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晉商學創業:以末起家,以本守之!

跟晉商學創業:以末起家,以本守之!

晉商,是指山西商人,是清代三大商幫之一,其他兩商有潮商和徽商。其中,晉商在清代的影響力最大。

通過電視劇《喬家大院》,可窺一斑。在當時,晉商有喬、常、曹、侯、渠、亢、範、孔八大家,其中喬家最有錢,最有名的喬家第三代掌門人喬致庸,當時的商號叫復盛公,後來喬家在包頭先後增開復盛全、復盛西等19個門面,成為包頭城開辦最早、實力最雄厚的商號,所以才有了“先有復盛公,後有包頭城”的說法。到清末喬家在全國各地有票號、錢莊、當鋪、糧店等字號200多處,有流動資金700多萬兩,加上土地、房產等不動產,總資產達千萬兩以上。

跟晉商學創業:以末起家,以本守之!

其他還有榆次常家、太谷曹家、介休的侯百萬和范家、祁幫的渠家、平陽府(今臨汾市)的亢家、還有民國時期的孔家,也就是孔祥熙。他們的財富雖不能說富可敵國,卻已經起到了影響經濟的程度。

那麼,作為有名的商派,他們在經商上有什麼獨到之處呢,有人總結了晉商的經商經驗,今天我們先看看第一條——以末起家,以本守之。

跟晉商學創業:以末起家,以本守之!

這句話源於司馬遷《史記》中的《貨殖列傳》,原話是“以末致財,用本守之”。

司馬遷將富分為“本富、末富、奸富”三種,本是農業,末是商業,奸則是不正當手段,他認為“本富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以農業致富最好,經商致富差一些,奸富最不靠譜。但司馬遷也承認以經商發財的機會最大,“以末致財”,但要用農業保存實力。

跟晉商學創業:以末起家,以本守之!

這是由於古代是傳統農業經濟,土地即使財富的象徵,擁有土地就是擁有財富,但能夠創造財富的卻是商業。所以,晉商通過經商賺了錢後,哪怕成了大金融家,也要回老家買地,成為大地主。

這就是晉商膽大和謹慎的雙重性格,經商是冒險,農業是保本,這樣的思路依然可以用在今天。雖然現在土地是國有了,但是使用權是個人的,土地依然存在著數量的有限性,屬於資源類資產,屬於能夠保值的資產,更何況也能產生效益,比房產更具有穩定性。土地其實就是本金,保本的資金。

跟晉商學創業:以末起家,以本守之!

現在很多企業為創造更大效益,喜歡將全部資金流動起來,在企業發展期不斷擴大規模,即使貸款也要擴大規模,一旦出現危機或市場風險,一夜之間就會破產,從富翁變成了“負翁”。

創業艱難,守業更難,所以,我們要跟晉商學習,要守業,就要找到能夠保本的手段。創業不僅僅是冒險,還需要頭腦。以商起家,以農守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