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泥料是如何煉成的

紫砂泥以上的化學組成、礦物組成與顆粒組成,決定了其具有較強的可塑性、結合性、觸變性、收縮性、燒成性等多種工藝性能。

製備:工藝細緻複雜且講究多

從礦層開挖出來的紫泥,俗稱“生泥”,泥似塊狀岩石,堆放在露天,稍事風化,待其鬆散,然後用錘式破碎機初碎,用輪碾機粉碎,將泥料過60目篩(泥料如太粗,製作時費勁;如太細,製作時則易黏手,並且燒成後收縮率大),溼水後通過真空練泥機捏練,便成為供製坯用的熟泥料。然而,明清至民國,紫砂泥礦土的開採和加工的設計和方法都很簡陋。隨著時代的前進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紫砂泥的粉碎方法由小磨磨到石輪碾,又由石輪碾到機械加工處理,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勞動環境也得到了改善。

風化:開採出來的紫砂原料進廠後,要先在露天存放一段時間(3個月以上),任其風吹雨打、日曬冰凍,目的是通過風化,使原料組織碎裂、溶解與氧化。當然,風化期越長越好。經風化後的黏土有以下特點:黏土質地變細,可塑性提高,原料中水分均勻,部分鹼金屬與鹼土金屬鹽類溶解,耐火度提高。風化後的原料在配料前還要用人工剔除其有害雜質,根據不同製品的質量要求,憑經驗用肉眼觀察原料的外觀色澤來選料。

紫砂泥料是如何煉成的

配料:生產紫砂陶所用原料常見的有紫泥、紅泥、綠泥,而製作時通常採用單一泥料配方,對不同產品使用不同的泥料。紫砂泥燒成後基本色為紫、紅、黃三種。為豐富紫砂陶的外觀色澤,滿足工藝變化和製作設計的需要,紫砂工藝師有時會在幾種泥料中加入適當的著色劑(如MnO2等),調整與控制燒成溫度和氣氛,使產品燒成後呈現出五光十色:或紫而不奼,或紅而不嫣,或綠而不嫩,或黃而不嬌,或灰而不暗,或黑而不墨。如果泥料中摻入不同顆粒大小的粗砂、鋼砂,產品燒成後珠粒隱現,產生特殊的質感。

此外,拼泥是很有講究的,不同泥料相拼,加入適量氧化物,會產生各種色澤變化,形成許多新的泥種,如團泥、硃砂泥、菜茄泥、豆碧泥、墨綠泥、天青泥、綠泥、枇杷黃色、葵黃泥、赤鱔泥、黃金桂花泥、大紅袍泥、嫣紅泥、朱泥、黑鐵砂等。

粉碎:泥料粉碎通常分為粗碎和細碎:粗碎一般在攤曬拼料時以人工擊碎,也可以採用顎式破碎機進行;細碎則通常採用輪碾機或籠式粉碎機。而輪碾是利用碾輪和碾盤的相對運動將碾盤上的物料進行反覆碾壓,同時還起到混合泥料的作用。

紫砂泥料是如何煉成的

坯料細度要求根據品種而定,一般為40~80目篩。坯料顆粒細,則可塑性提高,乾燥強度大,燒成溫度可降低,製品的機械強度可提高,但乾燥收縮和燒成收縮大,在乾燥和燒成過程中易變形和開裂。

泥料產量較少時,採用手工加工方法或用石磨磨泥粉的手工製法;產量大時,採用石輪碾破碎,加工細度控制在60目篩左右,溼水後通過真空練泥機練泥,成為供製坯用的熟泥。

陳腐:陳腐又稱“困泥”,是將泥料在陰暗潮溼、溫暖密閉的小室內堆放一個時期(幾天到幾個月),讓泥料在潮溼而不透風的環境中起系列的物理、化學變化,這樣可以使泥料的性能得到改善,如水分潤溼均勻、組織更為緻密、可塑性增強、幹坯強度及製品的機械強度增加等,從而減少在成型過程和生坯陰乾時的開裂。

紫砂泥料是如何煉成的

練泥:經陳腐的泥料,需經真空練泥脫氣、排除泥料中的空氣後才能符合成形要求。泥料經真空處理後,坯體更趨緻密,空氣含量極低,提高了可塑性、結合性和幹坯強度,減少了燒後開裂。真空練泥時,加入泥料的水分要適當,加泥速度要均勻—過快會使真空室堵塞,過慢會使泥段脫節而斷裂。真空度也要掌握適當,一般為700~740毫米汞柱。

紫砂泥料是如何煉成的

這樣,經過開採、風化、配料、粉碎、陳腐、練泥等繁瑣的工序,製作紫砂壺等紫砂陶的砂料就“練”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