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向開放:成都發展的歷史機遇

“成都是‘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節點。成都是進藏的主要中轉基地,在‘中尼印經濟走廊’建設中有不可替代的樞紐地位。”

數說·南亞、東南亞

國家

南亞: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馬爾代夫

東南亞:菲律賓、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文萊、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東帝汶

人口

南亞:17.66億

東南亞:6.25億

合計超過23億

GDP(2017年)

東南亞:18.83萬億元人民幣

GDP未來幾年增速:5%左右(全球增速2.4%)

在蓉設領館的5個國家

泰國、 新加坡、巴基斯坦、 菲律賓(未開館)、 印度(未開館)

與成都通航

南亞、東南亞國家:13個

南亞、東南亞城市:26個

本月22日上午10時15分,一聲長長的汽笛在宜賓火車北站響起。“川-桂-港(馬)”南向通道(宜賓-欽州)集裝箱鐵路班列順利首發。這意味著,北起成都的“川-桂-港(馬)”南向通道,繼東、西線之後,又多了一條更為便捷的中線。在四川確立的“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的開放格局中,成都南向開放面臨歷史機遇。

【為何要向南】

加強南向開放是成都的歷史使命

“加強南向開放,是成都的歷史使命。”四川大學南亞研究所副所長、教授楊文武分析,從國家層面看,“一帶”和“一路”的走向比較平行,需要連接帶來加強互聯互通。此前,“中印緬孟經濟走廊”和“中巴經濟走廊”打通了一東一西兩條連接帶,近期我國還在著力推動中線“中尼印經濟走廊”的建設。而成都是“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節點。特別是,尼泊爾在中國西藏和印度之間,而成都是進藏的主要中轉基地,在“中尼印經濟走廊”建設中有不可替代的樞紐地位。

成都作為四川省的首位城市,肩負著在對外開放合作、產業配套發展等方面輻射帶動全省發展的責任。

《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年)》鎖定了未來“三步走”戰略目標。要想在2035年,全面建成泛歐泛亞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到本世紀中葉,成為可持續發展的世界城市,“加強南向開放”是成都對外開放的必經之路。

拓展超過23億人口的新興市場

在西華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九三學社成都市委參政議政委員會副主任劉俊看來,加強南向開放,就是要鞏固深化成都與南亞、東南亞國家之間的交流合作,大力拓展南向國際市場,全面凸顯成都在南向開放中的引領者地位。

南亞、東南亞有何吸引力?

“新興市場”是楊文武和劉俊不約而同認定的關鍵詞。

從市場規模來看,東南亞約有6.25億人口,南亞約有17.66億人口,合計人口超過23億,擁有龐大的消費需求。

從經濟發展趨勢看,全球正在進行第四次產業轉移,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正在從中國大陸向以越南為代表的東南亞國家轉移。東南亞龐大的人口基數、年輕化的人口構成與消費需求的不斷升級,使得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其作為進行技術、產業、資本輸出的目的地。2017年東南亞國家GDP達到18.83萬億元人民幣。據亞洲開發銀行統計,東南亞國家未來幾年預計仍將保持5%左右的高增長,遠超全球經濟2.4%的增速。而南亞國家,主要是擁有超13億人口的印度,近年成為全球經濟增速最快的主要經濟體。同期,成都和四川經濟也保持了較快增速,為與南亞、東南亞區域合作提供了強勁動力。

【基礎和優勢】

產業結構與南向國家互補

從產業結構來看,成都與四川和南亞、東南亞國家也存在諸多互補、合作空間。

劉俊分析,東南亞國家經濟梯度差異比較明顯。貿易合作需求方面,東南亞國家進口產品比較類似,主要為機電產品、加工食品等;出口產品類型與經濟發達程度相關,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國主要出口產品為電子產品、化工產品等;緬甸、越南、老撾、柬埔寨、文萊、東帝汶等國家出口產品基本上為初級農產品、初級礦產品、原材料產品等。投資合作需求方面,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主要通過利用外資發展本國製造業、推動農產機械化現代化;且本國企業具有較強的對外投資需求。而緬甸、越南、老撾、柬埔寨、文萊、東帝汶等國主要通過利用外資進行本國基礎設施建設、能源及礦產資源開發、農業發展等,且對外投資動力與需求明顯不足。另外,東南亞大多數國家經濟落後,迫切需要加強文化、教育、醫療、旅遊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以提升本國軟實力。

南亞方面,楊文武分析,四川二次產業發展水平明顯領先於南亞,四川的工業製成品,尤其是輕工產品的質量、價格在南亞市場具有競爭力。而印度在金融、軟件、醫療等領域實力雄厚,從貿易和投資來看,四川可發揮工業製成品,特別是輕工生產和技術貿易優勢彌補服務業貿易的不足,並向南亞國家轉移部分勞動資源密集型產業。同時,南亞國家可利用服務貿易優勢彌補工業製成品貿易的不足;而且南亞的奢侈品如珠寶玉石等,可滿足四川中等收入以上消費者的需求。

