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调整按金额分不同挡次,高的少调,低的多调。不分行业,这样是不是更合理呢?

rxhzn

必须建立基本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在调整时需要考虑到工资增长、物价、养老保险基金和财政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以当地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和上年度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一定比例确定。



定额调整就是每个人先增加相同的金额。 挂钩调整: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根据本人缴费年限和基本养老金水平等因素进行挂钩调整,体现出“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适当倾斜: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对高龄退休人员、艰苦边远地区企业退休人员,可适当提高调整水平。



企业职工少得的原因是当时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按最低标准上缴社保费,企业造成的不平,是养老双轨制造成的。对于这种不平衡国家也是很重视的,现在养老保险已经并轨,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以后新人退休统一,退休金都是执行一个标准,不管企业、事业单位都统一个标准。


职场之文化

养老金的调整是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不仅取决于退休时计发的数额,还要随国家基本养老金水平的调整而增加。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将成为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计发办法只是计算确定了参保人员退休时的养老金待遇水平,而参保人员退休后平均还要生活25年以上,需要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因此,必须建立基本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在调整时需要考虑到工资增长、物价、养老保险基金和财政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以当地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和上年度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一定比例确定。

定额调整

定额调整就是每个人先增加相同的金额。

挂钩调整: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定额调整之后再根据本人缴费年限和基本养老金水平等因素进行挂钩调整,体现出“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

两类退休人员养老金可多涨

按照人社部的要求,此次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对高龄退休人员、艰苦边远地区企业退休人员,可适当提高调整水平。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将成为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查悦社保APP

由于缴费标准、缴费方式、政策扶持力度不同,参保人员养老金可大致分为3类,即机关事业单位、银行、国企退休人员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居民养老金。

在经济条件、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可月领3000元,机关事业单位却能领10000以上;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居民生活较为拮据,参加了养老保险后,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仅为125元,与城镇退休人员相差甚大。

这时候,有人就想,如果养老金调整按金额分不同档次,高的少调,低的多调,不分行业,这样是不是更合理呢?如果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最高5000元,企业退休人员每月3000元以上,城乡居民每月领1000元养老金,调高保低,这样是不是能得到更多人认同呢?

如果真是这样,那企业、员工还需要缴费吗,退休后都等着拿钱不就好了?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一种,是国家规定企业和职工按照不同的比例共同缴纳的。法律规定,缴纳社保既是法定权利,也是法定义务,即使参保人在退休前已经缴满15年,还得继续缴费,直至职工退休。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企业人员、城乡居民养老金额度的差异,主要来自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区别。在企事业人员养老保险未实行并轨以前,机关事业单位不用缴纳养老保险,养老金按工龄计算;2014年养老金并轨之后,由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很高,企业人员缴费基数很低,计算养老金时会出现3—4倍的差距。企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差距大的根本原因,由养老金双轨制转变成了二者缴费基数的差距。

对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来说,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高、城乡居民养老金低,是因为城镇职工缴费水平较高。职工所在企业缴纳20%,进入当地统筹账户,这部分钱会换算成基础养老金;职工个人承担8%,进入个人账户,这部分钱会换算成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构成基本养老金的主体。城乡居民每年最低只需要缴纳100元,城镇职工每月至少缴纳500元的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多缴多得,计算养老金时自然就不一样了。

养老待遇是“千人千面”,并没有任何固定的档次高低之分。很多人都希望按工龄调整养老金,如果工龄高,缴费年限和缴费水平低,又该怎么算呢?


重庆中公教育

养老金调整应该采取两种方法进行平衡:一是已经退休的老人,因双规制造成的养老金相差悬殊过大的问题,在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是高的少调,低的多调,以求达到平衡。否则按同一标准调整,因养老金标准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只会越调差距越大,有失公平;二是从2014年10月1日(即并轨后)以后,应不分行业,应按统一缴费标准、统一养老金计算办法进行,这样才不致造成新的不公平。现在所谓的并轨也就是形式上并轨了,但本质并没有并轨。双规制造成的待遇差仍然没有解决,所谓并轨仍然是一句空话。如我本人,1986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企业办的一所技工学校,先后从事教学、行政管理,在校任中层干部20余年,直至2015年退休,在校工作30年整。上级规定:凡是有教师资格证者,不论是否在教学岗位退休时按事业单位计算办法执行,其他后勤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不论在校工作多少年,即使终生在校工作,退休时仍按企业退休计算办法执行。在同等条件(同学历、同职称、同工龄……)下,两者计算出的养老金待遇相差千元以上。难道一所学校只有老师重要,而其他人员可有可无吗?实际是这是对工人阶级的一种岐视。并轨了怎么还执行两种退休办法呢?


存善22

一个省份,这个地方,不可能搞特殊化的,如果这样降低待遇的人谁愿意,要知道别人为何拿高薪资,是公务员,是有一定原因的,养老金的调整需要的数据是很多的,不会因为部分人而修改,以上内容由我的社保app提供,下载我的社保app自助缴费查询更方便。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0ecd815f86b2d830b3729a8a9fc95ca0\

钟建峰

现在的养老金调整,从绝对值上看是高的多调,低的少调,但从比例上看,为向低收入群体和老年群体倾斜,已经是高的少调、低的多调了(详情你可查看以前年份各省(市)自治区关于调增退休人员养老金办法的相关文件),也就是说养老金高的人增加的比例是低于国家公布的比例的,而有的养老金低的人增加的比例要高出国家公布的比例。

你看看下面的例子:调整标准一样,增长比例不一样,增加额也不一样。以我们这里2017年调整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标准为例: (一)定额调整 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47元。这一条增加的额度是每一名退休人员都能得到的 。(二)挂钩调整1、按照养老金水平挂钩调整。退休人员按照本人2016年12月基本养老金水平的2%增加基本养老金。从这条规定看,领取养老金多的人是多涨的。

