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是我
孫科身上最大的閃光點並不是他做出了多麼令人記憶深刻的事情,他被人們所銘記的緣故大多數是因為他的父親孫中山,孫中山對孫科是寄予著厚望的,所以在後來一直將他帶在身邊,想把他培養成接替自己大業的人。
但是孫中山因為卻發現孫科根本沒有能力支撐起自己創下的大業,所以他的希望最後只能不了了之,在孫中山死後,國民黨的大權才被黑馬一般殺出的蔣介石奪走了。
我們都知道孫中山的妻子是大名鼎鼎的宋慶齡,但是孫科和宋慶齡是沒有太大關係的。
孫科的母親是孫中山的原配妻子,因為孫中山一直致力於推翻清朝的統治,所以孫科在四歲的時候就和母親一起遭受到了清政府的通緝,不得已之下被母親帶著流亡到了美國舊金山,最後在美國成長了起來。
當宋慶齡和孫中山結婚的時候,孫科的年齡實際上和宋慶齡是差不了多少。
孫科和蔣介石一直以來的恩怨
孫科早年就跟隨他的父親為各種起義奔波了很長一段時間,原本以他的關係地位還有資歷,他是很有可能繼承孫中山大位的。
但是怎奈能力不夠,根本無法和蔣介石、汪精衛等人相爭,所以最終只能靠孫中山給他留下的餘蔭坐上了不尷不尬的地位。
而在蔣介石和汪精衛、胡漢民爭奪國民黨大權的過程中,孫科對蔣介石是非常不服氣的。
因為在他的眼裡蔣介石只是一個靠權謀上位的投機者,與汪精衛、胡漢民這些同盟會的元老還有自己是有著很大差距的,所以他一直幫著汪精衛、胡漢民等人針對蔣介石。
不過蔣介石一直沒有把孫科放在眼裡,因為他知道孫科究竟有幾斤幾兩,以孫科的能力是根本無法威脅到他地位的,所以他一直將攻擊目標放在了汪精衛和胡漢民等人身上。
(汪精衛)
在蔣介石獲得大位之後,也沒有針對孫科,反而因為顧及到孫科的身份,給他安排了一些非常高的行政工作,讓他先後擔任了立法院的院長和不同部門的部長,讓他擔任了一些權力不是很高的閒職。
孫科在抗日戰爭中有著不小的貢獻
當然孫科雖然能力有限,但是他父親孫中山龐大的光環卻是他最大的政治資本,在孫中山死後多年的時間裡,仍然有著強盛的光芒籠罩在孫科身上,靠著這些光芒,在抗日戰爭時期孫科才能為國家做出一定的貢獻。
因為早年的事情,所以蔣介石和蘇聯是有著決裂關係的,但是在抗日戰爭爆發時期,蘇聯這隻潛伏在中國北方的龐大巨獸卻對中國抗日戰爭的戰局有著重要的影響。
所以蔣介石一直極力地想修復和蘇聯之間的關係,以尋求得到蘇聯人的武器援助。
不過蔣介石知道以自己早年做出的事情是沒有任何緩和餘地的,所以他就將孫科派到了蘇聯,想通過孫中山的影響力尋求戰爭援助。
孫中山曾經和蘇聯的交流過程中給蘇聯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蘇聯人對他有著很大的好感,所以在愛屋及烏下,他們給了孫科很大的面子。
在孫科前往蘇聯的兩次過程中,他都受到了斯大林的接見,在斯大林的決定下,分別給中國援助了兩筆程度不同的武器物資,從這方面來說,孫科對於國家是有著一定貢獻的。
孫科性格上的跋扈最後逼死了戴季陶
不過孫科的身上畢竟籠罩著太大的光環,所以他難免是會生出一些傲氣的,在蔣介石準備敗退臺灣前,孫科就和當時南下逃到廣州的戴季陶發生了衝突。
