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袁绍的第一功臣许攸被许褚一剑杀死,为何曹操却没有怪许褚?

用户65268104

许攸弃袁投曹,成为影响官渡之战胜败的关键。因此,若将许攸成为曹操灭袁绍的第一功臣,似乎也没什么争议。但许攸之死,在正史中并无记载,仅在亡佚的《魏略》一书中有些提及,后被《三国志》所引。按照《三国演义》和一些影视作品的说法,许攸是死于狂妄自负和轻视曹操,而许褚怒斩许攸,也正和曹操心意。

(《三国演义》中的许攸形象)

但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在三国时代,武将剑斩谋士,都应受到责罚,哪怕是走个形式,也不会轻易放过。所以,我个人觉得,许攸之死没有被明确记载,表明此事还是有些蹊跷的。记得之前见到一种说法,称许攸家眷此前早被袁氏控制,在他助曹攻袁之时,家人也惨遭横祸,许攸是故意通过激怒曹操及许褚来求死。此说虽难以考证,但却不失为一个有趣的解释。

(官渡之战形势图)

另外,曹操不惩治许褚,甚至连个处罚的“过场”都没走,除了许攸人品低劣,确实惹怒了曹操以外,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太爱惜许褚了。细度《三国志》便会发现,曹操对许褚的器重,以至于依赖,简直是达到了极点。

(《三国演义》中的许褚)

按照陈寿的记载,在许褚归附曹操时,曹操便禁不住发出了“此吾樊哙也!”的惊叹。此后,曹操特留许褚伴随自己左右。当时徐他等人想要刺杀曹操,便是被许褚像杀鸡一样给一并解决了。在许褚封侯之后,更是对曹操忠心不二。马超在渭水大败曹操时,许褚曾再次将曹操从韩遂、马超乱军救出脱险。


(历史故事·马超渭水败曹操)

可以说,经过多年的相处,曹操对许褚极为依赖。如曹操同韩遂、马超在两军阵前会晤之时,也仅仅带许褚一人前往。此在《三国志》中记载的非常清楚:“后太祖与遂、超等单马会语,左右皆不得从,唯将褚。”由此可见,许褚已被曹操视为“终极保镖”。

(新版《三国》中的曹操与许褚)

曹操爱才,是世人皆知的。当初许攸来投,也是非常礼遇,尽管这位谋士是因为贪财。(“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因说公击琼等。”——《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而在战胜袁绍以后,曹操也是十分感激许攸,只是许攸过于狂妄,并多次当众炫耀,对曹操不甚尊重。而许褚一向忠心,一剑刺死许攸,也不一定就是杜撰。

(新版《三国》中许攸之死)

如果许褚剑杀许攸确实发生过,那么以曹操的个性及其对许褚的器重,不进行任何追究,也就顺理成章了。所以说,不管许攸是有意还是无心,他的死都是自找的,怪不得任何人。这一点,与因“鸡肋”而死的杨修,确有相通之处。


碣石樵子



许攸字子远,南阳人,永汉元年(189年),许攸跟随袁绍一起投奔翼州,自此为袁绍部下谋士,许攸与曹操关系甚好,也曾屡次劝袁绍与曹操结盟。许攸因官渡之战得罪袁绍,被收捕,许攸因此弃袁绍投靠曹操,并且为曹操设计火烧援军的屯粮之地乌巢。袁绍缺粮因此官渡大败。

后来许攸因自恃有功,口出狂言,辱骂曹操,被许褚斩杀,许褚自缚向曹操认罪,曹操责罚许攸,闭门思过。曹操为何没有怪罪、杀许褚,又为何杀许攸呢?笔者以下做简要分析。



首先分析一下许攸是怎么死的。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决战于官渡,许攸向袁绍建议:曹操兵微将寡,必倾巢出动,此时曹操大本营许昌必然空虚,可派一直劲旅,连夜奔袭,偷袭许昌,占领许都后就可以奉迎天子,讨伐曹操,曹操必败,即使曹操溃散撤退,也必然收尾不能兼顾。袁绍并没有同意许攸的建议,扬言一定要先捉住曹操。恰巧许攸的家人犯法,被袁绍的部将捉住,许攸一怒之下投靠了曹操。




