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符能调兵百万,为什么没有人仿制呢?

历史背后的心理学

虎符是用兵之符,是古代君王发给地方官或驻军首领的调兵凭证,传说为姜子牙首创。


虎符外观为虎形,材质有金有铜,所以称为"虎符",可以说是一种极具艺术感的军事兵符。之所以做成虎形,首先是因为虎为百兽之王。其次是在“四神”中,虎与龙相随,虎代表西方,属金,色白,亦称白虎。而白虎是战神、杀伐之神,具有避邪、禳炎、祈丰及惩恶扬善等多种神力。

“虎符”组成分为左右两部分。右半符留在京城,左半符颁发给驻守在外的军队。当需要调兵时,由使者持右半部分前往,与军队长官左半部分相验,当验证吻合后,军方就按使者传达的计划执行军令。


据考古资料发现,目前最早发现的是秦惠君的杜虎符,虎符到了隋朝改为麟符,到了唐朝又改成了鱼符、龟符。

历史上,战国时期曾有过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典故,三国演义中也有过诸葛亮凭借虎符调开曹军,兵不血刃取得三处城池的典故。

说到虎符仿制,实际上它是有防伪的,很难仿制。

首先,虎符两部分的铭文、形状相同,由背到腹,剖成两片,为凹凸不平的榫卯结构,这个榫或是字形或是图案纹理,两者相合无间隙,如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此只有同组虎符才能合在一块同时使用。也就是说虎符都是专符专用,一军一符,不能一符多用,确保了帝王对军队的控制权。


其次,虎符长度10㎝左右,小巧精致,做工精细,虎纹细腻,造型复杂,接缝处的铭文两部分扣在一起才能完整,很难伪造。


史说新传

“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王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毋会符,行殴。”——杜虎符上的铭文。

虎符是中国古代帝王发放给臣属兵权和掉发军队的信物。据说虎符是姜子牙 发明的,一般为铜制成的,老虎形状,分左右两半,有子母口可以相和,右半部分留在中央,在皇帝手里,左半部分在将领手里。如果有人要调动敌方军队,

必须带上虎符右半部分,持符验证,底下的军将士兵才会听命而动。否则军队不执行命令——除非皇帝本人亲临调兵。一个虎符只能调动一个地方的军队,绝不可能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

在古代要复制虎符,就好比你今天要复制一套美国总统 手里控制核弹发射的箱子,其难度不是一般的难。

首先,虎符并非一个,每一地方都有一个虎符,每个地方的虎符都有差异,比如秦国时期杜虎符,就是杜地调兵使用的,对其他地方压根不起作用。

第二,每个虎符上的铭文都不一样,不仅铭文不一样,字体都不一样 ,字的大小也不一样,字是横排还是竖排也不一样。

最关键的是,制作虎符在古代也是一个科技含量很高的技术活,就算是放在现在,制作虎符的时候,你也得见过虎符长什么样子,上面铭文的内容,材质,还有你得会写字(古代文盲率太高了),尤其是小篆一些本身就不好写的文字。

第三,每一只虎符长得都不一样,不要以为虎符都长得是上图杜虎符那样。下面看看其他几个虎符:

杜虎符,站立状,虎身有9行40字错金铭文,绝大部分是小篆,内容在开头就有了。

新郪虎符,这个也是秦国的虎符,不过现在为法国巴黎陈氏所收藏,上面的错金铭文为四行:甲兵之符,右在王,左在新。必会王符。燔燧事,虽无会符,行殴。

阳陵虎符:虎符的铭文是:甲兵之符,右才皇帝,左才阳陵。看着是不是像一只萌萌哒的小脑斧(老虎)。阳陵虎符年代久远,因为生锈了,左右不能分开。。

东郡虎符,虎背有 错金铭文,字体是 小篆,左右两半铭文相同: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东君。

金虎符,可惜只有半片

所以,现代人仿制虎符 当文物卖很简单,但是这事搁在古代,难度还不如谋反抢皇帝兵符来的更容易。


嘟嘟读读

因为仿制也没有意义啊,基本是废柴!