當時很多人都在逃亡,就連蔣介石曾經最好的朋友戴季陶也不例外,但是因為戴季陶和蔣介石的感情發生了破裂,所以他沒有第一時間跟蔣介石同行前往臺灣,他當時是準備南下廣州前往香港的。
(戴季陶)
戴季陶跑到廣州的時候,住進了一家檔次還算不錯的賓館,但是正準備逃亡的孫科也看中了戴季陶住下的房間,所以就不管三七二十一,讓自己的手下人強行將戴季陶的行李從房間中搬了出來,完全不給戴季陶這個地位不亞於他的大人物絲毫面子。
然後在孫科的羞辱下,戴季陶因為早年患上精神病而一直服用安眠藥的緣故,在當天晚上因為氣憤不過服用的安眠藥劑量有些大了,所以就這樣被孫科間接逼死在了廣州。
從這件事情我們可以看出孫科脾氣上的張揚跋扈,正因為他的張揚,所以一度和蔣介石鬧得很不愉快,在蔣介石前往臺灣的時候他做出了和戴季陶一樣的選擇。
他轉道香港前往了美國,在美國住了十幾年後才因為窮困不堪選擇了多蔣介石妥協,這才在後來前往了臺灣,並在臺灣度過了晚年。
所以說這就是孫科的一生,我覺得在孫科的身上是談不上犬子這個詞的,因為以他的人生事蹟來說,他並不至於是一個敗家的權貴後代,他的能力是有一些的,但總的來說能力又不是特別的強,這才會在有著那麼大政治影響力的情況下,一直做著一些閒職,不過也因為他地位背景太過於崇高的原因,導致他培養出了有些過於跋扈的性格,從這方面來說,在孫科的身上同樣沒有避免一些權勢二代的不良現象。
孤客生
孫科是國父孫中山的兒子,不過和其他國民黨政要相比,孫科的知名度並不是很高,如果不是因為他是孫中山的兒子,或許很多人都不會認識他。實際上,在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孫科在很多方面還是發揮了一定的作用的。
1891年,孫科出生在廣東香山,1895年,孫科和祖母、母親以及妹妹到了檀香山,在其伯父孫眉的農場待了四年,1901年,孫科赴美求學,從1901年到1917年,孫科先後在美國加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讀書,1917年,孫科回國。回國後,孫科歷任政府要職,先後擔任過廣州市市長、國民政府交通部長、考試院副院長、立法院院長、國民政府副主席。
孫科一生的貢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孫科對抗戰做出了重要貢獻,而其對抗中奉獻的最主要方式就是在戰時為爭取蘇聯的支持和援助做出了巨大貢獻。孫科是國民黨內的親蘇派,在20世紀30年底,孫科是國民黨內部最早主張對蘇和解的人物之一,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孫科主動會見了蘇聯駐華代表鮑格莫洛夫,會見的時候,孫科明確表示自己和馮玉祥一樣,主張與蘇聯改善關係,同時他還批評了蔣介石的對蘇政策。因此,孫科得到了蘇聯方面的認可,而因為孫科的立法院院長的身份,蘇聯方面也積極調整了對華政策,所以後來蘇聯航空隊來華支援中國人民抗戰,孫科有很大的功勞。
其二:孫科對於國民政府時期的民生建設也有不小的功勞。孫科主張民生建設從發展鐵路開始,實際上這是繼承了他父親孫中山的遺志。1928年,孫科在擔任鐵道部部長的時候曾經提出了50年內建設10萬英里鐵路的計劃。在鐵路建設的過程中,孫科還為鐵路建設籌措了大量資金,包括爭取外資,發行公債等方式。
