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雙羅合璧,就算把話說完,不還是那樣嗎?

寫在前面的話

不久以前,du評君在書店裡看書,看到一本書的封面上兩個“老羅”:羅永浩,羅振宇。當時du評君對朋友說,哪個讀者那麼倒黴,去買這兩個人推薦的書,一定會後悔的。

當雙羅合璧,就算把話說完,不還是那樣嗎?

正文

首先不談對兩個“老羅”的印象,談談羅振宇就這次訪談的前言。

羅振宇開頭提到

“在這個創業時代,羅永浩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樣本,因為他的身上集中了太多的極端,他創業了,有的人極端看好,但是也伴隨著極端的質疑,他的性格就有一些極端,他進入的又是一個極端競爭的行當。”

這話挺場面的,把他本家的特性都往極端上概括,似乎除了極端就什麼都沒了。但是唯獨羅永浩做了什麼改變行業的事情隻字不提。用人話說,就是他挺特別的,作為樣本挺好糊弄吃瓜群眾的,雖然有人看好他,(但是他現在除了爭議之外還一無是處)而這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看就好了。

而接下來,羅振宇把這次訪談的副標題取名為“讓他把話說完”,羅振宇講到:“在這個媒體時代大家都在說資源很緊張,時間碎片化等等,但正是因為如此這樣的長談就變得特別有價值。”

ps:如果說現在人都碎片化閱讀,那我想始作俑者羅振宇老師一定難辭其咎,畢竟類似斷章取義,把書籍內容掐頭去尾的事情他沒少做,並且他下面的死忠粉也都有耐心一篇篇讀完,所以要說資源緊張,時間碎片化,無疑只是羅振宇博人眼球的拿來聳人聽聞的說辭罷了。

而閒話少說,我們還是繼續切進正題,接著討論關於這次訪談的內容與質量。

1,創業為了什麼?

在du評君的心目中,最有含金量的訪談,無疑是一個長者怒斥後生naive的那次採訪,期間長者各種談笑風生,外語,諺語齊上,各種段子,熱度經久不衰,而接下來那次,還是這位長者和華萊士那次,畢竟擱到當下,會發生什麼,我們就不細說了。

這個訪談一開始,羅永浩就講到了創業要分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基於理性,要為了賺錢去創業,第二種是為了理想,不去計較後果。如果第一種,羅永浩就會幫人分析利弊,而第二種則會無條件去支持。也難怪之前新東方高層對羅永浩的評價:Some kids love he very much.敢情這套青春期思維老羅一直未更新。

創業,賺錢,夢想,抑或者改變世界,這些並不是簡單的平行關係,而是有嚴密的層級關係。賺錢可以不用創業,而創業勢必要有利己以及利他兩種情況,如果光利己,那道德上會被人唾棄。這個時候,如果還捆綁夢想,那充其量只是一個巨嬰,因為巨嬰的眼裡只有他自己,而且對於自己的麻煩,他永遠不會內疚,哪怕給這個世界一次次添堵。

羅振宇接下來說,這個社會創業家輩出,看到這個詞——“創業家”,du評君知道畫家,書法家,企業家,作家,政治家,都是各行各業的傑出人才。那創業家又是什麼玩意,是哪天破產都不知道的微商?還是和羅永浩一樣半吊子跨界的相聲演員?

俗話說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沮,但是劉備好歹三分天下,可是現在創業家空有頭銜,無規模格局,創業未半都花光預算了,這樣就稱之為“家”?不知道創業難度的認為創業家不明覺厲,但是知道其中貓膩的豈不要笑掉大牙?

2,錢和本質什麼時候變過?

