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投降的原因是什么?


崇祯14年秋,清兵在辽东的锦州、松山一带大败明军。明蓟辽总督洪承畴督统的援锦步骑13万人,几遭覆没。总兵曹变蛟、王廷臣卫护洪承畴率残部奔入松山城内,连同其他未及溃逃的部伍共约7000人,准备死守松山孤城。

图为北京明皇宫蜡像馆记录了松锦之溃。

经此惨败,洪承畴痛感明朝廷征集大军不易,只因不明军事,一意促战,致今有日局面,在《经略纪要》里曾记载他,见危授命,死不足惜,奈国家大局何!松山被围,明军几次夜间图为不成,损失不少将士,总兵曹变蛟有一次率部杀进清营帐殿,只因身负重伤,又加兵力不足,无法截断敌人援军,只好返回。

洪承畴是明朝降清最高级的官员,被称为开清第一功。

此时的崇祯皇帝也接到了监军的密奏,称洪承畴在松山被围半年,已经绝粮,清兵一旦攻破松山,即将再次大举下南,围困京城。崇祯感到绝望,当夜召见兵部尚书陈新甲,高讨关外战局,之后崇祯与陈新甲达成一致:朝廷已无力救援关外,派人去北方加紧议和,先剿灭内地的闯贼再说。

位于北京的洪承畴故居。

1642年兵败松山的洪承畴成了清军的俘虏,虽然被囚清军对他礼遇有加,皇太极派很多汉族大臣多方进行劝降仍坚贞不屈,但是残酷的现实他洪承畴愈来愈清楚奄奄一息的明王朝即将崩溃,而蓬勃兴起的兴王朝必会取而代之,富有文韬武略又权变机略的洪承畴有了见风使舵的想法。

但仅在百年后,乾隆编写《贰臣传》将洪承畴列入其中,并为明将袁崇焕平反。

有一天清朝的皇太极亲自劝降洪承畴,北方的春天还有些寒冷,皇太极将自己身上的貂皮披在洪承畴身上,并漫谈治国平天下,洪承畴从这位帝王身上看到了崇祯没有的稳重厚道和文韬武略,于是顺应了“天时”,终于降清。


图文绘历史

一个本就不想死的人,投降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当然,必须承认,刚被俘虏的时候,洪承畴还是不愿意投降的。很多史料都说,他的态度相当强硬,清廷没办法,就把他关起来,不给饭吃,只让他喝菽水,想这样消磨他的意志。

但是洪承畴毫不畏惧,以绝食相抗,米浆不入口者七日。

上面的说法,是洪承畴求死的重要依据,不过细节表明,那时候洪承畴并不想死。

第一个细节,关于绝食,七天不吃不喝会是什么结果?尤其是喝水,三天不喝水人就会脱水而死。能撑七天没事,不吃我相信,不喝就太假了。

第二个细节,清廷不给洪承畴饭吃?只给他“菽水”。菽水是什么?菽水指的是豆和水。《礼记》当中有关于菽水的说法,汉郑玄注:“王云:熬豆而食曰啜菽。”

菽水就是豆羹,最差也是豆浆。所以,清廷并非啥吃的都不给他。

当然,我想说的是,洪承畴确实态度坚决不投降,这个是真的。但是一心求死就不靠谱了,喝水喝豆浆接着续命,应该是事实。

洪承畴不想死,还有一个人看明白了,那就是范文程。

范文程奉命去劝降洪承畴,洪承畴对他一阵臭骂。范文程不为所动,不谈投降的事情,专门说些无关的话题。正巧,房梁上落下来一块泥,掉在了洪承畴衣服上,洪承畴赶紧伸手“屡拂拭之”。范文程看到,于是赶紧辞别。

回去之后就对皇太极说:“洪承畴不想死,一件衣服他都这么珍惜,何况是自己的命呢!”

范文程这么一说,皇太极心里就明白,于是接着劝降,很快就达成心愿了。

色诱这个事情太离奇,就不说了。但是各种劝降,再加上回明朝已经毫无希望,各种原因吧,洪承畴投降了。

虽然说法很多,但是洪承畴不想死是事实,一个不想死的人,离投降还能很远吗?


