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办丧事,为何抬棺材的人非常重要?有条规矩碰不得


在古代,人们对丧葬大事看的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比新生还重要。无论是穷人家还是富人家,死后都会尽可能风光的送死者最后一程。举个例子,历史上有些人穷的都吃不上饭了,死后棺材都买不起,那他们的家人也要给他的嘴里塞一个铜钱,因为这就是规矩。

在历史上民间,有点条件的,都会为过世之人准备好一口棺材,在出殡的前几天,都会把到时候抬棺材的人,伺候的非常好,让其吃饱喝足,舒舒服服的。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历史上嘉庆皇帝,过完六十岁大寿,前往他的避暑山庄,准备游玩一番,没想到,刚到地方,嘉庆皇帝就不行了。 没几天,嘉庆就一命呜呼,皇帝突然暴毙,这就很麻烦了,如果是在宫中一切都好说,但是他可是离皇宫还远着呢,山庄里什么都没有。

没办法,太监们匆匆忙忙为其准备了一口棺材,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将其运回京城,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因为皇帝的棺材很重,而且距离很远,因此就发生了一件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情。嘉庆皇帝的棺材运回京城,据史书记载整整用了八千多人抬棺材,并不是说他们一起抬,而是接力的,每个地方的父母官都准备好青壮年,棺材到了便上去接力,这一路上嘉庆的棺材愣是没沾地。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上民间对抬棺材的人非常重视,也是因为怕他们不慎让棺材碰到地上。 有细心的人会发现,即使棺材放在屋里的时候,也绝对不会让其碰地,都是用板凳支撑的。其实都是民间的迷信,历史上一直认为,出殡之人的棺材落地,有着落地生根的意思,也会导致死者不甘心就这样死去,这样对其家人不好,有些地方对这个非常重视的,如果棺材落地,那无论是哪都要埋在那里。

虽然说这些说法都是毫无科学依据的,但是这都是历史上传下来的老规矩,至今为止,也没人敢去破坏这个规矩,毕竟这事可是马虎不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