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時期的兩起著名宮廷政變,改變了兩個王朝的存續興衰

自古以來歷代王朝內部的宮廷政變就不勝枚舉,所求的不過都是“權力”二字,這一場場“權力的遊戲”不僅僅改變了當事人的命運,更影響了其王朝的興衰存續興衰,今天筆者將講述兩起影響深遠的宮廷政變,略帶各位感受下權力爭奪的殘酷無情與血雨腥風。

秦漢時期的兩起著名宮廷政變,改變了兩個王朝的存續興衰

沙丘之變

辛卯秋,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臺。——《資治通鑑·秦始皇三十七年》

開篇之前筆者先小談下秦時的歷法,秦國實行的為《顓頊歷》,以十月為歲首,也就是說每年是從十月份開始到次年九月為一年,《顓頊歷》隨著始皇帝統一六國而頒行天下,一直到漢武帝頒佈《太初曆》才變為正月為歲首。所以下文若出現相關年月的描述不同於尋常的紀年,可不是筆者手誤。

始皇帝三十七年十月癸丑,秦始皇開始了他第五次,也是他這一生中最後的巡遊。

關於這次巡遊,史記上記載的是因為始皇帝三十六年發生的幾件異事促成。

先是三十六年,“熒惑守心”天象事件。就是火星在心宿內發生“留”的現象,這在今天是天文現象,可在當時卻是了不得異象。因為火星當時叫作熒惑,被古人稱之為“罰星”,而“心”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之一,代表著人間的皇室,“罰星”侵犯帝星,這可是大大的凶兆,意味這皇位不穩,帝王有災禍。緊接著有“墜星下東郡,至地為石”,隕石落地在古代也是不詳的異象,更令秦始皇惱怒的是居然有人為了達到上天降讖語的效果,在隕石上刻上“始皇帝死而地分”的詛咒,蠱惑人心。始皇帝派人在隕石附近挨家挨戶查問,可卻無人承認揭發,盛怒之下的始皇帝下令將附近居民全部處死。

異象之事還沒完,接著三十六年秋,有使者從關東夜過華陰平舒道,有人自華山而下持璧攔住使者曰:“為吾遺滈池君。”還說:“今年祖龍死。”,意思說將這塊璧給咸陽附近的滈池水神,今年祖龍將死。使者很疑惑回到咸陽報告了始皇帝,而那塊璧經御府查看,居然是始皇二十八年渡江祭祀所沉璧也。而且很明顯祖龍指的就是秦始皇,眼看馬上就要到年末九月,今年內種種不詳讓始皇帝憂心忡忡,於是始皇帝尋求占卜化解,“卦得遊徙吉”,就是需要遠遊化解。

於是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這次巡遊左丞相李斯隨從,寵愛的小兒子胡亥也央求同去得到始皇帝准許。這次巡遊路線史書記載:“十一月,行至雲夢,望祀虞舜於九疑山。浮江下,觀籍柯,渡海渚。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水波惡,乃西百二十里從狹中渡。上會稽,祭大禹。”

接著沿海北上,到到山東琅邪,在這裡始皇帝見到了替他尋訪仙藥的方士徐福,徐福入海求藥多年,耗費人力、物力巨大,並無所獲,怕皇帝責罰,慌稱說,他們在海中遇到了大鮫魚阻擋,得射殺了它才行。接著始皇帝也做海神交戰的噩夢,於是便派人沿海搜尋大魚,一直到“之罘”這個地方,就是今天的煙臺市北附近,發現了一條大魚(可能是條鯨魚)射殺了它。

始皇帝一行於是開始西歸,可到了平原津,秦始皇忽然染病了,等車駕到了沙丘宮平臺(今河北省邢臺市廣宗縣大平臺村南,原為趙國離宮,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就困死在此處),始皇帝的病癒發嚴重,不等不停下休息。

始皇帝很忌諱“死”字,大臣們都不敢說,也就沒人敢提始皇帝的身後事安排。直到始皇帝病惡化,他才寫下璽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咸陽而葬。”這是讓長子扶蘇會咸陽主持他的後事,也就相當於冊立扶蘇為繼任之君。可惜秦始皇還不願相信自己會死,對長生還抱有幻想,居然沒有將這封詔書發出去,只是讓中車府令兼行璽符令的趙高先行保管。也許在秦始皇看來,他是皇帝,全天人只能匍匐在他面前,趙高這樣的奴才不可能敢違揹他的意志,即使自己真的死了,這封詔書也會被正常發出,由扶蘇主持大秦帝國的大局。

