块链这个概念本身有99%是金融属性,这个部分属性就是非政府或者说去中心化,是反传统经济系统的金融系统。

从政府监管角度讲,未来市场会有两类监管。第一类,像中国也好,美国也好,欧洲也好,对法币一定会形成重大打击,因为法币进入到这个系统里面后不会再流回来。区块链公司里面最大的一个特点是,真正在区块链里赚到钱的人,不会再把自己手里的虚拟货币换成美元、人民币,他们永远不会再换回来。这是不可逆的,是对传统商业社会和整个国家系统的巨大冲击,而且我认为这个速度会越来越快。

第二类是拥抱区块链的国家的监管。比如说韩国、日本、白俄罗斯、委内瑞拉、埃塞俄比亚、刚果、冈比亚,这些国家在拥抱区块链。为什么?因为它们没有法币,本身的法币体系就很脆弱。比如韩国,在历次金融危机中,总是韩国先躺倒,那时它的法币体系就爆掉了。韩国有5000多万人口,过去12个月里,炒币的玩家达到1000多万人。

没有法币或处于弱法币态势的小国家会热烈拥抱区块链,而强监管的国家一定是区块链公司发展很弱的地方。比如日本,它现在对区块链公司的强监管手段有两条:第一是审核。现在日本要求发币的过程要合规,必须要通过在日本注册的交易所,要通过金融厅的各种审核,还有各种费用要交到系统中,这又回到了传统的证券发行的道路上。第二是高资本利得税,结果就是炒币的收益还不如炒股票。所以我认为,在强监管下这个市场将不存在。

贾开(电子科技大学助理教授):我简短地说一下对监管的看法:第一点,从新技术角度来说,本身监管者跟从业者之间有一个空白地带,现在的监管政策可能不一定是最合适的,但是也处在慢慢融合的过程当中;第二点,监管的目标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犯罪行为等。对于会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问题和金融犯罪(包括洗钱)等内容,肯定都会有强监管;而对于普惠金融或者产业发展,则可能是更为宽松的监管。

就我自己的观察和理解,我觉得伴随着整个币圈越来越热,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金融犯罪的监管一定会越来越强,监管措施可能会发展得越来越精细,比如说定向监管,P2P网络的监管重点在消费者保护和防金融诈骗;电子支付行业的监管重点在查验身份,不同产业有不同的监管重点,这个也在摸索或实践的过程中,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整个区块链系统是分层次的,互联网分物理层、逻辑层、应用层,区块链其实也可以分基础层、协议层、应用层,对于不同层次可以设置不同的监管等级。比如对物理层的监管应该说不会太强,第一它不会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第二它存在金融犯罪的问题;而应用层跟金融风险、犯罪行为较为接近,肯定会走向强监管。

漫谈区块链的近景和远虑

Gavin Yue(StepStone创始人):我非常同意这个看法,技术跟应用要分开,技术本身是无害的。对于目前Token融资的乱象,我个人认为,与其完全堵住,倒不如想出更好的办法来。比如今年1月,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提出了一种新的ICO模型“DAICO”,它能让投资者对资金处理更有话语权。其实所有的融资都存在问题,如投资人与融资方团队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当存在不对称时,不管是股权融资还是发币,都会出现团队拿了钱之后不干活的现象。所以,既然有创新就要把创新坚持到底,用更好的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张维宁(长江商学院教授):非常感谢四位。如果把区域链看作一个金融性工具,用金融性的监管方式就好,金融性的监管方式最终有两条:一是信息披露,二是投资的适当性。这两条做好了,这个事应该也就可以做好了。还有一个问题,你们对于投资机构未来应该做的事有什么建议?今天的投资人,包括数字货币投资人和基金投资人,大家都很忧虑,你们对这件事怎么看?

姚勇杰(杭州暾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以前我讲过一句话:人类未来最大的资产是数字资产化,而不是资产数字化。我觉得,未来中国还是要掌握全球数字资产的话语权和定价权的,如果失去这一点,将来会非常被动。

我认为数字资产确实是瓦解美元霸权的一个好途径,也能够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从投资角度来讲,既然认清了这个趋势,在这方面还是要有所配置。从个人角度讲,可以从闲钱里面拿出5%~10%来买比特币;从投资机构角度讲,很多机构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投得很成功,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在区块链时代也会很成功。真正能理解区块链的人不是很多,还是要跟头部的这些人,包括已经赚过大钱或亏过大钱的人多交流,他们一个有经验,一个有教训,可以把经验和教训结合起来。

刘小东(慧聪集团总裁):不论个人还是投资机构,怎么定位未来在整个区块链里的投资?这其实特别简单,如果个人投资或企业投资做得风声水起,我认为这块完全可以不看。真的没有必要看,因为你在这里遇到的坑会比你过去几十年里遇到的都多,每一个位置节点上都有锋利的镰刀,镰刀的锋利程度远远超过你的想象,而且被收割完之后你还没有地方申诉,想跑也跑不了。比如说你现在拿了币想卖,不好意思,没有对手盘,这个特别可怕。

如果你希望自己能在未来弯道超车,拉近与马云、马化腾之间的财富距离,我觉得你需要疯狂拥抱区块链。很简单,在币圈,大家公认比特币大陆创始人吴忌寒是中国的隐性首富,他在未来三年内一定会成为全球华人的隐性首富,这是共识。这样一个“80后”,发家就在过去的三年里,他用三年时间逆袭了传统商业系统中延续了几十年、上百年、上千年的生意模式。所以,我认为区块链或数字金融创造财富的速度,会远超过去几百年基于商业社会来累积财富的速度。

贾开(电子科技大学助理教授):我有三点看法:第一,区块链是全球性的网络,跟原来不一样,可能一些小国有更多的机会;第二,刚才说到分层次监管,因为不同层次的监管力度不一样,所以不同层次有不同的机会;第三,对于区块链的想象空间,未来大家希望它发展的方向,或许能调动大规模或者分散的个体,即分布式组织,若能实现这样的商业闭环逻辑,应该比单纯地发币更有前途,而且也符合我们对区块链的美好想象。

Gavin Yue(StepStone创始人):货币一定会数字化的,投资人的眼光永远都是有价值的,不可抹杀,而基金的组织结构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薛蛮子在新加坡刚刚发布了一个新的基金叫“蛮子比特”,组织构架就蛮有意思的。

张维宁(长江商学院教授):我再补充两句,如果我们想做一件真正对人类社会有用的事,就好好地去做一件真正有价值的事。有价值的事,要么是提高生产率,要么是提高生产力,要么是能够更好地调整生产关系,要么是能够更好地协调各种算力与能力,这几样总要做对一样才算是有用的事。这样的项目,无论是所谓的古典投资,还是所谓的数字货币投资,我们都应该去投,核心是看这事有没有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