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告诉我们,这4件事看似合理,却要了餐饮店的“命”!

想要抓住顾客的心,就要先弄明白他们在想什么,也就是要弄明白他们的消费心理。

顾客的消费心理影响着其消费行为,而餐饮店老板的种种行为又影响着顾客的心理变化,倘若餐饮店老板在一些事情上处理不得当,就会让顾客引发某种心理效应,从而对餐饮店的生意造成影响。

以下这4件事情,看似合情合理,但实际上却触犯了顾客的消费心理,餐饮店老板要万分注意,一定不能做!

心理学告诉我们,这4件事看似合理,却要了餐饮店的“命”!

1给予大优惠

很多餐饮店老板为了留住回头客,通常会给予新顾客一个很大的优惠,看似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手段,但其实却是一个很烂的主意。

我看过很多这样的案例,包括自己也是如此,就是在第一次得到很大的甜头后,第二次想让这个甜头更大,否则就会感觉不愉悦。

比如去吃烤肉,第一次消费380元,老板一下给抹掉80元,我们感觉很爽,感觉这家店很好;而第二次去时,同样消费380元,老板只给抹掉了30元,明明我们得到了优惠,但还是会感觉不爽,甚至在背地里说老板坏话,只因为优惠变低了。这就是著名的心理学效应——阿伦森效应。

所以餐饮店老板,给予顾客优惠可以,但不要太大,否则日后顾客会因为优惠变小而产生坏印象。

心理学告诉我们,这4件事看似合理,却要了餐饮店的“命”!

2品类特别多

餐饮店的品类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一般餐饮店都会认为是越多越好,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巴里·施瓦茨提出了《选择的悖论》,他的果酱试验表明:人们在面对卖24种果酱的摊位和卖6种果酱的摊位前,更倾向于购买后者的果酱,并且购买力相差了10倍之多,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顾客面对24种果酱时不知道如何选择。

所以在当今,餐饮店的品类特别多,往往不是一件好事。餐饮店老板要学会适度的增加和削减品类,让那些真正具有特色的品类能够充分展现给顾客。

心理学告诉我们,这4件事看似合理,却要了餐饮店的“命”!

3最终服务差

很多餐饮店都有这种现象:顾客刚踏入店里时,服务态度极好;顾客在用餐过程中,服务态度极好;而顾客在用完餐后,服务态度大幅下降。

这种现象对于餐饮店来说是致命的,不管你在顾客刚踏入店里时和用餐时的服务多么周全,他们都会对你产生“服务不好”的印象,这是因为“峰终定律”引起的。

峰终定律是指人们对一件事的印象,往往只能记住两个部分,一个是过程中的最强体验,峰 ;一个是最后的体验,终。过程中好与不好的其他体验对记忆差不多没有影响。

所以餐饮店老板一定要特别注重顾客在用餐结束时的服务,因为这是最能给他们带来好印象的时刻。

心理学告诉我们,这4件事看似合理,却要了餐饮店的“命”!

4菜品定价低

问自己一个问题:菜品真的是越便宜越好吗?

凡勃伦效应告诉我们,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商品价格越高消费者反而越愿意购买的消费倾向。

尤其在消费升级的当今,人们追求高品质餐饮体验的需求大幅提升,所以定价高的菜品更受顾客青睐。

但很多顾客只喜欢价格高的餐品,但又不喜欢花很多钱,所以餐饮店老板最好的促销方式就是:把菜品的原价格定价很高,然后大幅度打折优惠,这样从心里上就受顾客喜爱。

心理学告诉我们,这4件事看似合理,却要了餐饮店的“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