曹操知道许攸投奔,赤脚出迎,高兴的手舞足蹈说:子远来了,大事可成!许攸知道曹操缺少军粮,于是建议曹操偷袭袁绍的军粮辎重乌巢,乌巢着火失收,袁军四散溃逃,袁绍带领数百骑逃往河北。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克邺城,占领翼州,许攸立下不世之功,但许攸自恃功高盖主,屡次傲慢曹操,公共场合直呼曹操小名阿瞒,扬言,若无我许攸你曹操如何得到翼州!曹操表面夸赞许攸内心深恶之。《三国演义》中曾这样记载:

却说曹操统领众将入翼州城,将入城门,许攸纵马近前,以鞭指城门而呼曹操曰:“啊瞒,汝不得我,安得入此门?”曹操大笑。众将闻言,具怀不平。



后来许褚骑马从东门进入,迎面碰见许攸,许攸对许褚说:没有我,你等怎么能够从此门进来呢?许褚大怒:我们出生入司杀敌,将士献出宝贵生命,你怎敢在此时夸下海口。许攸大声说:你们不过是有匹夫之勇,不值一提?许褚拔剑:你是找死,许攸大声道:难道你想杀我不成,你可知我与阿瞒的关系。于是许攸伸出脖子道:来往这砍,你砍啊!许褚一怒之下斩杀许攸,提头想曹操认罪。曹操深深的责罚了许褚,令许褚厚葬许攸。



其次分析一下曹操为何没有怪罪许褚。曹操不降罪许褚,最根本的原因是许褚做了曹操想做而又不敢做的事,许褚杀掉许攸也让曹操大快人心,但曹操却不能亲自动手,许攸是曹操的大功臣,因小事而杀功臣曹操必然不能服众,最重要的是许攸是来投靠曹操的,曹操若是亲自杀了许攸,以后再也没人敢投靠曹操。因此许褚杀了许攸正合曹操心意,曹操为何要杀许攸呢?以下做简要分析。



首先许攸屡次轻慢曹操,并多次公共场合直呼曹操小名阿瞒,扬言没有他许攸,曹操断然不能得到翼州。这让曹操在部下面前很没有面子,曹操虽然深恶许攸,但表面还要奉迎,因为确实在官渡之战中,许攸是大功臣。如果任由许攸这样演说下去,曹操不但不能服众,曹操也愧对那些出生入死的将士。因此曹操有杀许攸之心,但确实没有足够的理由,许褚杀害许攸正合曹操心意。




其次许攸是背主之人,曹操喜欢忠心的部下,许攸背主求荣,让曹操不屑一顾。曹操之所以任用许攸,是因为官渡之战,没有许攸的计谋,曹操自知很难取胜,但曹操从内心深处是讨厌背主之人的,因为有一天许攸也有可能背弃曹操,另寻明主。这也是为什么曹操很钟爱关羽,因为关羽重义气,对刘备忠心不二,曹操也想的到这样忠心耿耿的大将。



再次许攸在袁绍处不但贪赃枉法,而且经常挑拨君臣之间的关系,打击异己。田丰对袁绍可赤胆忠心,但许攸却屡次诬陷,致使田丰被杀,那么优秀的谋士就这样殒没。曹操不想许攸投靠之后,引起曹军内部的纷争,军队不和。许攸在袁绍处,出使曹操时,竟然为了金子把袁绍给卖了,如此贪赃枉法曹操更不会任用,因此曹操早有杀许攸之心。

你是如何看待许攸之死的?