其三、孫科在擔任國民政府立法院長期間還為民國法治建設做出了很大貢獻。因為孫科在美國期間曾經系統學習過“羅馬法”、“英美法”等西方經典法律,所以對於中國的法治建設他有一個系統的藍圖和規劃。
1948年南京國民政府行憲後,孫科在蔣介石的支持下參選副總統,不過最終輸給了李宗仁。其後孫科曾經擔任過行政院院長,1949年3月,孫科辭去了行政院長,其後赴歐洲遊歷,先後到過法國、西班牙等地,1952年孫科定居美國加州,1965年孫科回到臺灣,此後一直到1973年病故,孫科的最後幾年都在臺灣度過。
青年史學家
讓我們先看看孫科的一生的履歷吧。這可能會讓我們更好的判斷孫科,理解孫科的一生的主要建樹。
孫中山與孫科
孫科(1891年10月20日-1973年9月13日),字連生,號哲生,廣東省中山縣南朗鎮翠亨村人,國父孫中山先生長子,其母是孫中山的原配夫人盧慕貞。早年留學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畢業。1907年加入同盟會,1917年任孫中山大元帥府秘書、參議院議長秘書。1921年任廣州市市長。1947年任南京國民政府副主席,1949年辭職,後長期旅居香港、法國、美國等地,1965年任臺灣“總統府”高級諮議。1973年9月13日在臺北逝世,埋葬於臺北市陽明山第一公墓,享年82歲。
孫科
孫科為孫中山長子,但是其政治聲望遠遠不及其父親孫中山先生,但是孫科早年在父親兼人生導師的教導下,參加革命,喜愛讀書,從擔任廣州市長起不斷提升政治能力。但是由於其能力平平,並無多大的建樹。
孫科在孫中山逝世後,政治上反對蔣介石,屢次對蔣拆臺。也使蔣介石對其日漸不滿,但是由於孫科是孫中山先生的長子的特殊地位,蔣介石對其也是無可奈何,只是對其限制勢力的發展,唯恐危及自己的統治地位。但是毫無疑問的是,孫科也是時刻利用自己的力量發展壯大自己,尤其是日本在東北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在蔣介石下臺時期,組建了孫科政府,不過因其政治資源不足,以至於此時建立的孫科政府實在無法不能支撐下去i,在蔣介石的指示之下,各地不上交財款,頓時孫科政府爆發財政危機,這個政權僅僅一個月便就迅速垮臺。在雙方的角鬥之下,蔣介石也時常感覺孫科的力量雖然小,但是其父親孫中山的政治聲望,也是重要的力量,故蔣介石以立法院院長一職將其納入至自己的政治營壘。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孫科此後主要經營立法院,為其勢力的重要政治活動舞臺。也許是這個原因,孫科一生均以實行憲政為其政治訴求,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孫科的這一政治訴求終究沒有什麼結果,也是隨著蔣介石政權的垮臺而作罷。