如甲每月5000X2%=100;乙每月2000X2%=40,这就是多交多得。2、按照缴费年限挂钩调整。退休人员缴费年限每满一年增加1.5元。从这里不难看出,缴费年限长的人也是多涨的。甲缴费43年X1.5%=64.5;乙缴费25年X1.5%=37.5,这就是长交多得。 从上面看: 甲47+100+64.5=211.5元,占5000的4.23%,低于5.5%的调整标准;乙47+40+37.5=124.5元,占2000的6.2285%,高于5.5%的调整标准。 为此我说调整标准一样,养老金多的人增长比例低,养老金少的人增长比例高;养老金多的人增加额多,养老金少的人增加额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框架下的基本养老保险,最基本一条就是体现多交多得、长交多得,如果向你说的那样高(高的原因与交费多有关)的少调、低(低的原因与交费少有关)的多调,就公平了,这样交得多的人不就吃亏吗?如果这样在交费上大家都会十五年交完后即停交,国家还得确定交费值(不能再工资比例交了)。

至于你说的不分行业,不知从何说起,养老保险费(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为例)交费是分别按每个职工工资额的28%向社保局交纳的(其中单位交20%、职工个人交8%),退休领养老金是用全国统一计算办法计发的,这个办法并没有行业之分。

你看看下面这几张图表,或许能帮你解开迷团。


我爱我家214230147

楼主问的是养老金这个每年的上调比例吧。

养老金的上调并不是根据你的这个,自己拿养老金的金额工资,来调!高的什么少调。低的多调,这样来说的。

养老金的上调,一共有三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就是定额调整。定额调整,不论是养老金拿多少的人,他调整都是一个数字。

第二个因素就是挂钩调整。挂钩调整,主要是就是考虑你缴费年限长的,和拿退休金多的人群,他所调整的,相应的也多一些。

第三个因素就是倾斜调整。 清洁调整,主要是针对高领退休人员,和我国在艰苦边远地区的一些配修人员的调整。

所以这三个因素根本没有楼主所说的。那工资高的调整的少,拿工资低的调整的多,这样一个说法。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社保达人工作在电力

养老金调整按金额分不同档次高的上调低的多条部分行业,这样是不是更合理呢?

凡是提这种问题的,都是退休养老金比较低的。是不是合理,站的角度不同,看法可能就会不同。


养老金连续增长13年,今年有望实现第14年增长,每年工资调整是按照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倾斜调整相结合的办法来进行调整。定额调整就是不管你工资高低,每个人都调一定的数额,体现了公平合理。定额调整对养老金低的是有利的。挂钩调整,基于退休时养老保险的交纳年限和退休养老金的高低有关系。至于倾斜调整,每个人都不要计较因为每个人都能到70岁以后。

王大姐交城镇居民养老保险15年,现养老金1500元,58岁,以山东省的2017涨幅为例。定额调整55元,工龄调整15×1.7=25,5,工资挂钩调整1500x2.1%=31,5,

每月工资增长为112,增长比例112/1500=7.4%

所以现在的养老金增长办法已经向工资低的人进行倾斜,养老金低的,实际上,每年增长都比平均高。

其实提出这种想法的人,也可以站在另一个角度考虑,如果你在岗时交的养老保险多,工龄也长,退休时,养老保险金高,退休时养老金逐渐拉平,那你在岗时的贡献是不是不被认可了?

好就聊到这,不喜勿喷


二妮子

养老全调整按金额分档,高的少调,低的多调,不分行业,这样看似公平合理,其实不然。首先,养老保的缴纳是按每人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来缴费的,缴费基数高,指数高,缴纳养老保险的费用高。反之缴费基数低,指数低,缴纳养老保险就少。一般工资高于当地社平工资的300%的,接当地社平工资的300%来确定缴费基础,缴费养老金保险的金额多,自然到退休基本养老金就高。低于当地社平工资60%的,按当地60%的社平工资来确定缴费基数,这样缴纳养老保险的金额低,退休时领的基夲养老金低。这样看来缴费多,缴费时间长,自然缴纳的养老保险多,缴费低缴费时间短,自然到了退休后,领的基本养老金低。由此看按统一的比例来调整养老金才是最公平的。


花猫53

你好!你提的问题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现在有许多拿低养老金的都有这种想法,凭什么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老人比我们企业退休老人的高出2-3倍?太不公平了,于是乎,出现了按工龄拿退休金的呼声,一年100元40年就每月4000元,不考虑其他因素。高的拉下来,低的调上去。我们农村有一句俗语:“哇事容易做事难”,国家真这样做了,拿低养老金的企业职工倒

是高兴,举双手赞成,可那些拿高养老金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老人他们会同意吗?他们会乐意吗?那是肯定不会乐意的。我们这边高兴了,可他们那边不高兴,这不又产生新的不高兴,新的不平衡了?所以你说的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执行起来就难了。所以说你这种想法是行不通的,起码目前是行不通的。



我们国家的社保原则是“多缴多得,少缴少得”。企业职工少得的原因是当时企业为了节约成本,给我们按最低标准上缴社保费,所以,我们今天就少的拿,这是企业给我们所造成的𣎴平,是养老双轨制给我们造成的不平。对于这种不平衡,其实我们国家也是很重视的,这不现在不是养老保险已经并轨了吗,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以后新人退休就统一了,退休金都是执行一个标准,不管企业、事业单位都统一个标准,再也不会出现“你多我少,我少你多”的情况。

然后,以前双轨制造成的那种不公平,我相信国家也会逐步解决的,我们我们相信这一天会很快到来。
以上是我个人观点,如有不同观点,欢迎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