三国逐鹿

许攸确实是曹操官渡之战胜利的第一功臣,那么为什么许攸会被杀?而杀死许攸的许褚竟然没事,那我们得来看看许攸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吧。

许攸字子远,年轻的时候,就是袁绍和曹操的好朋友。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也就是黄巾起义的那一年,许攸与冀州刺史王芬,沛国的周旌谋划想要废掉汉灵帝,然后另立合肥侯为帝,许攸想拉曹操一起,曹操给拒绝了。

王芬想趁着汉灵帝北巡,就以征讨黑山贼为名,发兵讨伐,但是刚好汉灵帝收了他的兵权,召他入朝,王芬十分害怕不敢进入就自己解决了,许攸就逃亡了。

公元189年,袁绍与董卓发生争执,前往冀州,许攸就跟随袁绍一起,还劝袁绍与曹操结盟。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绍打败公孙瓒,拥有幽州,并州,冀州,青州四州之地,有审配逢纪田丰许攸等谋臣,还有颜良文丑张郃高览为将领。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与曹操对阵于官渡,许攸跟袁绍建议,曹操的兵少,现在全来这边跟我们对决,许都必定空虚,我们只要派一支部队前去偷袭,肯定可以占领许都,到时候就可以把汉献帝迎过来了。

但是袁绍不同意,他认为他在官渡的兵力占优,肯定能打败曹操的,刚好这个时候,许攸在邺城的家人犯了法,被审配给抓了起来,许攸知道后,就直接投奔了曹操。

曹操听说许攸来了,来不及穿鞋就去迎接许攸,他知道,许攸来了,就有希望了。两人就粮草的问题聊了一下,许攸也知道曹操的粮草已经支撑不住了。

许攸就跟曹操说,袁军的粮草就在乌巢,只然有军在守着,但只要你率军前入偷袭,把袁军的粮草给烧了,那么不用三天,袁军必乱。

曹操当机立断,就率领部队假装是袁军前往乌巢,驻守乌巢的淳于琼果然没有防备,被曹军所击败,粮草全部被烧掉。

乌巢失守之后,前去打曹营的张郃,高览也向曹操投了降,袁绍只带着几百人逃走了,官渡之战,袁军大败。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攻下了邺城,占领了冀州。许攸觉得自己功劳很大,就相当的骄傲自满,经常在公共场合喊曹操的小名,说:阿瞒,没有我,你能得了冀州吗?

曹操表面应承说,对呀,你说的没错。但心里还是不高兴的。又有一次,许攸在邺城的东门外,对手下说,曹家呀,没有我,是进不了这个门的呀。许褚听了,十分的生气,就把许攸给杀了。


历史简单说

许攸原本是曹操的童年好友,两人在一起也是相当腻歪。官渡之战的时候许攸多次为袁绍出谋划策,但是均被袁绍否决了,而此时碰巧的是许攸家人犯法了,许攸深怕被追究,于是就投奔了曹操。

许攸投奔到曹操的时候,给曹操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军事情报,也就是给曹操提供了袁绍的藏粮之地-乌巢。当时的曹操夜袭乌巢将袁绍粮草全部烧毁,然后就趁势猛攻袁绍,平定了冀州。此时的许攸如果能老实一点,也就罢了。但是许攸在平定冀州之后就膨胀了,居功自傲连曹操都没放在眼里。

于是有一天许攸在东城门遇见了虎痴许褚(当时没有B这一说法,不然就有可能是虎B了),许褚是一个粗人只知道效忠丞相,于是一个粗人遇见了一个自大的文人。许攸自大的说:“尔等匹夫,如果没有我许攸,你们能这样出入冀州城吗?”许褚是一介武夫,直接顶撞他说:“如果不是我们将士出生入死的,如何能夺得冀州城,你也配说这样的话?”

许攸此时大骂道:“尔等匹夫,有什么了不起的。”虎痴大怒,拔剑杀了许攸。这就是秀才遇上兵,有理你也最好收回去,刀剑可是不认你的理。话说许褚杀了许攸之后,回到曹操那里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大的惩罚,而曹操也只是象征性的一顿训斥,然后就下令厚葬许攸了。许攸做梦也没想到,原本他以为他在曹操心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但结果就落得这样的结局,而曹操为什么没有追究,我们来看看许攸所作所为。

首先许攸投奔曹操是被袁绍逼的,当时的许攸家人犯法了,许攸深怕连累到自己,于是就投奔了曹操。投奔曹操之后就将袁绍屯粮之地泄露了出去,如果以后行军打仗的时候,对方只要抓到许攸,许攸就把你全部消息都卖给对方,这样的人你敢用吗?你用着不害怕吗?所以在忠诚上来看,许攸不能重用。