孫科一生的政治聲望不高,但是孫科喜歡讀書,這在孫中山給他的書信中也經常看到這樣的內容,孫中山多次督促孩子讀書,也不喜歡斂財,唯一的愛好就是讀書。以至於家中藏書甚多,一生不置家產,為官卻也是兩袖清風,所以他在新中國解放後到海外像一個逃難人一般,只能寄居在親人或朋友之處。而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是坐擁書城以讀書為樂趣,但卻連新版的書籍都買不起。有時為了節省開支,自己種菜、烹炊,甚至有時去啃番薯,這一點卻值得人們欽敬。這樣的生活,他持續了十四個春秋。其為人能自甘淡泊,在國民黨黨政要人中當屬難能可貴。
最後我們再談談孫科的婚姻情況,關於這一點,可能孫科也是較為另類的一個大俠了。
孫科一生有三位夫人,共有二子四女,元配夫人為表妹陳淑英。四個女兒中,孫穗英和孫穗華的生母是陳淑英,孫穗芳生母叫嚴藹娟,孫穗芬的生母是孫科的二夫人藍妮。
孫科與原配陳淑英
孫科的妻子陳淑英,生於1893年,她是孫科的髮妻,也是孫氏族譜上孫科唯一的妻子。她同孫科共同生活了六十一年,差不多是孫氏家族中享年最高的人。陳淑英與孫科是表親,她是孫中山的三叔孫觀成、三叔母譚氏的外孫女。1912年孫科與陳淑英在檀香山成親,婚後赴美留學,陳淑英相伴而行。第二年在加州的柏克萊,陳淑英生下大兒子。兒子生下後便去電告知他祖父孫中山,孫中山以國家初建,百廢待新,因之希望國治民安,天下太平,所以給大孫子取了個“治平”的名字。1914年,陳淑英又生下次子。此時,正值竊國大盜袁世凱竊國,孫中山為再造民國而創立中華革命黨。孫中山以蓋治國之道,先求平安,再求強盛,故而給其次孫取名治強。1923年,長女生於廣州,仍由孫中山命名,取名“穗英”,1925年,陳淑英又生次女穗華,此時孫中山已赴北京。
孫科的第二位夫人嚴藹娟
孫科的第二位夫人嚴藹娟。1932年,嚴經由孫科的手下介紹和孫科認識,此後兩人便同居了近四年之久,孫科任立法院長時,嚴氏還到南京充任孫科的“私人秘書”,生活甚為甜蜜愉悅。嚴氏是浙江人,生了兩個女孩。1935年,孫科偶然結識了上海交際場上的名花藍妮,兩人頓生情愫,很快,孫科便冷淡了嚴藹娟,並迎娶了藍妮為二夫人。適時,嚴藹娟已身懷六甲,面對孫科無情的遺棄,她無可奈何。後來雙方反目成仇,嚴藹娟被孫科拋棄,女方不肯示弱,狀告孫科。經杜月笙和上海大律師吳經熊出面調解,孫科同意支付嚴藹娟生活和教養費用,嚴女士才偃旗息鼓。1936年3月,孫科與嚴氏的女兒孫穗芳在上海出生,然而次年全國抗戰爆發,上海、南京相繼淪陷,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孫科隨著也去了重慶。嚴藹娟曾設法託人,央求孫科為女兒提供點生活費,卻未能如願。嚴藹娟在上海帶著女兒孫穗芳,再也無法和孫科聯繫上,迫於生計,失去生活來源的嚴藹娟帶著一歲的女兒只得改嫁他人。嚴藹娟並未就此打住,息事寧人,而是不斷糾纏孫科。孫科曾經幾次給錢,以作養育女兒之用。日本投降後,嚴女士曾四處託人找孫科,希望孫科看在女兒的情分上給予資助,還接連給孫科寫過兩封信。1946年5月,孫科作了回應並且贈款。嚴藹娟的不幸,皆因她遇到了孫科,造成其可悲的一生。
藍妮與孫科
駱家輝與妻子
從上述可知,孫科作為孫中山的唯一的兒子,其政治影響不是很大,但是由於其不同與他人的政治身份,也是其的人生之路變得充滿荊棘坎坷。
如果您喜歡歷史與文化,請您關注 譚論古今,會帶給您更多有趣的歷史文化,讓歷史與現實為您照亮人生前程!如有不同意見或建議,請您在下邊留言交流,歡迎您的批評指教!