2017年,四川省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位列西部地區第一,達到4605.9億元;其中,成都市實現的外貿進出口總額在全省總額中佔比超八成,為3941.8億元,同比增長45.4%,增速高居副省級城市第一位。而且隨著汽車製造、生物醫藥、航空航天、儀器設備等產業的興起和發展,成都以往電子信息產業一枝獨秀的外貿結構得到明顯改善。

南向國家對蓉合作意願強烈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南亞、東南亞國家來說,成都也是它們與中國西南地區交流合作的戰略要地。目前,成都是內地“領館第三城”,獲批在蓉設立的領事機構數量已達17家,其中泰國、 新加坡、巴基斯坦、 菲律賓(未開館)、 印度(未開館)等5個都屬於南亞、東南亞國家。

今年3月,印度駐廣州總領事館(駐蓉總領館暫未開館)來蓉舉辦“認識印度”旅遊推介會時,表示非常看好成都作為對外交往中心和國際綜合交通通信樞紐的輻射和帶動能力,急切呼籲:“德里、孟買、班加羅爾……任何一個印度交通樞紐城市與成都開通直航都好,‘有與成都直航的城市’這一點是最重要的。”

作為深化合作的代表,泰國與成都也在不斷拓展新的合作空間。

今年4月,泰王國曼谷市市長首席顧問萬洛來蓉參加第四屆周邊國家“市長參訪計劃”成都交流會時說:“成都的區位優勢非常好,或許我們可以開發一個‘曼谷-成都’的旅遊包,讓在曼谷拿到簽證的遊客可以免籤直接來成都旅遊,我們也會給來自成都的遊客提供優質的旅遊及相關配套服務。”

同一個會上,文萊達魯薩蘭國內政部馬來奕與詩里亞管委會主席裡德祖安表示,文萊希望通過直飛航線來促進旅遊業的發展,並詳細地詢問了成都航空線路南向開放的計劃。

除了區位優勢和相互的合作意願,成都南向開放還擁有自貿試驗區的改革開放試驗田優勢,國家級新區的開放主引擎優勢,以及作為擁有雙國際機場佈局的航空“第三城”的臨空臨港經濟區的開放主樞紐優勢……

【挑戰與對策】

西南各地激烈競爭南向開放

當然,必須要承認成都在加強南向開放中還面臨諸多挑戰。

從外部環境來看,西南各地在加強南向開放中的競爭非常激烈。

尤其是,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是中國和新加坡在中國西部地區建設的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該項目以重慶為運營中心,以“現代互聯互通和現代服務經濟”為主題,契合“一帶一路”、西部大開發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兼具高起點、高水平、創新型的特點。

“中國城市之間的競合關係是非常微妙的。不得不承認,我們在南向開放方面的動作慢了一步。”劉俊認為,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渝桂黔隴四地政府和國家有關部委齊聚重慶,召開了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南向通道”2018年中方聯席會議。會上,四省區市簽約合力推動南向通道建設,“它們統一品牌,統一運作,統一規則,‘抱團’發展,就減少了競爭帶來的相互損耗。成都如果‘單兵出擊’搞開放,在南向開放通道、合作平臺建設、經貿產能合作等方面均缺乏與其他城市聯動,處境會被動。”

“成都乃至四川應該積極融入,並且尋求與其他各省市區的錯位發展。”劉俊認為,從長遠來看,在西南地區,四川是經濟體量最大的省份;成都是經濟體量最大的副省級城市,比貴州一個省的GDP還高,中國南向開放離不開四川和成都的支撐。但處理好與其他地區的競合關係,對於成都和四川來說,仍然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加強戰略通道建設是當務之急

成都如何加強南向開放,“戰略通道建設”被專家們一致認為是當務之急。

航空方面,目前,成都已與南亞、東南亞的13個國家實現通航,覆蓋航點城市26個。此外,成都還計劃在今明兩年之內,與10個南亞、東南亞國家的17個航點城市開通客運直飛航線。

鐵路方面,去年11月3日正式開通“蓉歐+”東盟國際鐵海聯運班列,標誌著成都通往泛東南亞的南下物流通道打開了新大門。今年2月成都又打通了連接歐洲與東南亞國家的國際鐵海聯運通道。目前已打通的成都經雲南磨憨口岸出境至老撾、泰國的國際公路運輸大通道,實現全程公路運輸時間約5天。

本月22日,“川—桂—港(馬)”南向通道四川宜賓至廣西欽州集裝箱鐵路班列正式首發。這條線路所屬的“川-桂-港(馬)”南向通道中線,全程1642公里,為成都至欽州所有鐵路通道中路徑最短的一條,比其他通道里程少380—750公里。在時間成本上,比經長江黃金水道出海節約12天以上,是四川乃至長江上游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此外,楊文武也強調了與南向國家交流互動平臺的作用。“成都一定要有能夠吸引南亞、東南亞國家高層來訪的高峰會。特別是體量比較小的國家,自上而下的影響力是非常明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