基於這樣的自負和對長生的最後幻想,讓這位“祖龍”沒有對身後的權力傳承沒做任何妥善安排,這就導致了他死後勢必出現權力的真空。

始皇帝三十七年七月丙寅,享年五十歲的秦始皇嬴政,破碎了他的長生夢,駕崩於沙丘平臺。丞相李斯以為上崩在外,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乃秘不發喪。知情者只有李斯、趙高和秦始皇的十八子胡亥以及不多的宦官,這就給了趙高篡權提供了操作空間。

作為公子胡亥的老師,趙高自然知道胡亥的德行,懦弱無能易受控制,若其為帝,趙高能獲得極大的政治權力。鑑於外人不知道遺詔內容,只需李斯、胡亥同意,加上掌握著玉璽的趙高自己,篡改遺詔易如反掌。

在分別說服了胡亥、李斯後,這場政變悄然拉開帷幕,首先除了繼續隱瞞始皇帝死訊外,還要剷除最大的障礙公子扶蘇。

秦漢時期的兩起著名宮廷政變,改變了兩個王朝的存續興衰

作為始皇帝的長子有著繼承帝位的天然優勢,更為棘手的是此時扶蘇在蒙恬軍中任監軍,那可是掌握著大秦的三十萬精銳之師,處理不當直接影響著皇位的歸屬。

趙高三人銷燬始皇帝詔書,另立遺詔以胡亥為太子繼位,同時偽造詔命派遣使者前往九原郡軍中傳旨,以“守邊無功、誹謗朝政、謀立太子、為人不孝”等罪名令扶蘇、蒙恬自裁。而且巡遊的車駕繼續向北往邊關巡視,做出始皇帝巡邊的假象,因為當時已經是盛夏,天氣炎熱,始皇帝的屍體開始腐爛發臭,為了掩蓋臭味,李斯命令每個隨從官員的車上都裝載一石鮑魚,以魚腥臭味來掩蓋。

使者到達軍中傳旨,蒙恬有疑,覺得皇帝正在巡遊,怎麼可能突然會令他和公子自殺,可扶蘇沒什麼政治鬥爭經驗,覺得君父讓臣死,做兒子的只能遵從,就在使者的催促下當場拔劍自刎。扶蘇已死蒙恬雖然懷疑不願自裁也於事無補,被奪取軍權看押起來。

等趙高李斯接到使者回復,知道大事已定,懸著的心終於落地,在車駕返回咸陽後開始發喪,太子胡亥襲位,為二世皇帝,三十七年九月,始皇帝葬於酈山。

雖然胡亥繼承了帝位,可畢竟得位不正心虛,為了防止皇族和大臣們的奪位隱患,在趙高的建議下,胡亥開始了血腥清洗,以蒙氏兄弟為代表,跟扶蘇交往過密的大臣被處死,始皇帝的其他公子公主全部被處死。

到了二世二年八月,因趙高為了獨掌朝政,連李斯都被腰斬,同時牽連殺害了一大批大臣,成為中丞相的趙高更是通過“指鹿為馬”大肆清除異己,整個大秦都成了趙高的天下。

只是二世無治國才能,繼續徵發徭役,二世元年七月,陳勝吳廣因未能如期到達漁陽,率役卒殺官起義,掀開天下反秦序幕,關東其他六國貴族相繼起兵共舉義旗。二世二年,眼見義軍就要攻打到函谷關,趙高怕二世追責搶先殺了胡亥,另立子嬰為秦王。子嬰知道趙高遲早要殺他自立,便用計將趙高騙殺。

至此當初陰謀政變的李斯、胡亥、趙高陸續死於非命,而大秦帝國此時也日薄西山,劉邦攻入咸陽,秦王子嬰出城請降,秦亡。

戡平諸呂

秦朝滅亡後,楚漢相爭,最終劉邦奪得了天下建國大漢,是為漢高祖。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劉邦崩於長樂宮,太子劉盈繼位,呂雉被尊為太后,掌控朝政。

