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吹嘘致使农业从业者“伤亡惨重”,香饽饽变身烫手山芋怪谁?

过度吹嘘致使农业从业者“伤亡惨重”,香饽饽变身烫手山芋怪谁?

历史往往有着一个清晰的时间点,它往往记录着事情发生转变的那一刻。2018年已经过半,如果是在2017年以前,大家谈起农业,可能会找到非常之多的关键词:蓝海、希望、规模巨大、商机无限、遍地黄金、最后一块处女地等等。

如果是现在大家再谈起农业,关键词瞬间转变了方向:滞销、人工高企、不知种什么、转行等等。好像高涨的气氛历历在目,然而世界已经轮回了,不经意之间,曾经的希望变成了失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是时间恰好定位在这一个时刻而已。没有太多让人难懂的道理,一切的根源只在于“把农业过度的吹嘘”。君不见,在2017年以前,政府、媒体、资本、企业一个个把农业说成了香饽饽、金元宝,然而喧嚣过后,再看看当前的农业环境,可谓只剩下遍地鸡毛。

“有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做农业就是不断填坑的一个过程,有时候,你用一台宝马跳进去,自行车出来都可能!”农友王昊鑫如是说。为何他会对这句话如此记忆深刻呢?

主人公王昊鑫,因家里自有面粉厂,而每年都面临小麦不够用,需从外面大量收购的窘境。2014年因国家政策鼓励土地流转,于是王父就决定承包300亩土地,自己种植小麦。

刚开始只做粮食作物且规模小,利润空间小,所以老王就打算扩大种植规模。没想到这一扩大,就踏进了农业连环坑。

过度吹嘘致使农业从业者“伤亡惨重”,香饽饽变身烫手山芋怪谁?

一、农业第一坑:盲目扩大种植规模

2015年,种植面积从原来300亩扩大到1000亩。同时在基础建设方面:新建大型晒场和仓库、添置大型机械。可没料到,仅成本投入就已超百万。

因错估基础设施投入,导致收不抵支引发亏损。盲目扩大种植规模,成为了他们做农业踩到的第一个大坑。

1、错估自身抗风险能力。对自身能力预估过高,导致市场价格波动时,抗风险能力不够。

2、错估运营成本。对资金预算没有太大概念,导致基础设施投入超预计,资金链紧张。

很多农人对于基础设施投入没有概念,以为农业基础投入,不用投资太多。却不曾想,农业基础投入,就是个无底洞,动一下就是钱!关键是这些投入,还没有利润。

因此,今年开始了从重资产到轻资产化的尝试。不再往外扩展,与农户直接合作,以优惠的价格为农户提供机械、化肥、种子等。并且在作物成熟后以高于市场收购价购买作物。

过度吹嘘致使农业从业者“伤亡惨重”,香饽饽变身烫手山芋怪谁?

二、农业第二坑:国家政策改动,囤积玉米反入坑

2016年,因为前一年囤积的部分玉米挣钱了,所以老王又收购百万斤玉米囤积起来,却没想到遇上国家政策,突然取消玉米托市收购;加之外国玉米的低价冲击,玉米价格大跌,价格跌至7毛上下,当年玉米收购价为8毛,最后不得不以低于成本价销售出去,加之其他损耗,又赔了好几十万。

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老王根据往年的行情,大批量囤货,却受市场行情影响,导致又掉一坑。

过度吹嘘致使农业从业者“伤亡惨重”,香饽饽变身烫手山芋怪谁?

三、农业第三坑:盲信“好种子”概念又遭熟人坑

试种前期麦子发展势头非常好,因此老王就想将种子推介出去,与关系不错的农人都谈好价格,将在小麦成熟后,签订协议。但因麦种质量不好,导致收麦时产量剧减,不仅损失了一笔钱,信誉也差点难以挽回。

陷入连环坑时,要更加慎重,提升辨识力,面对没有进行过审定的种子,不要轻易尝试种植。

过度吹嘘致使农业从业者“伤亡惨重”,香饽饽变身烫手山芋怪谁?

话又说回来,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坑”?为什么我们国家总是会出现农作物沦陷的情况呢?原因不外乎有三点:

一、销售渠道太少

农产品市场竞争太激烈,没有好的销售渠道,庄稼很难卖得好!

城市里的大企业,只要上市一批新产品,当地政府就会大规模的采购,或者为企业在全国各地联系买家。但是在农村,基层政府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所以农民只有靠自己。

理论上来说,好的销售渠道有三个,分别是农场品批发市场、农产品超市销售以及农产品网络销售。但是真正可以做到这三方面多管齐下,一同销售的农民又有多少呢?

过度吹嘘致使农业从业者“伤亡惨重”,香饽饽变身烫手山芋怪谁?

二、种植成本太高

无论是种子农药成本,还是人工成本,在过去的十年里,都翻了几番。但作物的价格却上涨有限,这样一来,即便农作物全部卖完,也拿不到多少利润。

过度吹嘘致使农业从业者“伤亡惨重”,香饽饽变身烫手山芋怪谁?

三、进口粮食冲击大

中国进口美国大米的事件让农民人心惶惶!其实除了进口美国大米,美国的玉米、澳大利亚的白糖等等进口农产品,都让国内的农户苦不堪言!

