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摩擦升級,能源行業能否一枝獨秀?

中美貿易摩擦升級,能源行業能否一枝獨秀?

中美貿易摩擦升級,能源行業能否一枝獨秀?

2018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3月8日,美國宣佈將對進口鋼鐵和鋁分別課以25%和10%的重稅;3月23日,美國擬對從中國進口約600億美元商品大規模加徵關稅,並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併購;3月23日,中國反擊:擬對自美進口的約30億美元產品加徵關稅;

4月4日,美中先後公佈了詳細的徵稅商品清單;4月6日特朗普放言考慮對華追加1000億美元關稅;中國商務部強硬回應如果美國公佈1000億美元清單,中國將立刻反擊。4月18日,美國採取措施,禁止移動運營商使用聯邦補貼購買中國企業生產的任何電信設備。

雖然能源行業不是此次貿易摩擦的焦點,但是在貿易戰的陰影下,能源行業也不能獨善其身。

01 抑制原油需求增長 利空國際油價

據國投安信研究院分析,中美貿易戰對於原油的影響可能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貿易戰會推高通脹水平;二是貿易戰容易引發宏觀經濟下降,從而抑制原油需求增長。

中美兩國互相增加關稅容易引發通脹擔憂,並且貿易戰還會引發市場對地緣政治的擔憂,因此短期貿易戰對原油價格有一定提振。但長期來看,貿易戰對全球經濟卻會帶來負面影響,將抑制原油需求的增長,而供給依然保持漲勢,國際原油市場可能重新回到供大於求情形,造成油價下跌。所以,後市還需觀察中美貿易戰演化的程度,貿易摩擦越大,對需求抑制越大。

從市場反應來看,貿易戰利空效應明顯。4月2日~6日,油價呈現震盪下行趨勢,油價在週一和週五兩度大跌,均和中美貿易戰風險升級有關;雖然當週API及EIA原油庫存大減,但仍無力迴天;截至收盤,美國原油主力合約大跌4.56%,報61.90美元/桶。

02 中美能源合作平添變數

中國油氣進口規模巨大,2017年油氣進口額達到1841億美元。而美國自頁岩革命成功以來,其油氣產量大幅增長,成為重要的油氣出口國。

中美能源領域互補性強,可以作為兩國關係的潤滑劑,同時有助於解決中美之間的貿易不平衡。去年中國從美國進口的石油、天然氣大大增加,成為美國第二大原油出口市場,佔美國出口原油的20%;成為美國LNG第三大出口市場,在出口總量中佔比13.5%。

2017年11月,美國總統特朗普訪華,在中美兩國元首的見證下,中國能源企業與美方企業簽訂了總價值超過1600億美元的能源合作大單,能源領域合作前景一片大好。

雖然本次貿易摩擦還未給中美能源合作帶來明顯影響,但是增加了未來走勢的不確定性,有可能在未來的中美貿易談判中獲得進一步的發展,不過倘若貿易戰擴大到其他領域,將造成國際能源市場的動盪,給兩國經濟造成巨大損失。

目前對中美能源合作影響甚微

中國石化原董事長傅成玉近日表示:“我認為特朗普挑起的潛在貿易戰不會影響到中美兩國之間的LNG貿易。兩國間的天然氣貿易和投資在縮小中美貿易不平衡和降低中國貿易順差方面都將發揮很大作用。”

傅成玉進一步解釋說:“美國現在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尤其擁有豐富的頁岩氣資源,而中國有巨大的天然氣需求,這形成了天然互補。美國之所以挑起貿易戰,主要是認為貿易不平衡,而不是不想和中國進行貿易。現在LNG貿易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正常情況下LNG合同會持續20~25年,這就意味著巨大投資將流向LNG基礎設施建設,這對提高中美貿易平衡很有幫助。”

4月9日,中國石油董事長王宜林在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期間接受了媒體採訪時表示,中美雙方近期貿易摩擦增加,能源領域暫時沒有受到明顯影響。貿易摩擦為全球貿易與經濟增長帶來了較大的不確定性,未來局勢還有待觀察。按照去年11月特朗普訪華時中美雙方達成的貿易與投資框架協議,今年2月9日,中國石油與美國切尼爾公司簽訂了年供120萬噸LNG的貿易協議,成為首個落地的能源領域合作協議。預計未來一個時期,美國會成為中國一個重要的油氣出口國,中美之間的油氣貿易與投資額將會顯著提升。