兵符一般是一分为二的,皇帝一半,负责统兵的大将军一般,两部分在一起外加皇帝旨意才能调兵。如果没有皇帝的允许,单单凭借兵符也是没用的。

如果仿制虎符,做一半铁定是个废材,因为虎符的具体构造只有持符的人知道。持符将军手里的符不能造假,因为你就是去找他要兵的,如果他也要谋逆,根本用不着符。所以说造假的地方应该在皇帝那一半,但是这一部分在皇帝手里,没人知道什么样,所以仿制几率几乎为零,难不成皇帝把符给造反者让他去做一个一模一样的?

皇帝如果派人前往调动军队,就需让他带上自己的一半符,持符验合,军将才能听命而动,军队不执行只拿皇帝金符节者行兵令,也就是说拿着皇帝的圣旨是无法调兵的,除非皇帝亲临现场调兵。

况且,仿制虎符那是什么概念?最起码也是株连九族的死罪,因此一般人也不会无聊到这种地步,除非有人图谋不轨要篡位夺权。当然如果有这类人皇帝应该是知道他是谁的,即便不能确定,最起码也不会让他有机会调兵。试想一下哪位皇帝对自己的军权不看重呢?



退一步讲,即便圣旨能造假,那么作为皇帝虎符肯定是要交给自己信得过,确定没毛病的将军,毕竟军权是皇权的保障。因此,造假兵符大多是没有用的,这里不排除某些奇迹……


詁韵奇谈

这个问题很有趣,大家想必看过很多汉代以前的电视剧,大将军手持皇帝的虎符调动百万雄师,征战沙场,威风无比,所以都觉得虎符非常厉害,要是可以仿制那该多好~

那么,为什么历史上几乎没有听说过有谁仿制过虎符呢?我觉得有这样几点原因:


虎符制作精巧

首先第一点就是虎符制作精巧,除非有皇帝专门制作虎符的工匠,不然一般的人是很难仿制出来的,说不定皇帝还会加入一些防伪标识。就像现在的人民币一样,不是说你想仿制就能仿制得出来的,其中的工序非常繁杂。

陕西历史博物馆就保存有一枚战国时期的虎符,这枚虎符高4厘米、作猛虎疾奔状,象征军威和进军神速。而且虎符之上还铭刻有特别的文字,一般人是无法仿造的,整个虎符制作非常的精巧,绝对是巧夺天工的珍贵物品。


时间来不及

通常情况下,一块完整的虎符会被分为两半,一半在大将手中,一半在皇帝手中。当皇帝需要大将调遣并将的时候,他才会把自己手中的一半虎符给大将,两块合为一块,才有调用兵将的权力。

一旦调遣兵将的时机过去,皇帝就会马上收回自己那一半虎符,防止大将滥用权力。所以,皇帝的那一半虎符在大将手中的时间是非常少的。而虎符制作如此精巧,就算有人能够仿制出来,肯定也是要花很长时间的,所以仿制是不现实的。


治标不治本

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此了。虎符只是一个皇帝为了防止大将滥用兵将的工具而已,兵将最终还是听命于皇帝的。就算你仿制了虎符,能够一时之间调动兵将,可是一旦事情败露呢?兵将还会听你的吗?

而且皇帝并不是只有一块虎符,是有多块虎符的,基本没有驻扎军队的区域都会有一块专属的虎符。就算你仿制了一块虎符,最多也只能调动你自己区域的兵将,和全国的兵力比起来,完全是以卵击石。而且擅用虎符是诛灭九族的大罪,有谁会去冒这个险呢?


我的结语

虎符只是一个工具而已,仿制虎符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愚蠢手段而已。正所谓人心就是最大的政治,所以如果想要成就一番事业,最重要的还是要收买和笼络人心,这样才能够成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