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美,與愛情:為什麼杜麗娘的性覺醒會這麼迷人?

青春,美,與愛情:為什麼杜麗娘的性覺醒會這麼迷人?

白先勇策劃,2004年首演青春版《牡丹亭》

大概還有很多人不知道,我們曾有一位被稱為“中國莎士比亞”的戲曲家湯顯祖,他去年剛剛過了四百週年忌日。只不過,他奉獻出的不是像“羅密歐與茱麗葉”那樣的悲劇美,更多的,是“牡丹亭”這個意象所代表的中國典雅之美。

1/2

記得我在讀“中國戲曲史”的研究生的時候,要給本科生上幾節專業課;我講的,就是“《牡丹亭》與弗洛伊德”

這一點也不荒唐。因為,《牡丹亭》的故事,就是“一夢而起”、“感夢而亡”。“性夢”,是整本書的核心邏輯,用弗洛依德的“夢的解析”來解析,再正常不過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女主角杜麗娘,雖然生活在明代,一個最保守、貞節觀最嚴的時代,身體被當時的現實所捆綁,無法擺脫,但她的智力和思維都很現代女性,行動力很強。

這也是我看到今天許多自我束縛、自我設限的女性,感到很不解的原因。

當然,《牡丹亭》的流傳,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美。隨便來幾句感受一下:

“嫋晴絲吹來閒庭院,搖漾春如線。

停半晌整花鈿,沒揣菱花偷人半面。

迤逗的彩雲偏。我步香閨怎便把全身現。”

“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兒茜,豔晶晶花簪八寶鈿。可知我一生兒愛好是天然?

恰三春好處無人見,不提防沉魚落雁鳥驚喧,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

畫廊金粉半零星。池館蒼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新繡襪,惜花疼煞小金鈴。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青春,美,與愛情:為什麼杜麗娘的性覺醒會這麼迷人?

電影《遊園驚夢》(2001)

我們看見的,是一位十六歲的官宦世家的美麗女子杜麗娘,彷徨迤儷在一個青草如茵、鮮花盛開、桃紅柳綠的花園裡。她上課找藉口偷偷地溜出來;無意中走到這裡,生平第一次,才知道家裡有個後花園。她的繡鞋下,踩著的是清新的泥土,空氣中還有花的香氣和清草的氣息,鳥兒在嘁嘁喳喳地叫,她的感官一下子全被打開了。

杜麗娘以前從來不知道這個世界這麼美。再重新打量自己的身段,臉蛋,一身精緻的打扮,她第一次知道,自己也非常美,就如這滿園春色一樣,芬芳迷人。

這些,在杜麗娘所在的時代裡,沒有人會告訴她。她的這一生,不出閨閣,所見,惟有保守嚴厲的父母,幼稚的小丫環春香,以及一位冬烘氣十足的老腐儒。這並不是杜麗娘所特有的處境,這是那時對所有官宦小姐的要求。

青春,美,與愛情:為什麼杜麗娘的性覺醒會這麼迷人?

中國首部實景園林崑曲《牡丹亭》

杜麗娘傷感,是知道這些“奼紫嫣紅開遍”的春光,根本不會有人賞識,開了也是白開,美了也是白美;而自己的美貌與青春,還有蓬勃的生命力,也無人欣賞,只能自開自落,任其萎謝。

在遊園回來後,杜麗娘做了一個春夢。她見到一位書生,那書生持半枝垂枝請她賦詩,她半推半就。這位書生強抱杜麗娘,與之領釦松、衣帶寬,一番雲雨,正是“見了你緊相偎,慢廝連,恨不得肉兒般團成了片,逗的個日下胭脂雨上鮮”。待到杜麗娘驚醒,才發覺這是春夢一場。她從此愁悶消瘦,一病而亡。

青春,美,與愛情:為什麼杜麗娘的性覺醒會這麼迷人?

