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农场模式能否成未来发展方向?

  如何更好地提高种植效率,规避市场风险?规模化种植是其中的选项之一。大农场的种植模式下,基于庞大的规模,可以有计划地提升管理水平,而且这种整齐划一的种植方式也让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收益明显好于个人种植。

  农业的适度规模化经营已经成为现在的趋势,在一些情况下,要想享受到相关的补贴,种植规模上就先得达标。大农场模式的运作效果是很好的,那么,是否应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呢?这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从地理条件来看,我国的地貌非常复杂,比如贵州的梯田,从风光上来讲,是吸引人的美景,但是种植难度相对更大,家庭农场成为更好的选择。所以,在利用大农场优势的同时,还得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的禀赋。

  同样,地方经济结构,周边市场需求,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也会越来越丰富。所以,为了提高效益,在城市周边地区,自然倾向于种植附加值更高,种类更多样的农产品,这是出于提升收入的考虑,其实也是市场在引导大家更好地满足城市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味强求大农场的模式,就是不必要的了。

  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起基础性作用,大农场的模式和个性化的种植都是市场引导的结果,两者没有高下之分,只要充分发挥这些模式各自的优势,就是一种成功。

  对于农业发展模式而言,何种模式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是我们一直都在探索的问题。每一种模式都有其优势与弊端,我们要做的就是取其精华。同时,也需要给农户留下充分的探索空间,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产量好,收入高,就是好办法。(张子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