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和清军,哪方对南京的破坏更大?

布鲁科夫

1853年3月8日,太平军兵临南京城下,水陆连营,一望无际,既众且整,使南京城里的敌人“望之夺气”。3月19日,太平军攻破南京外城,斩杀两江总督陆建瀛等官员。20日攻克内城,杀江宁将军祥厚等,完全占领了南京。太平军占领南京后,斩杀城内清朝官员和士兵,但是对城内的百姓伤害很少,采取圣库制度,没收居民财产。

太平军把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以洪秀全为首的领导人随后在天京城内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奢侈的宫殿、府邸等建筑,金碧辉煌。从1853年到1864年天京陷落前,南京一直作为太平军的都城,没有遭到战争的损害,保存的还是比较完好的。

从1862年,湘军开始围困天京,历时两年多的天京保卫战开始了。1864年4、5月,太平军苏南、浙江、皖南根据地全部失去,天京的形势比以前更危急。天京城外太平军的防御工事已被破坏殆尽,四面被曾国荃的湘军围困,内无粮食,外无援兵。守卫天京的太平军在极其困难的处

境下,仍然为保卫京城而顽强战斗。7月3日,地保城失守。湘军居高临下,整日炮轰,并加紧挖地道,埋炸药轰城。7月19日,湘军轰倒城墙,拥冲入。守城太平军抱着与天京共存亡的决心,与冲进城的湘军展开烈的肉搏战,但终因力量悬殊,天京沧陷。曾国荃攻入天京后,“见人即

杀,见屋即烧,子女玉帛扫数悉入于湘军”。繁华的天京城完全变成一片瓦砾场。

这一对比之下,明显是清军对南京的破坏更大。


纵横国史

清军入关后,不费吹灰之力占领南京,于是当年南京并没有扬州那样的惨痛经历,清政府开始了对南京的统治。

二百年后南京再度易主,1853年太平军兵临南京城下,经过激烈的战斗,两江总督陆建瀛,江宁将军祥厚战死,太平军付出惨痛代价攻占南京

太平军攻城时大肆宣传,百姓大都躲入家中,平民因战争死亡并不多,根据《金陵省难纪略》记载:“数百万生灵,城初破死者盖已不下数十万矣。”这十万除了死于战争一部分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自杀身亡,另外太平军入城后还对城内的旗人进行了杀戮。

除了战争之外,太平军对于南京城的破坏并没有太多的记载,仅有一条毁坏明孝陵让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对于这一点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随后太平天国开始了对南京十一年的统治,直到1864年湘军攻破“天京”。

城破之后,湘军的做法可以用四个字概括“烧杀抢掠”

很多资料都有关于湘军恶行的记录,赵烈文的《赵知州日记》记载的颇为详细:“破城之日,全军掠夺”,“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余人,秦淮河尸首如麻”“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杀以为戏,匍匐道上”“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哀号之声达于四远”。

杀人之后,湘军又四处纵火,火光冲天,城中建筑多毁于大火之中。

相对于湘军的恶行,太平军则温和了许多,对于太平天国运动还是要客观的看待。


一点点历史

当然是清军,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当首都,他能破坏吗,就是破坏也是意识型态的摧毁,他们自称信上帝教,对一些其它的文化镇压,建筑进行破坏,但总体南京还是完整的,清军不同,这里的清军是指曾国蕃湘军,在曾国荃的带领下,曰夜围困炮轰城墙,破城后烧杀掠抢奸淫妇女,为寻找宝藏掘地三尺,建筑基本都摧毁,居民快屠尽,抢来物资财物全部运走,对南京是毁灭性的破坏,湘军也是带表清军,所以清军对南京的破坏是空前的。


归家的绵羊

当然是清军,太平军是得民心顺民意的部队,他们所到之处除了斩杀贪官污吏,清政府的爪牙外,对百姓秋毫无犯。

太平军攻陷南京,得到了广大南京城百姓拥戴,定都为天京,建立根据地,成了太平天国的政治中心,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了修盖。为维护南京的繁华做出了贡献。

而清军攻陷南京,烧杀奸淫,无恶不做,仗着手里有从洋人那里弄来的洋炮洋枪,对南京城进行了毁灭性的轰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