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看懂《三块广告牌》了吗?这些细节不得不知!

“When true hearts lie withered,And fond ones are flown,Oh! who would inhabit,This bleak world alone?”(“当真挚的心已枯萎,所爱的人已逝去,谁还愿留在这荒冷的世上独自凄凉?”)

《三块广告牌》中有许多很好的民谣配乐,这是出现在开始的一首《The last rose of summer》(《夏日最后的玫瑰》)。流传已久的古老爱尔兰民谣用在此处,正是影片女主本身浓厚悲剧的表达。

这是一部有关女孩奸杀案的电影,但导演给观众另外一个视角:失去孩子的母亲与破案警察之间的冲突。这是一部别具一格的犯罪电影:

它是一部犯罪电影,但重点不是破案。

没有凶杀过程,也没有凶手。

母亲的对立面不是凶手,而是警察。

真相是存在的,但不需要大白。

影片开端直奔主题,一位面色凝重的母亲重金租下了小镇郊区荒凉处的三块广告牌。火红的广告牌讲述着一些隐晦的故事:“强奸致死”“依然没有逮到凶手”“怎么回事,威洛比警长?”

都看懂《三块广告牌》了吗?这些细节不得不知!

都看懂《三块广告牌》了吗?这些细节不得不知!

都看懂《三块广告牌》了吗?这些细节不得不知!

这不是广告,这是控诉与质问!

七个月前,她外出的女儿在广告牌这个地方被强奸,后用汽油烧死,案件至今没有任何进展。失去女儿的女主对负责调查的警察隔空喊话。

备受尊敬的警长被广告牌展示,这在小镇引起了轩然大波。

首先是作为警察局的老大,当事人威洛比警长颜面尽失,他找到女主,诉说抓住犯人的难处与无奈,甚至以租金的短缺做威胁,却被女主无情地Diss了回来,即使在得知警长身患癌症,死期将近时,也没有显示出一点同情心。

都看懂《三块广告牌》了吗?这些细节不得不知!

威洛尔癌症的设定非常重要,推动着剧情与案情的进展与方向。

这个小镇表面上温暖和谐,居民对守护家园的警察拥护有加,也对警长的病心知肚明,因此,警长被写到广告牌上之后,先后出现了神父、牙医来说情,但他们都被心意已决的女主以辛辣的方式反击了回去。甚至女主的儿子和前夫都表示自己不同意这种做法,但这些无济于事。

失去孩子,对母亲来说是最致命的打击。除了对凶手的痛恨,女主最关心的寄予厚望的就是调查案件的警察了,但并没有看到任何的希望。这时她出离愤怒了,要和这帮无能的警察死磕到底!

然而,女主也有她的软肋,她孤身一人,而对方人多势众,这是一场只有更加努力才可能胜利的较量。

警长下属迪克逊,是一个情绪易怒和有暴力倾向的警察,他逮捕了女主唯一的朋友,让女主处境更加无助。

都看懂《三块广告牌》了吗?这些细节不得不知!

祸不单行,广告人称按照合同,女主其实没有付第一个月的广告牌租金,而只是付了押金,并且在短时间内就须付款。我想,广告人这是故意刁难女主,让她知难而退。

这时,神奇的时刻到来了,一个小男孩送来了一笔钱,而这笔钱恰好是送给女主的,也恰好够付一个月的广告牌租金。送钱的人是谁?结果真的很吃惊。

有了租金,女主就可以继续跟警察玩耍了。然而,这时出现了巨大的转折性事件,将整部电影推向了高潮:威洛比警长开枪自杀了!

无疑,人们一定会认为警长的死与女主有关。她的处境更加艰难。

威洛比警长留下了三封信:一封给妻子,一封给女主,一封给属下迪克逊。信中,说明了自己自杀的原因在于不想让家人看到自己不堪的一面,揭示了女主的意外之财是他给的。

将女主好友关进监牢,削弱对方力量,迪克逊正得意洋洋。但威洛比警长自杀,再次激发唤醒了他体内暴力的野兽,他将广告人打残,从窗户扔了出去。如果不是他租广告牌给女主,也不会有警长的名字。之后,女主的广告牌突然着火被烧毁,这也是迪克逊干的,因为没有广告牌上警长的名字,警长就不会自杀。

都看懂《三块广告牌》了吗?这些细节不得不知!

影片开头的民谣《夏日最后的玫瑰》再次想起,广告牌被烧毁的女主,向警察局扔出了三瓶汽油,烈火熊熊燃烧,这是对强权的示威与反抗。

恰恰这时,迪克逊正在里面阅读警长留给他的信。在信中,警长像一位知心的朋友和长辈,窥见迪克逊的内心,肯定他的正直,指出他的缺点,并教给他作为一名成功警探的秘诀:要有爱。看起来很鸡汤,但也解释了迪克逊性格的成因。

这封信的作用不可小嘘,它使迪克逊的人物角色有了180度的大转弯。

他被烈火烧得面目可憎,沉迷酒精,但却友善地告诉自己看到了疑似凶手的人,燃起了女主绝望中的希望。

都看懂《三块广告牌》了吗?这些细节不得不知!

都看懂《三块广告牌》了吗?这些细节不得不知!

残忍的凶手究竟是谁呢?我多想就是砸碎女主小兔子的那个男人,就是在酒吧向同伴炫耀自己强奸女孩的男人。我和女主、迪克逊有着同样的期待,然而,导演让观众扑空了,DNA不匹配。

影片的最后女主与被解雇的迪克逊一起踏上了追击强奸犯的旅程,“你确定我们还要这么做吗?”“我不确定。“我们可以路上慢慢决定……”

开放式的结局显得意味深长,致使故事本身与故事所传达的东西都更加复杂与真实,因为真实的生活里,并不是所有的真相都能大白。

除了被害者与警察的对抗,影片还反应了诸多的社会现象。比如白人与黑人种族问题,影片中提到“黑鬼”与“白鬼”,还有“虐待有色人种”的问题,虽然只是蜻蜓点水,但一粒沙子见世界。比如民众与权力机构的关系,影片开端的黑人与广告人并没有把警察放在眼里,甚至是有敌对意味的,这也是潜在的社会矛盾。还有对侏儒者与同性恋的问题的关注。

都看懂《三块广告牌》了吗?这些细节不得不知!

影片剧情环环相扣、张力十足,镜头转换简洁流畅,配乐接近满分,角色的面目在剧情的发展中逐渐立体起来,每一个人清晰、独特、复杂的人物。

女主由奥斯卡影后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饰演,她刚刚获得第90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影片中看似冷酷、乖张的的女主,也有善良与温柔的一面,前一秒和警长针锋相对,后一秒警长吐血,就脱口而出“宝贝”,立刻喊人将警长送往意愿。

配角威洛比警长看似无能,却热爱家庭,坦然地面对自己的死亡;最佳男配迪克逊失去父亲的伤害使他易爆易怒,也会因为一封信而彻底改变……全片皆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导演马丁·麦克唐纳,被称为英国电影界“鬼才”,他还是一位风格独特的编剧,他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触及本质却有些天真,因为有些问题是世界性的。

影片的结局,我相信导演并非故意引导观众到美军海外暴行问题(也许暗示凶手是另一个从阿富汗或叙利亚归来的军人),却意外地揭示了混合着十九世纪以来美国从未真正解决过的各种问题,以及新世纪愈演愈烈的冲突与仇恨。

从一个美国小镇的母亲,蔓延到整个世界的腥风血雨,种族、霸权、性别等等,可惜威洛比警长只存在于电影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