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坑院,中国神奇又独特的传统民居

地坑院,中国神奇又独特的传统民居


地坑院,中国神奇又独特的传统民居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

优秀的建筑设计,

往往以自然为灵感源泉,

在顺应和尊重自然的同时,

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

这是陕北的一句顺口溜

你能想象到这是怎样一个地方?

在黄土高原上,地平线下,存在一个个令人惊叹的村落——地坑院。这种独特的建筑方式,是人类“穴居”发展演变的实物见证。上面那句顺口溜,就是对地坑院的形象描述。


地坑院,中国神奇又独特的传统民居


德国人鲁道夫斯基在《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一书中称这种窑洞建筑为“大胆的创作、洗练的手法、抽象的语言、严密的造型

一个地坑就是一户人家

这种地坑式的窑洞,人称地窑村,是先就地挖下一个方形地坑,在土坑四壁掏出窑洞,形成一个四合院,在地下的它,只能看见地院树梢,不见房屋。一个地坑就是一个院落,一个山林幽静的民居,一个田园式的自然景观,一户淳朴的人家。

进入地院,需要穿过穿过十几米长的门洞。


地坑院,中国神奇又独特的传统民居


出口是从窑院一角的窑洞内凿出斜坡通向地面,为住户进出的阶梯式通道。

地坑上的边沿处,有青砖围成一圈约一尺高的拦马墙,墙上搭着瓦檐,既安全又美观,还可以排雨水。


地坑院,中国神奇又独特的传统民居


这个地坑一点儿也不坑

地坑院,这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居,由厚实坚硬的黄土造就,不仅坚固耐用、挡风隔音、防震抗震,还冬暖夏凉,冬季窑内温度在摄氏10度以上,夏天保持在摄氏20度左右,称它是“天然空调,恒温住宅”也不为过。


地坑院,中国神奇又独特的传统民居

窑洞拱顶式的构筑,符合力学原理,顶部压力一分为二,分至两侧,重心稳定,分力平衡,具有极强的稳固性,窑洞里往往也使上木担子撑架窑顶,使其更安全。


窑洞一般要逐年开挖,一次最多只能挖3孔窑,然后再等上一两年,让挖好的窑洞彻底晾干后再挖其他的窑。因为一下把孔窑洞全挖出来,很容易塌掉。这样花个几年造的窑,能住上几百年。


地坑院,中国神奇又独特的传统民居

地下窑洞保持北方传统四合院的格局,有厨房和贮存粮食的仓库、饮水井和渗水井,以及饲养牲畜的棚栏,形成一个舒适的地下庭院。在地段的利用、院落的划分、上下层的交通关系、采光通风和排水都有很巧妙的处理方法。


比如:每个地坑院都会有一口井,因为黄土高原土质的干燥特性,一般是地坑院挖多深,井也就要挖多深。这口井就是用来收集雨水的,雨水可以直接渗入地下。


地坑院,中国神奇又独特的传统民居


据了解,地坑院早在4000多年前就存在了,至今仍有100多个地下村落。由于院子结构合理,经久耐用,一个地坑院可居住100-150年左右,较早的院子甚至有200多年的历史,住了六代人。

地坑院,中国神奇又独特的传统民居

地坑院属于窑洞民居的一种,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它是建筑在山坡,土原边缘处,常依山向上呈现数级台阶式分布,下层窑顶为上层前庭,视野开阔。


地坑院,中国神奇又独特的传统民居

窑洞的历史流传了千年,

在旧社会,农民一生的愿望就是挖几口窑洞。

有了窑,才能娶妻,才算成家立业。


而现在,

不少窑洞已失去了人间烟火,

和满地掉落的泥皮,静静的待着,

烟囱像得了喉癌,

再没有飘出一缕顺畅的炊烟。


但也有一些地方发现了窑洞的价值,

发展旅游业,使窑洞焕发了新的生机。

地坑院,中国神奇又独特的传统民居

设计让我们发现窑洞的更多可能

据了解,最近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新型房屋,建造简单,成本低廉而且舒适安全,受到了不少人的喜爱。重要的是什么呢?这个房屋的造型设计犹如窑洞一般。


地坑院,中国神奇又独特的传统民居

而且这种新型房屋适应性很好,可以在热带雨林,可以在高山雪原。建好之后,你不会觉得那是一种格格不入的存在,好像它本来就是长在那里的,百分百融于自然


地坑院,中国神奇又独特的传统民居


还有下面这座由建筑师维奇设计建造的瑞士庄园,同样让人眼前一亮。


地坑院,中国神奇又独特的传统民居


庄园包括九幢通过楼梯连接的住宅,一间地下室,甚至还有地下停车场。这些地下房屋将地面作为有效隔绝雨水、高温、狂风、侵蚀的保护层。

再看英国波尔顿镇的这个花瓣状的地下房屋,感觉又是一种惊艳。


地坑院,中国神奇又独特的传统民居


现代建筑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可以说已经到了巅峰造极的地步,而独具现代感的建筑设计,已不仅仅只单一化地朝着新颖、奇特、潮流的趋势发展,它也更多地继承和发扬着传统文化精神,让人能寻得那藏在建筑里的文化情感也是越来越重要的方向

注:图片资料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