譚論古今
關於孫科留給我們最深的印象是“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兒子,因為他的父親孫中山先生光芒太過耀眼,和孫中山先生相比,孫科就顯得沒有那麼傑出了。我對孫科的評價是“有大略無雄才,可守成無進取”,在民國那個亂世孫科能有這樣的評價已經算是可以的了。
孫科先生是國民黨內部第一個提出“結束黨治,實行憲政”的人,抗戰後期他呼籲實行多黨制的民主政治,他又長期希望中國能夠實行英美民主制度,這是他“大略”的一面,他能夠看到中國的未來是離不開民主的,也看到了蔣介石的“獨裁統治”註定是不能長久的。
然而孫科之才配不上他的大略,他無論是政治才能,經濟才能在國民黨內部遠遠都算不上傑出,所以在民國時期孫科一直排在蔣介石後面。蔣介石第一次下野以後,孫科主持行政院工作也完全力不從心,不能服眾,這是他“無雄才”的一面。
孫科在國府一直擔任重要職務,1932年擔任立法院長,1945年進入國民黨中常委,1947年擔任國民政府副主席,1949年擔任行政院長,可以說他的排名在國民黨一直都是靠前的。他在自己擔任各個職務期間都是“在其位謀其政”,無功無過,這是他能守成的原因。至於說他不能進取就是和他“無雄才”一樣,讓他主持全面大局則就顯得左支右絀了。
最後有一點想要說的是孫科生逢民國,他作為國父孫中山先生之子是他的幸也是他的不幸。他的“幸”在於孫中山兒子的身份使他出生就註定與其他人不同,也讓他身居高位。但這個身份也讓他惹得了無數人的嫉恨,在波詭雲譎的民國政府他能活下來其實本身已經不是一件易事,這就是他的“不幸”,所以很多人覺得他的力不從心可能就是他的守拙之舉。
一樹梅花一放翁
提起孫科這個名字,也許有的人並不熟悉,但是孫中山,大家應該非常瞭解了啦,中華民國國父,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倡導者。孫科就是孫中山唯一的兒子。
孫科,(1891.10.20_1973.9.13),字哲生,廣東省中山人。孫中山獨子。1910年加入同盟會,1917年任第一任廣東省廣州市長。1931年後,任南京政府行政院長,立法院長,考試院長。中華民國史上唯一曾任三院院長的。1947年任南京政府副主席。
有人評說孫科是有老子孫中山照著,才得以施展,有了孫中山這個光環,名氣確實大了,當時還被冠譽民國,四大公子,的美譽。但是最主要的還是靠自己的能力。背後孫科也是做了一些貢獻。
比起父親孫中山,孫科的確沒有其父的宏圖大志,跟身邊同輩的政治人物來比,也遜色了很多。但至少他不是一個紈絝子弟。孫科一生值得驕傲的是,自己對立法院的貢獻還是很大的,雖然自己沒有什麼兵權,政治權利也不大。對國民政府管理憲法的執行頒佈起到了很多作用。
幾次被選連任立法院院長,1948年,國民政府發佈了(中華民國憲法)執行令。但是,不到半年時間,國民黨軍隊在前線大潰敗。南京一片混亂。在形式複雜的危難時刻,孫科參與了副總統的競選,和李宗仁PK,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孫科未能如願。敗了下來。
孫科一生當過兩次行政院長,1931年第一次任職不到一個月,第二次任職從組閣到正式批准辭職,一共68天。歷史上俗稱最短命內閣。
孫科久居高位,又幾次大起大落。也應驗那句話,你是扶不起的阿斗。之後孫科心灰意冷告別政壇。國民黨政府兵敗臺灣後。在1951年,孫科選擇了移居海外,先後去了法國,美國。在美國期間,孫科全家沒有什麼生活來源,一切靠自己動手,依靠兒女們的救濟,省吃儉用。就這樣度過了十幾個落寞清苦的春秋。
1973年因心臟病復發,病逝於臺北。終年82歲。
任馳贏天下
評價孫科非蔣介石莫屬,蔣介石與孫科共事18年。蔣介石是“黨國”領袖、國民政府主席、委員長,孫科先後出任內閣總理、行政院院長、立法院院長、國民政府副主席等職,孫科之所以在中國歷史上有驚人一筆,是因為孫科是孫中山之子。孫科逝世後,蔣介石評價他“氣量恢弘,才識遠大”、“功在國家,聲馳寰宇”,頗多溢美之詞。客觀上來看,這種措詞中有許多為逝者諱的客套成分。其實,蔣介石背地裡罵孫科是“阿斗”、“總理的不肖子孫”,說他誤黨誤國!總之,蔣介石與孫科的關係非常微妙,當今人評價孫中山之子孫科,就是一個個人能力比較平庸的人,但因是孫中山之子,仍在民國後期發揮一定歷史作用的歷史人物,主要勢力在立法院系統,多次反蔣後又附蔣,政治主張多變,熱衷於憲政。主要因其父為孫中山而得以取得國民黨高位,但政治資本主要也僅此而已!