还有就是和许褚发生了顶撞,自从典韦死后,那许褚一直是曹操的贴身保镖,而许攸刚到曹操这里就和许褚发生了冲撞,那就说明许攸不懂团队的配合。杀了一个许攸还会有千万个许攸,但是像许褚那么忠心的人可是世间难找的存在。

最关键的还是许攸自己不懂做人,许攸在曹操阵营的时候,他自以为他和曹操是童年好友,于是就在大庭广众下大声叫曹操小时候的乳名-曹阿瞒。曹操在当时也是一个枭雄,就这样许攸都不给曹操留面子,以至于当时很多人都想要弄死许攸,结果还是许褚先出手弄死他了。许攸最关键的是会做事,但是不会做人,自己不懂分寸,反而导致了自己的悲剧。


书香茗

许攸被许诸一剑杀死而没被处分,原因主要是下面三个。

第一个就是,许攸,咎由自取。不尊重曹操,不尊重领导他和曹操从小是玩伴。对曹操也不是很尊重,经常阿瞒阿瞒的,叫曹操的小名,让曹操特别不舒服。

第二个就是居功自傲。在进入邺城的时候,许攸说,如果不是我,你阿瞒进不了这个城。这直接抹杀了众多将领的功劳,得罪了众多的人,也让曹操恨之入骨。

第三个就是许攸的小毛病很多。而且他对曹操未来用途也不是很大,曹操身边很多谋士。当时他说的起的作用也不过是间谍而已,提供的情报。所以说后续对曹操用途不大,留着也没什么用。

于是当他和许诸发生矛盾的时候,曹操并没有追究许诸杀人。我觉得曹操内心恰恰会认为这个贴身护卫,做了自己想做的事。


权谋网

许攸被杀不是偶然的,其实是曹操有意安排,演义里说的是许攸在邺城门口遇见了许褚,抬头挺胸,气宇轩昂的对许褚说:“要不是我的计策,曹阿瞒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攻破野邺城呢!”许褚一听就不高兴了,认为是将士们的功劳,加上对曹操无礼,便杀了许攸。



真实是《三国志》记载,许攸在帮助曹操邺城之后,许攸自觉功不可没,开始嘚瑟,在城门口和士兵说“曹家要不是有我,靠你们这些饭桶,能进的来这城门吗?”结果被士兵告到曹操那里,曹操下令把他关入大牢,最后杀了许攸。

按理说曹操爱财如命,为何对许攸就不一样?

首先我们看看演义里许褚杀了许攸后曹操后的反应,许褚自己跑到曹操那里:“主公,许攸那厮对您无礼,我把他杀了”!都说许褚五大三粗,这话可是说的滴水不漏啊!可是当时还有其他人在场,曹操的反应先是:“许攸与吾旧交,故相戏耳。”说许攸与自己从小就认识,玩笑话而已;后面是:“深责许禇,令厚葬许攸”。这里就没下文了,许褚还是活泼乱跳的。



其实许攸的死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做人处事不行,跟平级关系处理不好,还经常阿瞒阿瞒的叫,曹操什么人?内心波澜都能做到面不改色。作为老大,怎么可能让你如此放肆,如果分场合曹操可能还会罢了,奈何许攸不识趣。


第二:曹操是不喜欢投降的人的,不过也看人,许攸先是投靠袁绍,后是投降曹操,但许攸为人有问题,没有气节,家里人更是如此,这个理由虽是牵强,但也不无道理。

第三:许攸贪财还爱嘚瑟,他觉得不管主公是谁,只要给钱就可以,觉得自己功劳大,还不知道收敛,经常讥讽身边的人。

【我是羽评历史,您的认可就是我创作的动力,码字不易,谢谢右上角关注】


羽评历史

那是三国演义里面的事情。我们就按三国演义里面来,许攸在三国演义里面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如果没有许攸的背叛的话,袁绍是不可能失败的,曹操就被袁绍击败了。因为曹操的粮食已经没有了。所以需要对曹操来说是大功臣。