呂后在高祖劉邦死後,掌握權力先毒殺了劉邦愛子趙王如意,後虐殺了趙如意之母,劉邦的寵姬戚夫人,因手段殘忍將戚夫人做成“人彘”,還將惠帝劉盈嚇病,大受刺激後從此躲在後宮飲樂不問政事。

惠帝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發喪時呂后哭而泣不下,在張良之子張闢彊的指點下,丞相陳平為避禍奏請拜呂臺、呂產、呂祿為將(呂雉的侄子們),統領南北軍,及諸呂皆入宮,居中用事,使呂后安心。呂后聽後大喜,自然同意,這才哀痛的哭起來。

惠帝七年九月,呂雉立劉盈三歲孩子劉恭為太子繼位,這就史稱的“前少帝”,呂后臨朝稱制正式從幕後走到前臺,做起了實際的皇帝。

秦漢時期的兩起著名宮廷政變,改變了兩個王朝的存續興衰

呂后當朝大肆分封呂氏為王,破壞了劉邦所定下的“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禁令,陳平、周勃等老臣都不敢違抗,呂氏的勢力遍佈朝中,劉漢天下幾乎成了呂氏天下。

到高後七年為止,劉邦的八個兒子,庶長子劉肥和嫡長子惠帝劉盈病死,劉如意被毒死,劉友被幽禁餓死,劉恢被王后呂氏女氣的自殺,倖存的只剩遠離政治中心,明哲保身的代王劉恆,和自小被呂后撫養長大的淮南王劉長。呂氏諸王勢大,諸劉都惶恐不安,陳平周勃等老臣也憂心忡忡,好在這樣的日子總有過去的一天。

高後八年春三月,在舉行過大祭,回宮過軹道(古亭名,在今陝西西安東北)的呂后,恍惚間看到一條蒼狗般的物體鑽到自己腋下,仔細看卻什麼也沒有,占卜後卜師說是趙王如意的鬼魂作祟,這下呂后更覺得腋下疼,病居然一天天嚴重。

秦漢時期的兩起著名宮廷政變,改變了兩個王朝的存續興衰

七月中,高後病甚,呂后也知道時日無多,為了呂氏一族的基業開始安排後事,史記記載呂后令趙王呂祿為上將軍,軍北軍;呂王產居南軍。呂太后誡產、祿曰:“高帝已定天下,與大臣約,曰‘非劉氏王者,天下共擊之’。今呂氏王,大臣弗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為變。必據兵衛宮,慎毋送喪,毋為人所制。”

這是告誡呂祿、呂產一定要掌握好兵權,佔據皇宮,大義軍權在,才能不為他人所制,可惜這倆人是個草包,並不能明白其中真意,註定了要為呂后陪葬。

七月辛巳,高後崩,呂王產為相國,以呂祿女為帝后。

呂后已死,朝臣和劉氏宗親開始有所動作,硃虛侯劉章密信給他的兄長齊王劉襄,請他舉兵討伐呂氏,他和弟弟東牟侯劉興居會在京城聯絡宗室和大臣,裡應外合,事成後擁立劉襄為帝。

劉襄劉肥的長子,高祖劉邦的長孫,是有繼承皇位的資格。劉襄誅殺了阻撓的齊相召平,並騙取了琅琊王劉澤的軍隊,浩浩蕩蕩的殺向呂產封國的濟南郡,同時向各劉氏諸侯發佈檄文,號召諸侯王發兵討伐諸呂。

齊王劉襄起兵的消息傳到長安,呂氏諸王震驚,忙遣潁陰侯灌嬰將兵擊之。灌嬰劉邦麾下老臣,心向劉氏,率兵進抵滎陽以後停兵不前,派人暗中聯絡齊王及諸侯,讓他們靜觀時變,以待呂氏變,共誅之。

此時的長安城內也是暗潮湧動,周勃、陳平此時正加緊密謀誅除呂氏。

要滅呂氏沒有禁軍武力支持是不行的,周勃雖然是太尉,可卻不得入軍中主兵,於是陳平與周勃商量劫持了與呂祿要好的酈寄之父酈商,命酈寄前往呂祿處遊說,誘騙呂祿交出兵權,曰:“高帝與呂后共定天下,劉氏所立九王,呂氏所立三王,皆大臣之議,事已佈告諸侯,諸侯皆以為宜。今太后崩,帝少,而足下佩趙王印,不急之國守籓,乃為上將,將兵留此,為大臣諸侯所疑。足下何不歸印,以兵屬太尉?請梁王歸相國印,與大臣盟而之國,齊兵必罷,大臣得安,足下高枕而王千里,此萬世之利也。”

就是說呂氏交出兵權,和劉氏共享太平,萬世為王這樣不是更好嗎?

