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個老道士:小時候師父帶著師兄下山抗日,一去再也沒有回來

最後一個老道士:小時候師父帶著師兄下山抗日,一去再也沒有回來

師傅此去所為何?平亂寇,濟太平。師傅何時再回?若回則必是盛世!倘若不回……那便不回了。

道教的作為:

在抗日戰爭時期,道教以民族大義為重,積極投身到救亡圖存的偉大行列中來。他們對國家競行忠孝,傾其所有,支持抗戰。一些道士和信徒挺身而出,一手拿香,一手拿槍,毅然戰鬥在抗日的最前線,實踐著上馬殺賊、下馬學道的道教理念。

道士抗日是真實發生過的。抗戰時期,茅山曾一度是新四軍最重要的根據地之一。茅山道士在江蘇與新四軍將領陳毅將軍合作,共同打退了敵人的多次進攻!日寇惱羞成怒,曾多次對茅山進行報復,最為殘酷的是 1938 年 8 月和1940 年 5 月兩次對茅山的清鄉掃蕩。

八月十四日上午十時左右,一路日軍跨進了“元符萬寧宮”的大門。道士們大都已事先躲起來了。“勉齋道院”( 元符宮四方道院之一 ) 當家道士嚴光明,對日寇的殘忍本性認識不足,當其他道士往外躲的時候,他卻喊 : “你們都不要廟了 ? 就是我要廟。日本人又不殺出家人。”於是有四個已躲入草叢中的道士又回到宮內。當日寇進入元符宮時,他們像平時接待香客一樣接待他們,可日寇睬也不睬。只見日軍小隊長和翻譯嘀咕幾句,翻譯隨口就問 : “這裡有沒有新四軍了,道觀裡共有多少人 ? ”等等。   

當時元符宮、勉齋道院有五名成年道士,兩名十二三歲的小道童。日寇示意嚴光明、蘇先俊、眭先鳳、倪覺仁、陳道純五名成年道士都到樓上去,並跟上了五名端著裝了刺刀的三八大蓋步槍的日本兵。上樓後,日本兵喝令他們排成一排,接著端起槍就向五個手無寸鐵的出家人直刺過去,五個道士便一個個倒在血泊之中。緊接著,熊熊火焰在勉齋道院的上空騰起……  

與此同時,日寇用同樣殘酷的手段殺害了元符宮西齋道院的道士蔣龍保。西齋道院居士黎洪春 ( 中國道教協會前會長黎遇航的父親 ) 躲避不及,被日本兵抓住強迫帶路,但日寇嫌他行動遲緩並帶錯路徑、故意戲弄“大日本皇軍”,於是將他槍殺在華陽洞旁的山坡上。   

最後一個老道士:小時候師父帶著師兄下山抗日,一去再也沒有回來

也就在這一天,日軍的另一路人馬在天亮之前就趕到了茅山城村,午後撲向“乾元觀”。下午兩時半左右,躲在山裡的人看到“乾元觀”的上空火焰升騰,煙霧瀰漫,四時半左右,二三十個鬼子兵,往三茅峰方向而去。隨後,趙永海、陳永君等幾位“乾元觀”道士奔向火場。這時大火已封了“乾元觀”廟門,離廟稍遠的牛欄裡,兩條牛受到火烤正在掙扎,所有住觀道士均不知去向。當天很晚很晚的時候,他們才在“乾元觀”西南的白虎山下的一堵破碑牆旁邊,找到了十三位遇難者的屍體。現知其中十位的姓名是:惠心白、陳永富、趙永山、陳老三、齋公、王壽清 ( 夥計 ) 、老王 ( 夥計 ) 、老李 ( 夥計 ) 、小倪 ( 夥計 ) 、張金根 ( 夥計 ) ,他們一個也沒有逃脫日寇的魔爪。 茅山“白雲觀”也在同一天慘遭日寇的洗劫。“白雲觀”道士嚴玉清、李明達、包至松、糜至禮、趙道友等也慘遭槍殺。當天被殺害的還有“玉晨觀”的兩名看門道士。

1940 年農曆五月初二日,日寇再一次對茅山進行掃蕩。他們像一群瘋狗,見人就殺,見房就燒,北鎮街有一戶就被殺了十一口人,在北鎮街過往休息的二十幾名商客,也無一倖免。

最後一個老道士:小時候師父帶著師兄下山抗日,一去再也沒有回來

由於日寇在茅山到處受到打擊,所以他們認為茅山道士都通新四軍,欲將其斬盡殺絕。隱沒于山林中的“三宮五觀”都是新四軍立足與宿營基地,必須要統統燒光。茅山的“三宮五觀”雖被侵略者破壞得名存實亡,道士們慘遭殺戳,但託三茅真人的保佑,鬼子們是屠殺不盡的。

日本軍國主義挑起的這場民族戰爭,欠下了中華民族一筆永遠還不清的債。日寇在茅山道觀所施暴行血淋淋的事實,告訴道教界人士,愛教更要愛國,才有光明的前途。在國難當頭的危急關頭,妥協、忍讓只能做任人宰割的羔羊。如果國將不國了,道教也就不可能自然流傳衍續了,道教徒也就更不能談有自己的信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