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有蘭花不炷香|香道

室有蘭花不炷香|香道

室有蘭花不炷香|香道

蘭,早在先秦就作為草本單方香,應用在古人的芳香生活中。

《楚辭‧九歌》:“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楚辭‧離騷》:“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先秦時期的古蘭與傳統意義上的蘭花非一物,《楚辭》中的蘭是菊科蘭澤屬植物——澤蘭。多年生草本,葉卵形,對生,邊緣有鋸齒。是花葉皆香的香草。

室有蘭花不炷香|香道

菊科蘭澤屬植物澤蘭

在炎熱、傳染病多的夏日裡,古人佩蘭、以蘭湯沐浴,讓周身沐浴在草本香氣中除穢避惡。

蘭草,也曾是男女表達愛意的信物,《詩經•鄭風•溱洧》中有“溱與洧方渙渙兮,仕與女方秉蕑兮”的記載。說的是在溱、洧兩河河水初泛之際,青年男女人手一枝蘭草,在河畔談情說愛。

“秉蕑”就是手執蘭草,蕑為蘭之古字,此蘭就是菊科的澤蘭。

室有蘭花不炷香|香道

《詩經名物圖解》中描繪的蕑即為菊科澤蘭屬植物

宋代學者朱熹在《離騷辯證》中也提到:“古之香草,必花葉俱香,而燥溼不變,故可刈佩。今之蘭蕙,但花香而葉乃無氣,質弱易萎,不可刈佩,必非古人所指甚明。”

我們熟知的傳統意義上蘭花(國蘭)的概念在唐代才逐漸形成。唐代文人唐彥謙有詩《詠蘭》詩曰:

清風搖翠環,涼露滴蒼玉。

美人胡不紉,幽香藹空谷。

唐彥謙曾在陝西漢中和四川一帶做官,那裡正是蘭花(國蘭)的產地。

室有蘭花不炷香|香道

蘭花為蘭科蘭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葉多數叢生,細長而尖,平行脈。花莖自葉中抽出,上有一朵至數朵花,淡色素雅。

室有蘭花不炷香|香道

室有蘭花不炷香|香道

蘭花品種甚多,如春蘭、蕙蘭、寒蘭、建蘭、墨蘭、春劍、蓮瓣蘭等。

其生態習性上喜陰翳暖潤,常生長於山間林下較隱蔽的地方,“與蕭艾雜處”,“與眾草為伍”。

室有蘭花不炷香|香道

室有蘭花不炷香|香道

蘭花香氣不凡,深受宋代文人的賞識。黃庭堅形容其香“清風過之,其香藹然,在室滿室,在堂滿堂”。

陶谷的《清異錄》中記載:“蘭雖吐一花,室中亦馥郁襲人,彌旬不歇,故江南人以蘭為‘香祖’。”

室有蘭花不炷香|香道

宋人戴復古認為蘭花的香氣可代替焚香,有詩曰:“庭垂竹葉因思酒,室有蘭花不炷香。”

作為用香最為鼎盛的宋代,焚香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室內置有蘭花可省去焚香,可見戴復古對蘭花香氣的賞識。

室有蘭花不炷香|香道

蘭花香氣氛氳濃郁,卻烈不刺鼻,就近嗅之,如吸甘醇。不需要製造成香囊或者放在香爐內點燃就可以“養鼻”。

室有蘭花不炷香|香道

還有部分人士熱衷於將焚香與插花一起呈現的場景,五代韓熙載有五宜說:

“對花焚香,有風味相和,其妙不可言者。木犀宜龍腦、酴醾宜瀋水、蘭宜四絕、含笑宜麝,薝蔔宜檀。”

室有蘭花不炷香|香道

韓熙載認為蘭花適合搭配四絕,四絕香究竟為何物,史上不載。依字面推測似為四合香或百合香之類的合香。

宋人制香技術發達,對喜愛的花香會用合香的技術,根據不同香料的特性組合模擬花的香氣。

室有蘭花不炷香|香道

宋人的香譜中有古人制作的各種花香方,梅花、蘭花、桂花、杏花等,其中模擬蘭花的香方有十四條,稍遜於梅花。在擬花香方中排名第二。

《陳氏香譜》“笑蘭香序”中很詳細的講解了“笑蘭香”的製法:

以沉為君,雞舌為臣,北苑之塵,秬鬯十二葉之英,鉛華之粉,柏麝之臍為佐,以百花之液為使,一炷如芡子許,油然鬱然,若嗅九畹之蘭,而浥百畆之蕙也。

室有蘭花不炷香|香道

此笑蘭香方以沉香為君,雞舌香(丁香)為臣,佐香有北苑茶、鬱金、鉛粉,麝香,使香為“百花之液”,清人王欣的《青煙錄》中認為百花之液為蜜。

笑蘭香的描述,與宋代比較著名的“韓魏公濃梅香”用料配伍很相似。《笑蘭香序》開頭寫道:“豈非韓魏公所謂濃梅,而黃太史所謂藏春者耶。”

室有蘭花不炷香|香道

在《香譜》中記載的“濃梅香”以蜜為使,若笑蘭香中的百花之液為蜜,那就真與濃梅香沒什麼區別了。

還有一種可能,“百花之液”或許是宋代常用來製作名貴合香的花露。用香花蒸餾出的花水作為揉合之劑,豐富了香氣的層次,也改變了整體的香韻。

室有蘭花不炷香|香道

《香譜》中以笑蘭為名的香方有三首,為了方便記憶和傳播,古人還把香方以歌訣的形式記錄。

笑蘭香歌曰:零藿丁檀沉木一,六錢藳本麝差輕,合和時用松花蜜,爇處無煙分外清。

藿香、丁香、檀香、沉香比例上採一比一的份量,蒿本、麝香六錢,以松花蜜來調和以上香材,製作成的蘭花香餅、香丸。在使用採用隔火之法,香氣輕盈撲鼻,無煙霧燥感。

室有蘭花不炷香|香道

在模擬蘭花的香方中,有一方“勝蘭香”,古人對此香的評價甚高,其香氣比自然界中真正的蘭花還要清香婉約。

勝蘭香:甲香一分煑三番,二兩烏沉三兩檀,水麝一錢龍腦半,異香清婉勝芳蘭。

室有蘭花不炷香|香道

還有一方“李元老笑蘭香”可溶於酒中,讓酒的香氣清香四溢。

揀丁香/味辛者、木香/如雞骨、沉香/刮浄去軟者、白檀香/脂膩者、肉桂/味辛 回紇香附子各一錢(如無,以白荳蔲代,之以上六味同末)麝香、片白腦子各半錢,南硼砂二錢(先入乳缽內研,細次入腦麝同研)

右煉蜜和勻,更入馬勃二錢許,捜拌成劑,新油單紙封裹,入磁盒窨一百日取出,旋丸如豌豆狀,捻之漬酒,名“洞庭春”。

室有蘭花不炷香|香道

每酒一斤,入香一丸化開,筍葉密封,春三日、夏秋一日、冬七日可飲,味甚清美。

室有蘭花不炷香|香道

從先秦身佩蘭草、沐浴蘭湯,到宋明的賞蘭養鼻、調製蘭香。蘭草與蘭花不僅是古人精神寄託,也在味覺、嗅覺上豐富著古人的生活。

室有蘭花不炷香|香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