接下來,羅振宇又總結了一句“金句”:錢對於創業的人來說,是放在外面能看得見的,自我成長的進度條。敢情除了掉進錢堆,羅振宇其他方面都是逆生長,之前還理想主義,創業,到最後總結又萬變不離其宗,到最後都無法逃脫一個錢。

但是結合羅振宇撤資papi醬,發行的200元會員卡,以及賣月餅之類的活動,推出得到app所受到的爭議,不難得出一個結論,你想讓他真的搞點什麼感天動地的創業行為,真正能在利己的同時,改變一下這個世界,真正為這個世界,而不是隻是他自己思考,真挺難的。

在接下來的談話內容當中,兩個老羅開始對細節進行了敘述,在看了很多遍之後,留給du評君的,除了想笑之外,並沒有太多的感動。對話期間,羅永浩提到了自己犯的錯誤,然而一想之前羅永浩剛剛開始做手機,對質疑聲音針鋒相對,冷嘲熱諷,其實當時du評君還是他的粉絲,但是在其打算做手機之後,結合微博上的表現就徹底變成了路人。

這次《對話》裡面更印證了羅永浩的小心眼,在微博上將錘黑拉黑,當拉黑人數超過微博限制後,還要走後門找關係。看到這個細節的時候,du評君不得不說官僚主義的作風已經深入人心,羅永浩也從那個不屈服於各種潛規則的老羅,開始迅速轉變,將任何與自己相關的責任義務撇得一乾二淨,只能說當年那個還在辦學校的老羅算是徹底不在了。

3,道理都沒錯,但為什麼還那麼難?

除了和過去的老羅告別之外,du評君也從這次的《對話》中印證了羅永浩和羅振宇的特點,急於收割觀點,提純自己的人生。羅振宇問羅永浩,未來追趕的殺手鐧是什麼?羅永浩回答,在十年裡面就做出高度差異化和創新贏得市場。

這話沒錯,是這個道理,但是不意味著別人就按兵不動。很難想象羅永浩怎麼出現的自信?用人話說,羅永浩的錘子進步,勢必會導致別的手機進行相應的調整,很難想象在製造,設計方面,他的優勢會大到一種讓別人無法追趕的地步。

與此同時,羅永浩還有一個很naive的觀點,認為小公司可以擊敗大公司。

對於互聯網的產品類企業,非常喜歡拿這句話來自欺欺人。小公司靠產品,體驗有了立足之地,然後開始提升自己,慢慢超越大公司,變成人生贏家。可是這條規律不等於別人就置若罔聞,大公司固然有自己僵化的制度,但是這些早已過去。

當下的資訊密集和便捷程度遠非90年代的美國,00年的中國,都快接近2020年了,後入一個行業,並且產品高度相似,在這樣的情況下,哪怕同樣的競爭者都能讓他夠嗆,更何況那些多方面齊頭並進的大企業,別人靠專利就能賺到的錢,對於錘子而言,同樣的金額可能要多出很多的努力。

4,創新的本質,到最後只是一地雞毛?

而整篇訪談中,還值得一看的,可能莫過於羅永浩認為自己能參與下一次的平臺升級,以及他提及的差異化線下銷售。但是在根本上,du評君就開始懷疑,他就算當下都缺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夾縫中生存,又如何跟別人競爭,從而繼續存活下去。

去電影院看電影,OPPO的廣告始終佔據院線片頭,而這類院線中的觀眾很大一部分和追星族重疊,同樣也是芒果臺的各類節目的忠實簇擁。同時更別提華為,小米,蘋果在各自用戶群體可接受信息範圍內的覆蓋。

因此du評君認為,羅永浩與其依靠線下的功能,靠人去銷售機器,真不如給自己品牌建立一個直觀形象,建立一個不同的消費群體,讓更多人毫不猶豫的選擇自己。畢竟要等到最後一步,依靠個人地推了,恐怕結果也就是山窮水盡了。

最後,羅永浩做了總結,能做手機創業,是自己這輩子都難以置信的幸運。

嗯,能把利己主義弄得那麼高尚,自己弄得滿地雞毛,苟延殘喘下還頂著創業家光環,社會居然能有這樣的容忍度,也真是難得的幸運。同時拿著過時的工匠精神,和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為自己營造除一種優越感,想想也是挺好玩的,那麼多人陪著自己任性,玩砸了還有人埋單。

這次終於按照羅振宇的想法,全國陪他折騰了一個最長的訪談,羅永浩也把自己的思想,經歷都闡述了清楚,但是他們又真的說到了什麼?對這個極端的創業環境,又帶來了什麼幫助嗎?


我想最大的本質,還是在於階級和思維的固化吧。而這些也不是想改就能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