餘少群演繹,崑曲《牡丹亭》 杜麗娘

20世紀初,德國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對性夢做了大量的研究,他的結論是,當人們睡著時,被壓抑的願望經常是關於性的,被允許以夢這樣的偽裝形式來得到實現。美國性學家金賽在1950年代做了大規模的性夢調查,研究的結果之一就是“日思”與“夜夢”之間沒有必然關聯。有性夢,不證明我們十六歲的杜麗娘整日價想的都是男歡女愛。但她已經進入求偶期,卻是肇因。

值得注意的是,杜麗娘與那位夢中人素不相識。性夢只代表她希望一場戀愛,至於這個人是柳夢梅還是張夢梅,她並不挑剔。甚至可以說,這個開啟她性知識的夢中人,是否就是後來她所遇到的柳夢梅,一點都不重要。杜麗娘死後進入地府,結果判官查了斷腸簿,發現杜麗娘日後會跟柳夢梅成夫婦,便判杜麗娘出枉死城四處遊蕩,跟隨此人。她愛上的並不是柳這個人,而是愛情本身。

我一直認為,杜麗娘這個形象,是詩性的,也是哲學性的。湯顯祖在《牡丹亭》題詞中,把杜麗娘稱為天下至有情人,稱:“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而不可與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她的“感夢而亡”,帶有超現實的色彩。她愛家、愛父母,不存在著現實的困難,她並非出於絕望、無路可走。她之所以“向死而生”,是要尋找更高的人生價值。

導致杜麗娘一夢而亡的是什麼?是春光如許,是良辰美景奈何天。

她所追求的不僅是愛情,更有絢麗的青春與生命。她“一生兒愛好是天然”,而不想把“奼紫嫣紅開遍,都付與斷壁頹垣”。如果僅僅把她的夢境理解為追求愛情的結合,未免把杜麗娘淺化了。

我想,杜麗娘的痛苦和失落是一個哲學困境,是探尋人為什麼活著的問題。這是超越了社會形態與時代的亙古難題。

青春,美,與愛情:為什麼杜麗娘的性覺醒會這麼迷人?

趙雅芝在某綜藝節目練習崑曲

2/2

實際上,柳夢梅也曾有一夢。他曾做下一夢:“夢到一園,梅花樹下,立著個美人,不長不短,如送如迎。說道:‘柳生,柳生,遇俺方有姻緣之分,發跡之期。’因此改名夢梅,春卿為字。”

顯然,這位梅花樹下立著的美人,就是杜麗娘,兩人在夢中相遇。

杜麗娘給自己留下了畫像之後,就去世了,父母因兵亂遷居,把舊居改建為庵觀。三年後,柳夢梅赴京應試,借宿梅花庵觀中,拾得杜麗娘畫像,發現杜麗娘就是他曾在夢中見到的佳人。杜麗娘的鬼魂遊後園,和柳夢梅再度幽會。柳夢梅掘墓開棺,杜麗娘起死回生,兩人結為夫妻,前往臨安找父親。一番風波後,柳夢梅中了狀元,皆大歡喜,眾人團圓。

青春,美,與愛情:為什麼杜麗娘的性覺醒會這麼迷人?

實景園林崑曲《牡丹亭》

湯顯祖的《牡丹亭》在劇本推出之時,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一經上演,就受到民眾的歡迎。有記載,當時有少女馮小青,讀其劇作後深為感動,以至於“忿惋而死”,寫下詩句“人生自有痴似我,豈獨傷心是小青”;杭州女伶商小玲,演到“尋夢”一齣戲時,感情激動,悲慟而絕,卒於臺上。

在正劇《牡丹亭》當中,杜麗娘覺醒了,她的追求成功了。但她的成功其實是無關緊要的。那時候大概只有鬼魂才有資格追求真愛。真實的官宦小姐,在《牡丹亭》出現的時代裡,都纏著小腳、寸步難行呢。

青春、美、愛情,對她們來說,是個什麼鬼?不存在的。

所以,當那些讀過書的小姐們,讀到《牡丹亭》、讀懂《牡丹亭》的時候,既感動,又免不了更加的悲傷。因為她們覺察到,自己的青春和人生,都將像杜麗娘一樣,無能為力,很快就萎謝;但卻無法像杜麗娘一樣,死而復生、找到真愛。

大家應該還記得,《紅樓夢》裡也引用了這句詩。

黛玉經過梨香院時,“偶然兩句吹到耳內,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林黛玉聽了,倒也十分感慨纏綿,便止住步側耳細聽,又聽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又側耳時,只聽唱道:‘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聽了這兩句,不覺心動神搖。又聽道:‘你在幽閨自憐’等句,亦發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塊山子石上,細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個字的滋味。……

仔細忖度,不覺心痛神痴,眼中落淚。”

也就是從這一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 牡丹亭豔曲警芳心”開始,黛玉方才與寶玉的感情明朗起來。

《牡丹亭》之美,杜麗娘之美,不僅是形式上的美,美景、美人;奼紫嫣紅、婷婷嫋嫋,還有對“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的哲學的思辯美。它觸動了那個時代的無數女性的人性的覺醒。可惜的是,她們面臨著醒來無處可走的哀傷。

青春,美,與愛情:為什麼杜麗娘的性覺醒會這麼迷人?