若貿易摩擦升級則能源合作難以為繼

如果貿易摩擦擴大到能源領域,中國作為買方有更多選擇。澳大利亞和卡塔爾都是中國進口LNG主要來源地,相應的LNG接收站也已建成,但是從這兩國獲取LNG的成本可能會有所增加。

此外,關稅政策變化讓鋼鐵等LNG基礎設施建設所需商品價格攀升,中國企業投資美國LNG基礎設施的熱情也會受到影響。特朗普訪華期間中美新簽訂的LNG項目可能會進展緩慢,美國可能會錯過中國LNG需求快速增長的商機。

目前中國每天從美國的進口量在30萬桶左右,完全可以從其他國家進口。導致美國市場供應過剩,從而令WTI價格承壓,可能使布倫特與WTI的價差有所擴大;但需求總量不減,國際油價整體受此影響較小。

另一方面,鋼鐵價格的上升以及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一些專用機械徵稅,將不可避免地推高美國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商的成本。收入和成本的雙向擠壓將給美國石油行業帶來不利影響。

假如貿易摩擦繼續升級,美國對華貿易政策可能會全面收緊,包括限制中國企業、特別是中國的央企在美國從事大規模的投資與運營。

而石油天然氣作為戰略性產業,無疑會被置於美國政府管控範圍之內。中國能源央企大規模投資美國的頁岩油氣和LNG開發項目,極有可能成為“中國威脅論”的噱頭。如此,中國能源央企能否按計劃實施投資尚不好說,至於能否如期建成投產、能否回收投資和成本,則有更大的不確定性。

03 化工產業鏈成本上漲

如果貿易戰進入實質階段,在目前雙方公佈商品清單中的化工產品將首先遭遇制裁。

第一輪,3月23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通知,為維護我國利益,平衡因美國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徵關稅給我國利益造成的損失,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128種商品中止關稅減讓義務,自2018年4月2日起實施。其中對自美國進口的改性乙醇加徵15%的關稅,稅率由30%增加到45%。進口量減少將一定程度上利好國內乙醇價格,影響乙醇汽油推廣過程中的資源的調配利用。

第二輪,美國針對中國的1300項產品清單,其中涉及化工行業的產品較少,共涉及19個產品,其中無機化學品1個,有機化學品3個,橡膠製品6個,專用化學品2個,專用設備7個。涉及的19種產品,2017年我國總進口13.69億美元,出口19.58億美元,貿易順差5.90億美元,佔我國對美貿易順差比例非常小。中國針對美國106項擬增稅產品,其中涉及化工行業產品44項,2017年自美進口額總計88.68億美元。

若關稅增加,進口量減少,則價格上漲,由於化工產品多為中間產品,成本向產業鏈下游傳導,利空化工大部分子行業,利好進口替代空間大的子行業。

中美貿易摩擦升級,能源行業能否一枝獨秀?

 結 語

據石化聯合會統計,2017年我國能源行業對美出口251億美元,位居我國對美出口行業第四位,佔我國對美出口總額的6%,佔我國能源行業出口總額的13%;從美進口225億美元,位居我國從美進口行業第三位,佔我國從美進口總額的15%,佔我國石油和化工進口總額的6%。

相對於中國能源行業整體3904億美元的貿易逆差,中美能源合作潛力十分巨大。與其抬高壁壘將能源行業作為貿易摩擦的反制措施,不如務實合作將其打造成中美貿易新的增長點。

預期後續中美達成協議而避免貿易戰的概率較大,貿易戰失控的可能性很低。不過本次貿易爭端也提醒我們審視我國的產業短板,促使我國產業將外部壓力轉換為內在動力,果斷實行戰略轉型,減少關鍵產品的對外依存度,堅定我國產業升級之路。

同時,擴大其他國家的進口渠道,特別是歐盟、東盟以及一帶一路國家,填補從美國進口減少造成的缺口,有效抑制上游生產品和下游消費品的國內價格上漲;保障能源進口通道的安全,增強能源戰略儲備,保障我國經濟平穩運行。

中美貿易摩擦升級,能源行業能否一枝獨秀?

聯繫方式:010-64523400

校對:劉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