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大上海,為何有兩所理工大學?

一座大上海,為何有兩所理工大學?

我國的高等教育,以省、自治區、直轄市或教育部(工信部或其他部委)管理為主。除了社會需求較大的師範教育,一個門類的大學在某一省、自治區、直轄市範圍內通常只有一所,但是在魔都上海,卻又華東理工大學、上海理工大學兩所以“理工”為字號的大學。

理工是個非常寬泛的概念,可以涵蓋許多學科和專業。上海這兩所理工大,都是合併、改名的產物。雖然都高舉理工的獵獵大旗,實力、底氣、側重卻大不相同。

一座大上海,為何有兩所理工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原名華東化工學院,是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時由交通大學、震旦大學、大同大學、東吳大學、江南大學等名校的化工系合併組建而成的全國第一所以化工特色聞名的院校,1960年即被中央確定為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

在名校林立的上海,華東理工大學不是最璀璨的明星,但誰也不能否認她是盛開的花朵。多年來,當人們還把目光聚焦在她聞名於全國的化學工程專業上時,她卻已積蓄了更多有待勃發的閃光點。該校現有1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0個博士後流動站,化學工程與技術為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化工過程機械、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是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材料學是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另外還有先進化學工程與技術、生物工程與製藥工程、高性能特殊材料、過程控制與智能系統等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以及10個上海市重點學科,擁有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生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國家超細粉末工程研究中心、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鹽湖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一批高水準的科研基地。

一座大上海,為何有兩所理工大學?

化工是該校的名片,她的化工類專業最大特色是專業口徑寬、覆蓋面廣、知識的可遷移性強,畢業生的動手能力和從業適應能力都很出類拔萃,不僅能在化工領域大展伸手,亦可在醫藥、材料、食品、生物工程相關領域施展才華。化工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遍佈國內化工界,經常有化工企業慕名來與學校聯合開展項目、洽談合作事宜。其畢業生在每年的招聘會上必然是化工類大型企業的首選。

一座大上海,為何有兩所理工大學?

與化工緊密聯繫的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也是她的一大特色。精細化工研究所注重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結合,在光電功能有機色素、不對稱催化合成、感光科學與光化學、新型藥物合成及有機染料顏料等方面具有學科優勢。

此外,該校的藥物製劑專業也有幾把刷子,畢業生很受制藥企業歡迎。

要說最爆冷門的,應該是其外語學院了,幾乎每年的全國或省市級英語演講競賽中,華東理工學子雖不是獨佔鰲頭,卻也捷報連連。綜合實力雖然不能和復旦、上外、華東師大的外語學院比,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和內涵。

上海高校流傳有“學在華理工”的學諺,可以說該校的學風始終受到上海各高校的一致好評。

一座大上海,為何有兩所理工大學?

比起部屬211的華東理工大學,上海理工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的多科性市屬重點大學,現有5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個博士後流動站,光學工程是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光學工程、系統工程、製冷及低溫工程、印刷工程、醫療器械工程是上海市重點學科,製冷及低溫工程、光學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是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建有工業過程自動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數字印刷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大學科技園以及經濟管理實驗中心、現代出版印刷實驗中心、能源動力工程實驗中心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擁有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基地、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上海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等人才培養平臺。

作為工科起家的院校,上海理工的工科類比較走俏,特別是涉及原機械工業部重點學科和上海市重點學科的本科專業都比較優秀,其中,熱能與動力工程是上海理工最有實力的本科專業,建有博士後流動站,具有進入全國前十的水準。學校的德語、日語專業,社會認可度也比較高。

一座大上海,為何有兩所理工大學?

日新月異的大上海,對優秀師資、對高分考生都有擋不住的誘惑,兩所大學又都是不差錢的主兒,所以江湖名頭雖不響亮,卻也都是貨真價實的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