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一週說」你是第幾等資質?

這一期的話題,從企業管理開始。

別以為這是一門嚴謹冷硬的學科。在現代商業社會中,良好的企業管理不單被視為精湛的藝術,更有著極深的文化底蘊可以解析。比如林中大哥在微博中說的幾個“敬畏”,以及“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形容,就蘊藏著很深的人文內涵。

「林中一週說」你是第幾等資質?

先來看看“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這個典故的出處。這個成語最早出自《詩經•小雅•小曼》,用“行走在深淵邊際和薄冰之上”的謹慎狀態,來形容無咎的君子。《論語》記載,接過孔子衣缽的曾子,也曾借這句話來概括自己的德行。

我細想一下,無論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還是微博中說到的“大安全意識”、“不踩高壓線”、“常懷敬畏心”、“不自以為是”……這些詞彙全都不是“建設性”地表達“我們能做到什麼”;而是像箴言警示般在告誡自己、也告諸社會“什麼是我們不會做的”。

古人說的“君子有所不為”,正是這個意思。其實古人信服的優質人格,與現代企業的追求的品質操守並沒有什麼區別。因為管理的基礎,歸根到底是對於人性的檢讀,是對於規律的遵從。我相信,好的管理一定是“利己、利他、利眾”的多贏局面。相反的,與道漸遠者,終將墮落……

在林中大哥的微博中,我們能常常能讀出一種“道德責任感”。而對於一家企業,這種責任感、或者說法治感,無疑是關乎存亡的生命線。

“富潤屋,德潤身”是《禮記·大學》中的名句,也是富潤集團釋名的出處。短短六個字詮釋了這家企業在精神層面的追求。

如果要說相反的例子,那就像當年的三鹿奶粉。我們到現在都心有餘悸,企業若失去對道德、法規的敬畏,可能引發怎樣的浩劫。

最近很紅的句子:“所謂的自由,不是你想做什麼就能盡情地付諸行動;而是當你不想做什麼的時候,可以從容地說NO”——其實衡量企業也一樣,除了看它的能量有多大,更要看它的紅線在哪裡。

“節操”兩個字,“節”是分寸,“操”是原則。無論為人還是做企業,任何時候,分寸和原則都是立身之本。

至於這個“人品>勇氣>能力”的不等式,其實還有一個出處,那是來自明代書著《呻吟語》對人格的描述:第一等資質是深沉厚重;第二等資質是磊落豪雄;第三等資質是聰明才辯。而稻盛和夫認為,深沉厚重講的是人品,磊落豪雄講的是勇氣,聰明才辯講的是能力。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好好觀照一下自身,覺得自己該算第幾等的資質呢?

諸暨E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