七追风

洪承畴投降满清是三个方面的原因的。一,满清政权对洪承畴重视,洪承畴是明末朝廷的重臣,对明朝的政治制度,军事实力,经济状况.非常了解,是一个文韬武略的人才,祟祯帝对他比较倚重。满清政权要想问鼎中原,就必须要这样一个引路人,帮助满清政权出谋划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洪承畴在明朝是权高位重,故旧属下关系不小,满清可利他的身份对明朝官员地方进行策反,而兵不血刃占领地方。当初和洪承一起出征的总兵曹变蛟,辽东巡抚邱仰民在一起被俘后,不肯降清,被满清毫不犹豫地杀害了,这些朝廷封彊大吏满清都不重视,单单留下洪承畴他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二,洪承畴在被俘后的日子里,肯定总结检讨了明王朝为什么内外交战总是以失败而告终的原因,也并非全是前方主帅无能或不出力的事,也与明朝当时的政治腐败,经济崩溃,而使少数达官贵人发财,百姓民不聊生的局面。崇祯帝又是一位刚腹自用,生性多疑,刻薄寡恩,急于求成的帝王。明朝是一盘死棋,反之满清是一个朝气蓬勃,旭日东升的政权,古话说的好,良鸟择木而居,贤臣择主而事。三,洪承畴在被俘后是想一死以报祟祯帝对他的知遇之知恩,对来劝降看望他的满清高官们总是谩骂侮辱激怒他们,但这些人总是一笑了之,并不为之生气。见满清不杀他,洪承畴又开如绝食,只饮水。满清就无人再劝降了,只是聊聊天,关照他的身体之类的事。在几月的较量中,洪承畴对满清政权的人气质,度量所折服。认为好死不如赖活,新君的度量大德淹没了故主的知遇之恩。有以上三点理由,洪承畴投降满清也是必然的。


史事显微镜

从隋朝诞生了科举制度以来,历经隋朝的权臣当道,祸乱国家,唐朝的藩镇割据,走向灭亡,到宋朝,明朝的管理团队结党营私,架空皇帝,直接导致了中央集权制度的运转不灵,国家失去了有效的治理。

类似于西方的现代企业制度,董事长,也就是大皇帝,没有权利罢免总经理以及经营团队,也就是责任内阁,而总经理,责任内阁首脑可以对董事长以及董事会说三道四,实施道德绑架,可以长期把持国家的管理权,甚至可以决定董事长的接班人,而董事长,也就是大皇帝害怕被罢黜,不得不搞特务组织,监督,制约总经理以及管理团队,引发了严重的内耗。

洪承畴,作为读书人出身,当然了解明朝的衰落不堪的症结所在,但是他也无力回天。

明朝的对外开放,造成了社会财富的大量流失,白银过剩,通货膨胀,政府不收海关税,商人不纳税,国家财政空虚,但管理团队却收益颇丰,由于持续向农民征税,导致了广大农民的破产,农民起义,辽东分治,内忧外患。

由于崇祯皇帝被在野的东林党人实施了道德绑架,不适当的处理了先皇信任的国家的监督机构的首脑魏忠贤,撤换了管理团队,换上了没有执政经验,就知道夸夸其谈的东林党人,他怀疑一切,求全责备,没有一个国家皇帝的应有的担当,导致了人人自危,大明帝国每况愈下,财政枯竭,国家军队已经有九个月没有得到经费。

反观,辽东分治独立的大清国,由于制度先进,措施得利,管理得当,治理高效,知人善任,吸引了大批的蒙古人,汉人精英,才得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努尔哈赤,皇太极,跟大明的皇帝相比,不知道要英明多少倍。

因此,报国有心,救国无力的洪承畴,深深感觉到,大明帝国气数已尽,只有改朝换代,更换董事长,也就是皇帝,总经理以及管理团队,国家才会有新的起色。

于是,他就在皇太极的劝说之下,弃暗投明,参与到了拯救中华的进程中去了。


沈阳杨艺

怕死,怕回不去。占领北京前,八旗极度歧视文官,对待被俘文官基本是一杀了之,连孙承宗那样级别的也不例外。就算文官拉下面子投降,没有个给力的受降人,性命也没保障,没准转个头就被八旗其它人杀了。洪承畴干辛万苦骗到一个给力的受降人来招降,还能不赶紧投降?


萧钦钧

君恩深似海矣,臣節重如山乎?若說崇禎不器重,尚有以不得志而降賊之藉口。然此賊深受大明君恩,卻貪生怕死,迷戀權位。投敵已為不齒矣,又引外兵屠滅故國,自古不忠不孝不仁不義者莫出其右!其後世子孫,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較之秦檜子孫死於國事,不亦羞乎?乾隆雖出於私心,然此賊列於貳臣傳,可謂當矣!


天牧子

是对政权及皇帝本身的失望,一腔报国之心,遇到一个言不听计不从的昏君还不如打烂旧世界,还老百姓以太平,这就是洪的真实内心想法,但他万万没想到投靠的野皮猪竟然是还未开化的野蛮人,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悠然自得145404607

很简单啊!因为皇太极不想让他死!一个人如果想死的话,不用别人来杀你,他自己完全可以搞定,只要他不去自杀的情况下,投降和赴死只是看俘虏你的人,他是什么意思,想用你可以有一万种方法来劝你,不想用你就让你背个好名声去死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