美国玉米收完税,再算上运费,到中国码头上一斤只不过6毛钱左右,怎么跟别人竞争?澳大利亚的白糖,运到中国码头上的价格是一吨四千,而国内一吨少说成本也在五千左右,你怎么跟别人竞争?

农资人在寻找各式各样的尝试之路。近期,通过国家政府的传递和执行,流转土地处于比较火热的状态,但是盲目流转土地,造成农业的低收益和超高的拿地成本,让更多的农资人在农业泥足深陷无法自拔!赔钱?那是肯定的!

过度吹嘘致使农业从业者“伤亡惨重”,香饽饽变身烫手山芋怪谁?

现在如今,做农业一定不能够盲目,农业是一个长期的产业,有的时候单单有情怀是不够的,近两年农产品年年滞销、农资价格上扬、农业人工成本提高等等,想要进入农业这些问题都是不容忽视的。

希望将要投身于农业的朋友一定要做好调研,找准方向,不可盲目投入。

一、断然放弃只能靠规模取胜的产业!

做基本没有附加值的产品,要靠量来支撑微薄的利润,这个对管理的难度要求太高了。

二、纵有三头六臂,不碰全产业链一条龙运营!

有些行业产业配套特别差,非得让你从产到销都自己做,甚至很多基础服务都需要自己投,纵使三头六臂也不要干这个事。

有机蔬菜宅配行业,当年就是这么干过来的,现在全国看一遍,找不到几家活着的了。

三、不碰没有土地证的综合体!

土地都是流转的,土地上的大部分东西都是没有产权的,银行不认,股民不认,投进去的钱却是无底洞。

投入大!随便搞个水利,几百万没了,随便搞个机耕路,几百万没了。在综合体面前,钱都不是钱,花钱如烧纸一样。

产出小!只能靠餐饮和住宿。淡旺季太分明,周末忙死人,非周末闲到发慌,养不了员工,连个厨师都养不活,根本就别提怎么提高服务质量了。

过度吹嘘致使农业从业者“伤亡惨重”,香饽饽变身烫手山芋怪谁?

四、不做没有核心产品的农庄!

这是搞农庄的第二个通病,没有核心产品。这里的核心产品是指:能够标准化、规模化地为农场实现盈利的产品或服务。

把农庄当旅游景点做。无可厚非,但是一定要找到一个可量化的产品或服务。最近我发现了一个小农场,生产虽然持平,但是一年接待小学生教育十万人次,农场收入直接迈入了小康。

五、不眼红政府鼓励、全民动员的产业!

地方政府鼓励的产业,往往是当下热,或者具备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属性,但是农业的投资是长期的,要看5年后甚至是10年后。

政策的力量很强大,往往让一个产业快速起,也容易快速落,当下的香饽饽搞不好5年后多到烂在地里都没人要,除了做种苗的企业笑眯眯地把钱挣了,作为企业来说,到时候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吧。

过度吹嘘致使农业从业者“伤亡惨重”,香饽饽变身烫手山芋怪谁?

六、没有十年深耕的准备,别踏进有机农业!

看到这个标题,估计很多有机农业爱好者一定会喷我,先别急!我说了,我的观点一定有局限性,比如像我这样的资源配置的人,尽量不选择这个行业。为什么呢?

1、有机农业对技术的要求太高了。

一般人,尤其是新入行的人根本做不了,要勉强上,迟早也是给这个行业抹黑。

2、有机农业本来就不是一个大众行业。

生态农业理念是一个可普世的理念,但是有机农业真正要做大,受到的限制实在太大,并不适合大众创业。

3、国内能把有机农业做好、做赚钱的凤毛麟角。

如果你恰好是,恭喜你,你很了不起,如果你做有机农业同时还在泥泞中挣扎,别灰心,同你一样的人一大把,如果你在挂羊头卖狗肉,我劝你直接挂狗头卖狗肉,把狗肉卖好其实也很好,不要去影响别人卖羊肉。

中国农业在这几年里,特别在互联网之后,不知为何,突然成为了投资热点,从上到下,都在过度的吹嘘,本来一个小小的无人问津的石头,瞬间变成了膨胀的大气球,不管是谁都希望过来吹上一口。

然而任何行业的发展都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过度的吹嘘只会偏离行业的本质,进入一个盲目、无序、混乱的局面,最终只会得不偿失,伤亡惨重。就象当前农业面临的滞销、迷惘、亏损一样,广大的农业从业者已经身心疲累,信心受损。

现在农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转型期,国家层面已经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希望农业到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解决这一轮过度发展带来的社会矛盾。然而经此这一轮农业过渡吹嘘时期的广大朋友们来说,要想转型、变革、重新起步,就不得不面对疯狂发展、盲目扩张留下的一地鸡毛。然而,机会总是出现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之中,优胜劣汰纵然残忍,但是也是必不可少的必经之路,我们都需要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在大浪淘沙的大环境下砥砺前行,胜利迟早会眷顾这些不忘初心,坚持自我的人的。


“农业有料儿”是由紫荆传媒推出的自媒体平台。紫荆传媒作为中国农业自媒体第一传播平台,依托紫荆创新农业研究院,聚合多方自媒体资源,为大家提供前瞻性的农业权威智库、农业视频栏目,以期推动中国农业事业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发展,传播农业正能量。

往期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