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丨是真的!福州在清代就有“支付宝”了!

清代的通用货币是白银,但白银的铸造和携带都极其麻烦。当时的福建人,已经懂得用钱票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咸丰元年(1851),福建来了位新省长——那个年代的省长,叫巡抚,官阶丛二品。

这位省长叫王懿德,河南人。他是道光三年(1823)进士,到这个时候,已经做了快三十年的官。王懿德很关心国家经济,主动替新上位的咸丰皇帝解忧。

城事丨是真的!福州在清代就有“支付宝”了!

△王懿德

那个年代,正逢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割地赔款闹了个焦头烂额。1844年,福州作为“五口通商”之一的城市,正式开埠。1845年,南台岛建了英国领事馆,而台江地区沿江和上下杭一带,成了进出口贸易中心。

城事丨是真的!福州在清代就有“支付宝”了!

“福州支付宝”

帮福建巡抚升官

城事丨是真的!福州在清代就有“支付宝”了!

王懿德观察了好几个月的新经济情形,在1852年,给皇帝写了一封奏折,用福州上下杭的经验,来解决朝廷棘手的金融问题。

城事丨是真的!福州在清代就有“支付宝”了!

这道奏折在《清史稿》卷427有一个摘要,这里摘取一段给大家看看:

“海防多事,销费渐增……与其筹画多银,不若改行钞引……福建各属,银钱番票参互行使,便于携取,视同现金,商民亦操纸币信用。况天下之主,国库之重,饬造宝钞,尤易流转。惟钞式宜简,一两为率,颁发藩库,通喻四民,准完丁粮关税,自无窒滞。”

王懿德建议说,

可以用朝廷的名义和国库的信用,来发行钱票,这样,各地交税的话,都可以使用钱票,折算起来是极方便的。

城事丨是真的!福州在清代就有“支付宝”了!

△咸丰四年(1854年)的户部官票

《清史稿》接着记录了一句:

“疏入,谕军机大臣同户部议行。兼署闽浙总督。”

这条奏折被咸丰皇帝看到了,十分赞同,然后叫军机大臣和管经济的户部官员,一块儿讨论方案执行。

城事丨是真的!福州在清代就有“支付宝”了!

那年云贵总督吴文镕本来要被调到福建做闽浙总督,但还没有到任,就被改派去当湖广总督打太平军了。咸丰皇帝正好要奖励下王懿德,就让他先兼做闽浙总督。

王懿德的福州经验看来很好用,因为在咸丰四年,他正式被提升为闽浙总督,在这个位置上足足做了5年。

清代上下杭

就有“福州支付宝”

城事丨是真的!福州在清代就有“支付宝”了!

并不是只有王懿德才注意到这种现象。1844年开埠后,外国商人来到福州,就发现当地的大小钱庄有百家左右,这些钱庄大部分拥有较大的资本,都收受存款,签发票据。1860年左右,福州的钱庄中,有12家资本在15万到20万两左右。

城事丨是真的!福州在清代就有“支付宝”了!

光绪初年福州台江下杭街的“奭(shi)余钱庄”,号称资本达200万元。

这样的钱票,支付方便,是那个年代的“福州支付宝”。

当时的钱票,没有印制定额的票面,而是临时在印制票版上填写数额、年月日、票券编号以及加盖店章。

最低票面价值为400铜钱,最高为500贯。外国的商人,对于福州钱庄的信用和兑现能力,那是相当信任的。

城事丨是真的!福州在清代就有“支付宝”了!

△70年前的上下杭街道

钱庄员工的收入

最高可达“百万年薪”

城事丨是真的!福州在清代就有“支付宝”了!

在甲午战争之前,福建的钱庄多集中在福州一地,尤其是上下杭。甲午战争之后,钱庄也急速扩张,甚至扩大到厦门泉州。因为在清末,“设厂自救”“抵制外货”成为一股新兴潮流,提倡自办民族实业,贷款和周转业务就兴盛起来了。

△光绪五年福建信丰支钱票壹角一枚

最多的时候,福州从事钱庄业的有一千多人。

甲午战争后,钱票进一步发展,成了“台伏票”。从理论上讲,1元台伏票的价值约等于1元银元,折合制钱1000文。

城事丨是真的!福州在清代就有“支付宝”了!

△1922年,福州的台伏

1929年《京粤线福建段福州市县经济调查》记载,福州钱庄收入最高的,

每年可以取得22个月的工资,即除每月正月和二月外,一律支取双薪。正月和二月领取单薪,是因为这时钱庄的出票店放假。

掌盘的工资,到后期有每月多到100余元的。相当于今天的百万年薪了。他们的“奖励金”,股东有时能给到一两千元。

城事丨是真的!福州在清代就有“支付宝”了!

这样的好收入,并没有持续很多年。何公敢出任福建省财政厅厅长后,1928年1月31日,当时的福建省政府宣布台伏票在两个月内停止使用,“政府取缔台伏票,强制兑现,钱庄顿失凭依,基础不健者,渐有倒闭。”到1936年7月,福州仅剩10家钱庄。抗战后,钱庄基本上消失了。

城事丨是真的!福州在清代就有“支付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