王哥185946533
在那個大浪淘沙的革命年代,拼爹是沒前途的,全靠自己的“本事”說話。
論信仰
蔣介石在保定軍校讀預科的時候,日本教員指著一個土塊說:“這上邊有四萬萬個細菌,就像中國人一樣。”
蔣介石一聽,怒髮衝冠,衝上講臺把土塊砸個稀爛,並對日本教員說:“我看像8000萬日本人。”
讀完軍校後後,想到俄國時刻想要侵吞蒙古,就在日記本里寫道:“常欲提一旅之眾,以平蒙為立業之基也。”
這種對國家的熱愛、民族精神的信仰、人格氣質上的果敢,他有嗎?
論軍事
袁世凱以“小站練兵”起家,經過十六年的發展,終於藉助清政府的力量培養起“北洋六鎮”。手裡有這支部隊,才能在辛亥革命後左右中國局勢。
蔣介石出任“黃埔軍校”校長,從此培養起自己的嫡系部隊。以黃埔學生出任各級軍官,牢牢掌握了一支忠於自己的黃埔系軍隊。
張作霖出生做為草根,從小沒吃沒喝,不得已當了土匪。藉助投靠官府組建“保安隊”的機會,吞併其他勢力,終於成為名震天下的“東北王”。
這種拉隊伍、建派系的組隊能力,他有嗎?
論政治
曾國藩在平定“太平天國”後,與恭親王努力推動“洋務運動”。派留美學童、開設工廠、引進專家,給中國的工業化建設開啟了大門。
李鴻章在接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後,努力建設海軍,拉出了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師。雖然最後全軍覆沒。
張之洞在“湖廣總督”任期上,開辦漢陽鐵廠、漢陽兵工廠、開設報紙、推進革新,將湖北建設成為一顆明珠。
這種開眼看世界、努力建設地方、撫慰天下的能力、政績,他有嗎?即便他當過廣州市長、行政院長,也沒什麼政績。
論經濟
袁世凱的經濟資源,是北洋系的工廠、企業,再不濟還有外國貸款。所以他有能力發動戰爭、整頓工商業。
蔣介石的經濟資源,有江浙財閥,還有長江出海口這個“黃金海岸”。當時的中國關稅,百分之七十都在蔣介石手裡。
他呢,只有立法院的幾個政客而已。
在那個大浪淘沙的年代,他原本是不應該有那麼高的地位的。只不過有一個好父親,才在歷史上寫下一筆。
能力不夠、地位夠高,能夠善始善終的退休、終老,已經燒高香了。
還能奢求什麼呢?
溫乎
經典臺詞“不是國軍無能,而是共軍太狡”,
民國時期的政壇群星璀璨,與孫科同臺競技的有張作霖、蔣介石、汪精衛、胡漢民、廖仲愷、李宗仁、白崇禧,孫科的能力雖然很優秀,但是與其他人比起來,還是差了點意思。
因為孫中山革命家的身份,孫科4歲時就跟隨母親逃難到檀香山,雖然居無定所,但是他母親知道教育的重要性,在逃難的路上也讓他背誦三字經和千字文等啟蒙教材,所以孫科的國學基礎非常好,後來到美國接受高等教育,獲得了加州大學的文學學位,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研究生,這樣一份履歷放在今天,也是非常優秀的別人家孩子。
孫科也不像我們印象中那樣碌碌無為,在孫中山的歷次革命運動中,孫科都坐鎮大後方,為革命籌集軍餉,是蕭何一樣的人物。眾所周知“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後勤工作雖然不像攻城略那樣轟轟烈烈,作用只大不小。