小劇場青春話劇《牡丹亭》

另一方面,杜麗娘是一個行動力很強的女孩。她在做夢後,便把自己的容貌畫下來,保留自己的最美好一刻。在去世之後,她的鬼魂勇敢而堅定,先向閻王力陳,又主動追求柳夢梅,方有“幽媾”一出,並不顧忌人鬼殊途、結成夫妻。又一力地促成柳夢梅上京趕考,再催其開棺、起屍、還魂;再想辦法令父親杜寶接受事實、承認這樁婚事;最後一家團圓,獲一門旌表。從來不曾悲悲慼慼。

喜歡杜麗娘,就在於她膽子大,無所畏懼,執行力很強,敢於追求自己的幸福。注意,她的追求,並不僅是“柳夢梅”這個人,而是一種她想要的理想的有愛的生活。所以,她很勵志。

青春,美,與愛情:為什麼杜麗娘的性覺醒會這麼迷人?

白先勇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

——我想,以杜麗娘的性格,如果生活在現代的話,她不僅能爭取到好的愛情、好的婚姻,她在事業上和自己的人生處境當中,也會是堅決的行動派,不會停在原地自怨自艾的。

今天我們之所以記得牡丹亭、記得杜麗娘,還懷念著這個美好的形象,不得不說,除了湯顯祖的文字,更重要的是通過一代一代的戲劇的表演和傳承。而軟儂、優雅、精巧的崑劇,更是傳播《牡丹亭》之美的最佳載體。

我聽過連演三天的全版《牡丹亭》,兩三年前也看過青春版崑曲《牡丹亭》《桃花扇》,那曲詞悠揚徘徊,繞樑三日,年輕的演員們身段嬌俏優美,風流婉轉,服飾與頭面均高貴不俗,精雕細鏤,完完全全就是一種美的感受。而且,幾次的演出均是爆滿的,全靠口碑口耳相傳。

青春版崑曲《牡丹亭》和各種改編,其實都為這部已數百年的作品注入新的解釋、新的時代精神。現在常有冬烘先生說,不能改良啊,一改良就喪失原汁原味了。——這種觀念當然不對;完全脫離於時代的作品只能在博物館裡躺著,形式上的改良,載體上的更新,才是傳統文化瑰寶的重要傳承方式。

爭取年輕人,才能讓傳統的東西煥發光芒。

青春,美,與愛情:為什麼杜麗娘的性覺醒會這麼迷人?

“王者榮耀”:杜麗娘

杜麗娘所表現的,是一種青春的覺醒,是對美和自身價值的發現和認識,更是一種充滿荷爾蒙的生命的萌動。崑曲只不過用一種婉轉的、瀟灑的、優美的表現形式,重新體現這種美感。

真的,年輕人很應該來看一下這些崑曲,它演身都散發著青春朝氣。甚至,像杜麗娘這樣的人物,就是一個敢作敢當的現代女郎,放在今天,也是光彩熠熠,充滿活力。

讓人欣喜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巨大能量。我最近知道,《王者榮耀》這樣一款擁有巨大影響力的遊戲,也提煉出這種內涵,藉助著人物的皮膚設置,做了一系列更新來普及崑曲,帶大家認識《牡丹亭》,瞭解杜麗娘。

它們在崑曲裡,找到與年輕人最大的契合點:那就是對青春和美的追求。遊戲既結合傳統的杜麗娘,結合傳統的崑曲唱腔,同時也做了一些創新,把杜麗娘的青春活力展現得更加符合當下年輕人的審美。

“梅花樹下,立著個美人”。這位美人曾藉著崑劇還魂,又藉著青春版崑曲本復甦,如今,藉著新的遊戲場景再度覺醒。她不是一個人,而是代表了崑曲,代表了古典之美,代表了傳統藝術之魂,讓更多的人愛上她。

動畫片《遊園驚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