呂祿也是個糊塗蛋,居然認為有道理,和其他呂產等其他族人商量,有贊同有反對拿不出統一意見。

八月庚申旦,出使齊國的郎中令賈壽回到長安,知道呂氏的想法,責備呂產,要回封國劉氏起兵之前就應該回,現在灌嬰和齊王等諸侯已經聯合,放下兵權不是找死嗎?如今要趕緊挾天子擁兵自衛。這事正好被當值的御史大夫曹窋(曹參之子)聽到,曹窋功臣之後平日裡與呂氏虛與蛇委,其實還屬功臣派,立馬將消息告知陳平,陳平認為需要馬上發動政變。

當即周勃拿著襄平侯紀通掌管的天子符節,假詔前往北軍,同時又讓酈寄與典客劉揭先去騙呂祿說,天子已經讓太尉周勃掌握北軍,命呂祿交出將印,趕快離開都城回封國,不然大禍臨頭。呂祿這會還沒見到呂產,不知道賈壽和呂產的計議,覺得他的好朋友酈寄不會騙他,於是就交出了印信。

周勃拿著符節入了軍營,又有將印,憑藉多年的軍中威望,很快掌握了北軍。陳平令硃虛侯劉章協助周勃,周勃安排劉章防守北軍軍門,派曹窋通知未央宮衛尉,阻止呂產入宮。

秦漢時期的兩起著名宮廷政變,改變了兩個王朝的存續興衰

呂產率兵被攔在未央宮外,和宮衛衝突起來,曹窋急忙飛報周勃,周勃立刻命劉章領兵一千前去協助宮衛,劉章帶兵從進入未央宮內,和呂產在庭院內對峙,呂產害怕,見劉章帶兵衝殺過來居然嚇跑,兵敗,被殺死在郎中府吏廁內。

宮內的喊殺聲把少帝嚇的不輕(這位少帝是後少帝,前少帝因漸長知道呂后殺他母親的事,言長大報復,被呂后殺掉,換惠帝另外一個兒子劉弘為帝),派使者拿著符節慰問劉章,劉章挾持使者拿著符節前往長樂宮斬殺了呂更始,才完全將呂氏的掌軍之人殺光。劉章回軍中向太尉周勃覆命,周勃起身拜曰:“所患獨呂產,今已誅,天下定矣。”

軍權已被功臣派徹底掌握,接下來自然是血腥的清洗,周勃分遣諸人將呂氏在京城的所有宗族家眷,不論少長全部抓捕屠殺。

隨後大臣一同商量善後之事,這呂后立得少帝是不能在繼續為帝了,他們也怕將來皇帝清算他們,於是都說劉弘和他兄弟幾人不是惠帝之子,應該重新立皇帝。

齊王劉襄雖然是高祖長孫,可惜其勢力過大,又是這場政變主要發起人之一,功勞巨大,顯然不符合諸位大臣的期望,陳平等人考慮再三一致認為,代王劉恆最合適不過。原因無他,劉恆孃家沒什麼勢力,自身也比較低調不張揚,仁孝寬厚,又是高祖現存兒子中最年長的,由他繼位對擁立他的群臣自然心懷感激,可保證今後朝廷大臣安穩。

於是高後八年後九月晦日己酉,代王劉恆被迎至長安,隨即被群臣擁立為帝,入主未央宮。

而少帝及其兄弟數人,當夜被有司誅殺於府邸。

劉恆登基二十三年崩,諡為孝文皇帝,在位期間勵精圖治,興修水利,不喜奢華,廢除肉刑,頗有建樹,是歷史上少有的明君,後世史家同他兒子景帝執政期間併成為“文景之治”,為武帝朝的強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