但是三国演义里面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许攸对曹操不够尊敬,一直当自己是曹操为救命恩人,而当时曹操击败了袁绍等一些北方平定已经是指日可待。曹操的心态自然发生了变化,许攸没有察觉到,但是虎痴许褚当然非常明白,当然

自己不可能动手把许攸给杀掉,因为他是大功臣到时候会被人诟病

贴身侍卫的许诸非常明白曹操这种心理,所以就把许攸给杀掉了,我在心里当然非常开心,所以狠狠的责骂了许诸,但是轻轻地放下。这个跟曹操杀吕布是异曲同工的,曹操很想杀吕布,但是又怕失去美名,所以刘备递上一个台阶,曹操马上就把吕布给杀掉了


其实三国志里面记载的许攸其实背景很厚,他跟袁绍跟曹操都是好朋友,而且他一开始就不安分,在汉灵帝的时候,他就想废灵帝但是失败了,后来又跟袁绍一起想利用幽州牧刘虞,但是刘虞死活不干。

所以许攸并不是像三国演义里面描述的那么猥琐。相反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以后有空可以讲一讲。如果你对三国志感兴趣,可以关注我。


知常容

许攸被许褚一剑干掉,为啥曹操不处理许褚?

这个问题与“许攸为曹操立下大功,为啥曹操还要杀许攸“有点类似,但答案有所不同:许攸和袁绍手下的沮授,田丰,审配等一样,能力不错,但缺点也比较突出,虽然用起来既毒又独,可也是同僚之间相互攻击,内耗不断的源头。虽符合曹操的用人原则,但如用过了,已经没用了,就和废物差不到那里去。



许攸和许褚,虽然都姓许,都立过功劳, 但就这起事件来说,许攸显然已经没用了。曹操平定了袁绍的四郡,还上袁绍墓地祭祀一番,既体现自己大度包容,又心中暗暗得意。像许攸这类狂妄自大,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曹操是既不能不理,又心中厌烦,还得装宽容仁厚,



你说累不累?再说许攸已经死了,把许褚再咋处理,许攸也活不过来了,犯得着为一个死人,过重得罪一个很重要的活人吗?许褚不是普通人,是曹丞相的卫队长,简单的,轻描淡写的说一下,把这事应付过去就行了,让这类有点阴谋诡计,就觉得了不起的人也长点记性,深深记着祢衡,许攸这些目无尊长的东西是啥下场,实在很有必要。(14:06)


流誉后

常言道:"天作孽尤可恕,自作孽不可活!"许攸自恃功高自己作死!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也就罢了,竟然连曹操也不放在眼里,曹操早有杀他之心,只是没有逮着机会而已。

许攸确实有功,官渡之战曹操能够战胜袁绍,可以说许攸居功至伟!没有许攸就没有曹操后面的辉煌!曹操听说许攸来投,光脚丫子跑出来迎接,真以为它俩发小呢!曹操不是迎接许攸呢!他是在迎接自己的胜利!

可以许攸那么聪明的一个人,却不知收敛。仗着自己的功劳和与曹操的发小关系分扬跋扈!激起了公愤!曹营里人人都有杀他之心,只是碍于曹操不敢动手而已。


许攸树敌太多,原本曹操可以罩着他,可他到处揭曹操的短,让曹操很是没有面子,威严丧尽,逐渐有了杀他之心。

许褚是个粗人,天不怕地不怕,做事不计后果。当时气往上撞,也想不了许多,就把许攸给宰了。撞着许褚是许攸的命,这是劫数逃不掉的!


曹操本就动了杀机,何况许攸已死,怎么可能会杀许褚这样一员虎将,去给这个该死之人偿命呢!


秉灯夜读

这件事情充分的说明了: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的道理!其二:也是不尊重领导,以为是从小的玩伴直呼曹操的小名曹阿瞒!不尊重领导!其三:贪天之功,进城他说,没有我,你怎么能进得了这城,一句话掩盖了诸多将军的功劳,将贪天之功据为己有!招人厌恶,如果曹操亲自动手的话显得自己小气,不利于自己礼贤下士的名声,许褚杀了他的话也可能只是曹操的借刀杀人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