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NBA执法裁判判错了,只发一个裁判报告了事,怎不对裁判进行调查呢?

幸福相伴

NBA在增加裁判报告的时候,已经明确表达了他的用途:为了让比赛的判罚公开性和公正性,以利用裁判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改进。所以,不要错误把裁判报告当做联盟的道歉材料或者检讨书。更不能说联盟发裁判报告是为了了事,因为人家压人不怕事大!


实际上,联盟开始出具裁判报告的目的很不明确,并不是他表面上要达到的作用。联盟出具裁判报告好像更是为了给众多球迷一个发泄的方向,更多的是迫于巨大的压力而作的一种营销策略。实际上,裁判报告被提到如此高的关注度和讨论度,可能已经脱离了联盟最初出具裁判报告的初衷。


实际上,职业联赛容错率之底,说出来可能有点吓人,NBA已经是相对来说做的最好的了。NBA这个级别,每年年末的时候会有一次年终考核,就是把每次比赛录像调出来一个回合一个回合的看,从专业裁判的角度去评价每一个判罚。从最终的数据来看,他们的容错率绝对不超过百分之七。也就是说如果一场比赛有100次吹罚的话,他们至少要有7次以上的错误判罚,这还不是主观上的。

再来说说规则与判罚。到了NBA这个级别,规则基本等同于废纸,NBA球员与裁判的水平实际上早就脱离了“规则”这个概念。如果说规则是小学算数的话,NBA裁判基本等于在计算微积分。那么,裁判是依据什么吹罚的呢?

简单的说,裁判最终的判罚都是依据自己在球场上的第一时间判断和经验,主要依据就是:前进速度,对球的掌控与身体平衡。另外,还有就是每次赛前的裁判赛前会议讨论,这是每场比赛的常规流程,也是大家对裁判最为诟病的地方。

这个会议会提醒裁判注意在吹罚即将到来得比赛时,双方球队的比赛习惯,球员的动作和比赛方式。比如,曾经大家都熟悉的对姚明移动挡拆的重点吹罚,还有杜兰特大回环、哈登造犯规等,都是裁判会议提醒的重点。所以说,裁判在比赛中有倾向性在比赛开始之前就已经有了基调,只是临场执行而已。


NBA作为一个商业联盟,力捧造星是再正常不过了。联盟需要任何时候都需要一个代表任务和球队,这在成立之初就已经成为了发展的默认规则。随着联盟的新老更替,力捧新人成功上位,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只是,这种行为还是需要一个限度的,过分造作就容易让联盟损失利益。

对于球迷来说,无论比赛最终输赢,看NBA的核心思想永远是关注精彩的比赛,比赛重点也许没有到要扣细节的程度,享受才是重点!


理科生侃篮球

北京时间6月1日,勇士主场战胜骑士拿下总决赛第一场比赛的胜利,裁判在第四节最后两分钟的几次争议判罚成为了赛后球迷们讨论的焦点,很多人也认为这几次漏判是导致骑士输球的直接原因,一次是第四节还剩12.1秒时,格林在防守詹姆斯时抓到了他对手臂没有判罚,最终詹姆斯直塞找到篮底下的希尔,后者被克莱犯规走上罚球线,还有一次是第四节最后4.7秒乔治-希尔执行第二次罚球时,格林有提前进线的情况。如果吹罚,希尔就将重新执行罚球,至于第四节还剩36.4秒时詹姆斯造杜兰特进攻犯规的那个改判,裁判报告认为并没有问题,且裁判当时有权利观看回放。

在总决赛这样激烈的比赛中,最后时刻裁判通常都倾向于把比赛胜负交给球员自己决定,能不吹尽量不吹,这样固然能够增加比赛的观赏性,但也容易出现像G1这样的漏判。在比赛的最后关头,不仅球员会紧张,裁判也同样会紧张,作出几次错误的判罚也是在所难免。作为观众,我们可以通过电视转播的回放反复观看,但裁判在现场执法是无法做到的,场上形势瞬息万变,他们不可能因为某一个球员的某一个动作而纠结,从而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心不在焉,他们更多靠的是自己的执法经验和在那一瞬间的判断。

在常规赛中,同样会发生裁判错判漏判的情况,只是观众不会那么较真,认为只是一场常规赛而已。总决赛吸引的是全世界球迷的目光,在这样的比赛中发生这种情况,自然会引起大量球迷的口诛笔伐。联盟发出裁判报告,说明他们已经对自己的错误作出了道歉,但是比赛的结果是无法更改的,只能让联盟引以为戒,以后对于裁判规则作出更详细的修改。至于对裁判进行调查的想法,笔者认为必要性不大,裁判误判的事经常会发生,如果因此而质疑那些裁判赌球,那么以后谁还敢执法比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