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王——陳渠珍

他是與民國總理的熊希齡、著名文人沈從文並稱鳳凰三傑的湘西王。他名字叫陳渠珍,出生於1882年,去世於1952。號玉鍪,祖籍江西,後遷入鳳凰。16歲入沅水校經堂讀書,1906年畢業於湖南武備學堂,任職於湖南新軍。曾加入同盟會。是一位經歷漢藏傳奇婚戀,寫出《艽野塵夢》這種痛徹心扉愛情的傳奇官人,一位九十多年前就已徒步穿越青藏高原的奇人。

湘西王——陳渠珍

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一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這地方本來叫鎮竿城,後改鳳凰廳,民國後才改名鳳凰縣。鳳凰古城歷史悠久,人傑地靈,風景秀美。這裡的風景已經被無數遊人讚美過了,只想說一說這裡的"人傑"。在中國的軍隊中,有一支由同鄉原籍世代習武的族裔組織的職業兵團,那就是出自湘西--主要是苗漢古城鳳凰的"竿軍"。

湘西王——陳渠珍

正因為"竿軍"的起源和獨特的地域民風,成就了最具竿軍性格又能長久在湘西叱吒風雲的人物,莫過於民國時代雄霸一方,人稱"湘西王"的陳渠珍了。三朝元老陳渠珍的傳奇一生,如同鏈條一樣將晚清至新中國的若干歷史事件與人物都能連接起來。陳渠珍,號玉鍪,祖籍麻陽,1882年9月22日生於鳳凰鎮竿城。原來在家族中的名字叫陳開瓊,7歲入私塾讀書,後在本縣學館芷江明山書院就學,16歲入沅水校經堂讀書。其心高氣傲,抱負不凡,便改名"渠珍"以喻珍寶空遺溝渠,因古書上有"古者有鍪(武士頭盔)而綣領,以王天下者矣",故又自號"玉鍪"。

湘西王——陳渠珍

各行業的迅速發展,使湘西一度出現辛亥以後最好的局面。這時,國內聯省自治口號喊得極響,有人比喻陳是"湘西土酋長",陳渠珍便仿閻錫山在山西做土皇帝辦法,以"湘西王"自居。陳渠珍的"湘西自治"興辦的各種教育、民生、經濟等事業,是湘西曆史走向近代的重要一頁。當然,土皇帝往往不是改革家,陳也有保守的一面。在內部管理機構上不實行變革,沿襲清代綠營屯田制老例,人民承擔賦稅極重;對外又不思進取。他根據湘西各自然村寨多系同姓家族的特點,效法古代部族制進行統治:以同一家族組成大保或聯保;其下為若干同姓的自然村寨,相當於一個大家庭,大家庭以下又編為"十戶一聯"的所謂小家庭;若干部族聯合組成行政鄉,鄉長由陳渠珍直接任免。這樣層層設網,最後由陳總攬控制。

湘西王——陳渠珍

1934年,紅軍二、六軍團攻克永順縣城,時任湖南省主席的何鍵早想控制陳渠珍,於是藉此形勢逼迫陳部接受改編,任國民黨十四師師長,其部隊改由顧家齊、包軫率領開出湘西,命令陳渠珍死命拖住賀龍、蕭克。紅軍退出城北山三十里的十萬坪地區設下埋伏圈,陳渠珍的三個旅約一萬多人,墮入紅軍伏擊圈,陳部向何健請求增援,何健樂得陳的力量消耗,置之不應,令陳部死傷、被俘三千餘眾(年前有電視劇《雄關漫道》描述此戰役中的陳渠珍,也是陳首次出現在文藝作品中)。民國24年(1935)春,何遂以敗軍之將罪責陳渠珍交出兵權,改以"湖南省政府委員""長沙綏靖公署總參議"之空銜移居長沙,從而第一次結束了陳渠珍在湘西的割據局面。民國25年(1936),被迫賦閒的陳渠珍得以細細追憶廿四年前從軍入藏,高原征戰,結藏女情緣的傳奇經歷,寫成《艽野塵夢》一書。

湘西王——陳渠珍

陳渠珍自十九歲離開家鄉,他在沙場、在江湖、在宦海生死沉浮,從清軍管帶而國民黨中將,再到共產黨的省人民政府委員,歷經三朝,一次次大難不死。不管是青藏高原荒無人煙的大漠,還是在貴州深山寄人籬下的草廬,他曾多少次為自己祈求的,不過是一個馬革裹屍歸葬故里的結局,壽終正寢幾乎成了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現在竟然夢想成真。1939年,湖南省前主席張治中離任,由蔣介石親信薛嶽來湘主事,陳渠珍不見容於薛嶽,前途未卜之時,他找長沙的著名相命先生吳竟成相命。吳竟成對他說:"公相實屬可貴,打不死,殺不死,罵不死,窮不死,餓不死,跑不死,累不死,苦不死,氣不死,所謂不死者九,而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靠著吳竟成這個"否極泰來"的預言,陳渠珍走過了晚清坎坷的軍旅之路,撐過了被國民黨嫡系排擠冷落必欲除之的危難,又在共產黨和國民黨之間作出了選擇得以安全著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