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美俄大三角博弈

走近中美俄大三角博弈

制裁背景下的俄美关系

□ 周力

自特朗普上台以来,国际政治生态与国际贸易生态迅速恶化,这与美国政府推行的单边主义政策、贸易保护主义和霸权主义密不可分。在2017年发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将中国和俄罗斯确定为美国在战略上的竞争对手。特朗普对中、俄同时发难,借“通俄门”、“间谍中毒案”等加大对俄制裁,对中国发起“301调查”,限制中国企业在美国的生产及中国商品出口到美国等一系列贸易摩擦。这些问题的内容和实质就是对中、俄的发展加以遏制。

这一轮的俄美恩怨主要是因乌克兰问题引起,4年间已经进行了50轮制裁,如今俄美关系已经降至冷战以来的冰点。俄美关系已远远超出双边关系的范畴,二者都是联合国常务理事国,直接关系到世界局势的走向,如果说与世界和平息息相关也不为过。究其根本,是因为俄美两国存在结构性矛盾,就是说俄罗斯要发展,美国要搞单边主义,二者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要想透过现象看本质,必须从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等多方面分析俄美关系恶化的原因。

从意识形态来说,不同的社会和国家对于坚持贯彻的思想体系和推行的社会制度,以及管理国家的体制、机制的认识和做法存在差异,并在现实生活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通过修改宪法,放弃了共产党一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制度,将俄罗斯定义为多党制、三权分立的总统制、联邦法制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一步步向资本主义制度靠拢。在意识形态的根源上,俄美没有本质区别。

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和平与持续发展,应该遵守什么样的社会秩序、奉行什么样的国际准则、如何推动国与国之间的国际合作,这始终是摆在各国人民面前的问题,这些是意识形态的第二层面。俄罗斯认为多边主义是必由之路,不能由一个国家说了算,而美国要当世界的领导者,推行霸权主义,干涉别国内政,颠覆别国的合法政权,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最突出的表现。在意识形态的第二层面上,俄美从理念到行动,再到结果,都是完全相悖的,所以说这是俄美关系存在结构性矛盾最根本的体现。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地理因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是影响国家对外政策的一个基本要素。地缘政治是指地理环境对政治生态的影响,以及地理和政治两种因素的有机联系。

英美认为,二战后欧洲最大的威胁是苏联,即后来的俄罗斯,必须遏制其发展。由于地缘政治的客观存在及其产生的后续影响,俄美在地缘政治上的冲突愈演愈烈,美国不断扩大北约的控制范围,缩小对俄罗斯的包围圈。直到乌克兰问题上,俄罗斯不再妥协退让,俄美之间一直对抗至今。

地缘政治的另一面是资源政治,资源的有限性与发展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客观存在,是任何人都绕不过去的难题。从欧洲到中东再到南亚、中亚,从区域性组织到联合国安理会,俄美之间在地缘政治上是零和博弈,也构成两国间难以调和的结构性矛盾。

俄美在国家利益方面互不相让,美国历届政府都将分裂俄罗斯作为其致力实现的目标,要将俄罗斯拆分为欧洲部分、西伯利亚部分和远东部分,才可能消除俄罗斯对美国的威胁。俄罗斯要保国家利益,要保财富增值,只能通过与OPEC国家协商达成石油减产协议,提高石油收益。

总的来说,俄美两国在政治、经济、安全这几个方面涉及国家利益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也是两国结构性矛盾至关重要的体现。只要美国不放弃单边主义,不放弃在地缘政治上挤压俄罗斯的生存空间,不在国家利益方面同俄罗斯尖锐对抗,那么俄美关系即使一时有所缓和,但长期基调难以转变。

中俄能源合作进入黄金时期

□ 刘乾

中俄两国是邻国,双方成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彼此深思熟虑后的选择。中俄油气合作在管道建设和贸易、设备和技术、LNG产能建设等方面均有较好的前景。

油气管道建设和油气贸易是中俄油气合作的主要方面,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现有协议(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的落实,并逐步推进新项目(西线管道及俄罗斯远东天然气项目)的谈判。中俄油气贸易是我国提高油气供应能力、供应来源和路线多元化的重要保障。

装备和技术合作将是中俄能源合作新的增长点。目前对俄油气服务和装备领域合作以民营企业为主,政府需要为这些企业在市场信息、行业政策及税收政策等方面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鼓励装备企业“走出去”。

LNG产能建设方面。以前,俄罗斯LNG的产能很低,但是随着亚马尔项目的投产,特别是得到了中国制造企业的技术支持之后,在俄罗斯大型LNG生产项目方面表现出了强大的驱动力,在未来的LNG产能建设、投资贸易等方面将会有非常大的合作空间。由于LNG运输和供应的灵活性,将是管道气的有益补充,也可以起到冬季调峰的作用,预计中俄在LNG贸易方面的合作也将进一步加强。

炼油和化工项目方面。俄罗斯国内炼化市场的设备和产品相对比较落后,很多炼厂需要进行升级改造,我国的企业可以提供技术与之实现优势互补,但是合作之前,要做市场导向调研,保障项目合作的经济性。炼化领域合作可成为中俄两国油气合作全面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尚未发挥其潜力,双方谈判规划的项目有待落实,目前产生经济效益和利润的较少。中俄两国的炼化合作主要依托俄方的资源优势和中方的市场优势,但在生产成本和产品销售利润方面的期望相差较大。

能源金融合作也是一个很有前景的方向。包括一些大型项目的融资,实现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一方面,金融机构为油气项目提供的投融资服务保障了合作项目的顺利发展;另一方面,中俄油气合作的升级为金融业务的拓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这也是贷款换石油模式在中俄油气合作中的良好运用。

中美博弈要打一场“持久战”

□ 彭波

5月26日,哈佛大学埃里森教授发表演讲认为,中美之间有可能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但擦枪走火的可能性很低。巴菲特认为,中美贸易战不会全面爆发,因为两个国家都从贸易中获益良多。现今中国经济总量约为美国的60%,两国实力的差距在逐年缩小,不可能轻易分出赢输,因而各方面的摩擦必将长期持续,可能会是中美百年战。

在博弈的过程中,中方可能会在以下两种情况时做出让步:利大于弊的措施,比如扩大农产品进口,对美国投资扩大开放等。以及顺势而为的措施,比如降低关税、减少顺差、减少补贴、改善营商环境、加强专利保护和稳定人民币汇率等。将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要推出的政策作为谈判筹码适时使用。

贸易摩擦在客观上对中国更有利。贸易战会刺激某些国内行业的发展,行业的安全性受到关注。比如在芯片行业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引起了业界对自主研发能力的重视。假如中美技术战正式开打,美国对中国进行芯片禁运,中国也可以对进口芯片产业提高关税,加大补贴和投入力度,考虑到中国之前在这方面的积累,在巨大的投资之下,有可能实现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摆脱跟随地位。

贸易摩擦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此次针对全球的贸易保护主义行径遭到了各国的强烈反对,中国及欧盟的强硬态度,是前所未有的。美国优先的贸易保护主义策略没有团结大多数,导致其传统盟友也怨声载道,欧洲、日韩被赶向中国,颇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意味。

适当的外部压力将使中国走得更稳、更慎重。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对国家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国家之间的竞争压力构成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从春秋时期的吴越争霸到现在的中美博弈都是如此,有外部压力,才有内部的发展动力,中美贸易摩擦会迫使国人认识到差距,从而团结奋起,最终会促进中国的稳健发展。

走近中美俄大三角博弈

联系方式:010-645234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