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量鹦鹉引进繁殖数量增多,为何依然禁止交易

国内大量鹦鹉引进繁殖数量增多,为何依然禁止交易

鹦鹉因其善于学舌,受到了大多人数的喜爱,鹦鹉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羽色艳丽。有华贵高雅的紫蓝金刚鹦鹉、全身洁白头戴黄冠的葵花凤头鹦鹉、能言善语的亚马逊鹦鹉、五彩缤纷的彩虹吸蜜鹦鹦鹉、小型葵花似的鸡尾鹦鹉、小巧玲珑的虎皮鹦鹉和牡丹鹦鹉、大红大绿的折衷鹦鹉、形状如鸽的非洲灰鹦鹉鹦鹉从全球范围看总数仍较少,起初多从国外走私,致栖息地族群数量足年下降。

国内大量鹦鹉引进繁殖数量增多,为何依然禁止交易

在国内,小太阳鹦鹉民间繁殖的数量,远大于野生种群数量。“现在市场上出售的,多为黄边、凤梨和肉桂小太阳三种,而野生的绿颊小太阳则较少”。小太阳平均寿命15年,一次下4到6枚蛋,“吃得好的话全都能孵化”,一年产出约4窝。

国内大量鹦鹉引进繁殖数量增多,为何依然禁止交易

此外,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每隔几年,会颁布野生物种数量的名录,将不同种类的鹦鹉分为

濒危高危低危无危四类。野生的小太阳品种,即绿颊雉尾鹦鹉在2009年已被列为低危一项。

那么,在市场上较为常见,繁殖快,不属于濒危类别的鹦鹉,为何仍禁止交易?

国内大量鹦鹉引进繁殖数量增多,为何依然禁止交易

“虽然现在小太阳等鹦鹉通过繁育饲养,数量有所上升,但从全球范围来看,总数还是较少,依然属于受保护的野生动物”。而金刚、非洲灰鹦鹉等被列为国家一级、二级野生保护动物的品种,起初多从非洲和美洲走私进入国内。为避免查扣,只能通过车或船进行密闭式运输,不利于鹦鹉生存,约70%会在运输途中死亡。受国内气候条件限制,中型和大型鹦鹉对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所以一年一窝也就3只左右,存活率也无法保证。

大量人工喂养鹦鹉的出现,存在几点危害:市场上,多数顾客对鹦鹉品种的辨识度不高,有些卖家会混淆品种,诱导购买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品种;

国内大量鹦鹉引进繁殖数量增多,为何依然禁止交易

从国外走私鹦鹉,会导致栖息地野生鸟类族群数量下降,而运送至国内大量人工繁衍的行为,相当于外来物种入侵,也破坏全球生态平衡,对当地生物的生长环境有潜在威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