抗戰時,國民黨內部派系林立,對外的態度各有不同,有的親日,有的親英美,有的親蘇聯,孫科就是親蘇聯的代表人物。擔任立法院長期間,與蘇聯簽訂了“中蘇互不侵犯條約”,獲得了蘇聯大量援助(條約簽訂不久,蘇聯就組建了志願航空隊),為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國民黨退到臺灣後,孫科辭去了行政院長的職務,定居美國,躲過了臺灣政局的清算,政治洞察力算是很敏銳了。晚年等到局勢穩定之後到臺灣擔任考試院長一職,安享晚年。
桂西散人
孫中山的兒子
孫科雖然是孫中山的長子,而且早年就追隨孫中山參加革命,是中山先生與原配夫人盧慕貞的兒子,可以說是根正苗紅,早在1907年就參加同盟會,在1917年就在孫中山的大元帥府任秘書,可以說,按照孫中山的培養模式,孫科可以說前途無量。
但是,孫中山死後,不是孫科繼位,也不是汪精衛掌權,而是表現不太出眾的蔣光頭,實在是意料之外,但是細想又是情理之中。孫科和汪精衛、蔣介石相比只有一個“國父”的光環,然而,汪精衛政治能力強,蔣介石掌管軍權,並且在寧漢合流時,娶了宋美齡,獲得多方財閥的支持。
最後,在本應該是多方爭奪權力的過程中,只剩下汪精衛和蔣介石,而本來最有資本的孫科,反而一點機會都有,打了一個醬油。
棋子孫科
在近年來的新片《建國大業》中,其中就有關於孫科的事蹟,在1948年南京國民政府選舉中,蔣介石安排孫科競選副總統,蔣介石的意思是,他自己本身就是軍人,所以不希望李宗仁競選副總統,讓人以為民國政府是軍政府。
但是,李宗仁當“仁”不讓,還是靠著自己的能力競選上了副總統,導致孫科競選失敗。
在影片中,孫科擔當了蔣介石和桂系之間矛盾的一個棋子。
然而實際上,孫科在國民政府中一直被蔣介石當作棋子來用。
早前在蔣介石和汪精衛的鬥爭中成為棋子,後來成為蔣介石拉攏孫中山先生老部下的棋子,抗戰中還成為蔣介石尋求蘇聯幫助的棋子,可以說,孫科的政治生涯一直都是棋子。
孫科並非毫無作為
很多人不瞭解孫科,一直認為孫科沒有什麼大的作為,是扶不起的阿斗,實際上,孫科和袁世凱的兒子袁克定相比,還是有一定成就的,只不過孫科沒有介入到軍政當中。
到國民黨中,孫科一直在追求憲政,提出“結束黨治,實行憲政”可以說,面對蔣介石的獨裁統治方式,孫科提出的政治構想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
除此之外,在抗戰時期,蔣介石想要緩和與蘇聯的關係,然而其上任後發動的鎮壓工人運動,排擠XX等行為是蘇聯所不能容忍的,在這樣的情況下,蔣介石派孫科到蘇聯去尋求援助。
蘇聯方面由於和孫中山先生有很好的合作基礎,在加上蘇聯也為了遏制日本的發展,對國民黨進行了兩次大的援助,而這些功勞和孫科的努力也是分不開的。
關於孫科的評價
蔣介石對孫科的評價很高,比如“氣量恢弘,才識遠大、功在國家,聲馳寰宇”,但是蔣的評價明顯是誇讚之詞,並非他心裡真正想要表達的。
孫科的遺憾在於他有一個“國父”的父親,光環太大,於是你做什麼,別人都會說三到四,孫科如果獲得成功,人們會說,你看還是借他爸的光,他要是沒成功,你看虎父犬子,其實,孫科就是正常的人,雖然不突出,但絕非平庸,也絕對不是張學良式紈絝子弟,只是政局複雜,並非常人所能左右。
史論縱橫
有這樣一個傳說,國民黨早期,孫科曾經管過一段財務,有一天,胡漢民來領經費。孫大公子不知道哪根筋抽的,擺出一幅少東家的嘴臉,不僅分文不給,還大加嘲諷。氣的孫中山要親手斃了他。孫中山死後,孫科在國民黨內的地位不算低,幾大院長都當過。但他的作用,恐怕連跑龍套也算不上吧。汪精衛都投降做漢奸了,你想要孫科怎麼做。就那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