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告訴我們,這4件事看似合理,卻要了餐飲店的“命”!

想要抓住顧客的心,就要先弄明白他們在想什麼,也就是要弄明白他們的消費心理。

顧客的消費心理影響著其消費行為,而餐飲店老闆的種種行為又影響著顧客的心理變化,倘若餐飲店老闆在一些事情上處理不得當,就會讓顧客引發某種心理效應,從而對餐飲店的生意造成影響。

以下這4件事情,看似合情合理,但實際上卻觸犯了顧客的消費心理,餐飲店老闆要萬分注意,一定不能做!

心理學告訴我們,這4件事看似合理,卻要了餐飲店的“命”!

1給予大優惠

很多餐飲店老闆為了留住回頭客,通常會給予新顧客一個很大的優惠,看似這是一個很不錯的手段,但其實卻是一個很爛的主意。

我看過很多這樣的案例,包括自己也是如此,就是在第一次得到很大的甜頭後,第二次想讓這個甜頭更大,否則就會感覺不愉悅。

比如去吃烤肉,第一次消費380元,老闆一下給抹掉80元,我們感覺很爽,感覺這家店很好;而第二次去時,同樣消費380元,老闆只給抹掉了30元,明明我們得到了優惠,但還是會感覺不爽,甚至在背地裡說老闆壞話,只因為優惠變低了。這就是著名的心理學效應——阿倫森效應。

所以餐飲店老闆,給予顧客優惠可以,但不要太大,否則日後顧客會因為優惠變小而產生壞印象。

心理學告訴我們,這4件事看似合理,卻要了餐飲店的“命”!

2品類特別多

餐飲店的品類是越多越好,還是越少越好?一般餐飲店都會認為是越多越好,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巴里·施瓦茨提出了《選擇的悖論》,他的果醬試驗表明:人們在面對賣24種果醬的攤位和賣6種果醬的攤位前,更傾向於購買後者的果醬,並且購買力相差了10倍之多,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顧客面對24種果醬時不知道如何選擇。

所以在當今,餐飲店的品類特別多,往往不是一件好事。餐飲店老闆要學會適度的增加和削減品類,讓那些真正具有特色的品類能夠充分展現給顧客。

心理學告訴我們,這4件事看似合理,卻要了餐飲店的“命”!

3最終服務差

很多餐飲店都有這種現象:顧客剛踏入店裡時,服務態度極好;顧客在用餐過程中,服務態度極好;而顧客在用完餐後,服務態度大幅下降。

這種現象對於餐飲店來說是致命的,不管你在顧客剛踏入店裡時和用餐時的服務多麼周全,他們都會對你產生“服務不好”的印象,這是因為“峰終定律”引起的。

峰終定律是指人們對一件事的印象,往往只能記住兩個部分,一個是過程中的最強體驗,峰 ;一個是最後的體驗,終。過程中好與不好的其他體驗對記憶差不多沒有影響。

所以餐飲店老闆一定要特別注重顧客在用餐結束時的服務,因為這是最能給他們帶來好印象的時刻。

心理學告訴我們,這4件事看似合理,卻要了餐飲店的“命”!

4菜品定價低

問自己一個問題:菜品真的是越便宜越好嗎?

凡勃倫效應告訴我們,商品價格定得越高,越能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商品價格越高消費者反而越願意購買的消費傾向。

尤其在消費升級的當今,人們追求高品質餐飲體驗的需求大幅提升,所以定價高的菜品更受顧客青睞。

但很多顧客只喜歡價格高的餐品,但又不喜歡花很多錢,所以餐飲店老闆最好的促銷方式就是:把菜品的原價格定價很高,然後大幅度打折優惠,這樣從心裡上就受顧客喜愛。

心理學告訴我們,這4件事看似合理,卻要了餐飲店的“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