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郭敬明,今天的毒舌电影

郭敬明与毒舌电影,今天来了一次对决,站在对立面的两者的粉丝,是否意识到这两者同样都是流量捕手中的佼佼者呢?

昨天的郭敬明,今天的毒舌电影

郭敬明执导的《爵迹2》即将登上暑期档,近日发布了一则预告片;

昨天晚上,毒舌电影以这则预告片为依据写了一篇影评《别笑,这可是华语巨制》,当然这篇影评对电影的态度是批评嘲讽的;

今天凌晨,郭敬明发了一篇长文,表示对这篇影评非常失望,郭敬明回应认真学习改进了毒舌电影对《爵迹1》的批评,但毒舌电影关于《爵迹2》的影评极不专业、如网络段子手一般恶搞、抖机灵、讽刺……

昨天的郭敬明,今天的毒舌电影

流量时代,精准捕手

郭敬明与《爵迹》这两个词本身就自带话题,这两年,虽然郭敬明的话题度远不如鼎盛时期,但是他的红黑程度是其他任何一个导演也无法比拟的。《爵迹》可以说是郭敬明的滑铁卢,《爵迹》之前,郭敬明是一个意气风发的成功者,吸引了许多读者、观众的眼球(我们今天称之为流量),赚取了大把大把的钞票;《爵迹》之后,郭敬明出现了明显的失利,他的光环再也无法压制住黑点,黑点成为了原罪。

昨天的郭敬明,今天的毒舌电影

“流量时代,精准捕手。”这是去年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大火之后,《嘉人》杂志对杨幂的形容。这个形容同样适用于咪蒙、毒舌电影……这些自媒体大号。从最后#郭敬明回应毒舌电影#登上微博热搜的结果来看,毒舌电影对于流量的捕捉,又做了一次正确的选择。

是《爵迹2》真的值得被批评,还是网友希望看到郭敬明被批评?作为流量的精准捕手,毒舌电影自然会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准确判断,如果是作为一个专业的影评人,大可以等电影出来之后,再给它一个客观的评判。

昨天的郭敬明,今天的毒舌电影

流量的精准捕手们比一般人更有体会,流量与专业不是一个好搭档,情绪、价值观等等能够引起网友情感共鸣的东西才更容易获取流量。如果专业影评能够获得更多的流量,网友一定会看到很多很多的专业影评,如果让一个依靠流量吃饭的人去放弃获取流量的机会而选择专业,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道德的。

不管《别笑,这可是华语巨制》写得如何,它都引起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共鸣,对于郭敬明他们是鄙视的,对于毒舌电影他们是推崇的,但两者的差别真有他们粉丝想象中的那么大?

毒舌电影VS郭敬明

一部作品或一个人受到追捧,一定是满足了某些人的某种需求。郭敬明与毒舌电影都是内容工作者,一个输出小说与电影,一个输出影评,两者都对他们的受众输出了价值观。

昨天的郭敬明,今天的毒舌电影

过去,郭敬明的价值观更受欢迎,不管说他是拜金也好肤浅也罢,这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需求,所以无论是抄袭还是拍烂作圈钱,都挡不住郭敬明的成功之路;但是今天郭敬明的价值观不再受欢迎,他的作品成了无病呻吟,其实郭敬明的作品从来都是普普通通的娱乐消费品,火了才受到关注。

现在,毒舌电影的价值观更受欢迎,当他批评一部影片的时候,粉丝的回应是对对对,当他捧一部影片的时候,粉丝的回应依然是对对对。毒舌电影的价值观是否会过气呢?这是必然的,没有人能够成为永远的流量捕手。那他会不会像郭敬明一样被群嘲呢?未必,毕竟他目前没有像郭敬明抄袭那样的原则性错误。

抄袭,是一个很有趣的黑点,它对抄袭者的影响程度不在于抄袭本身,而更多的在于抄袭者的成功程度,只要抄袭者的成功光环足够大,抄袭就是增加话题的一个小小黑点,如果抄袭者失败了或者成功光环褪去,那么抄袭便会成为原罪。

无论是郭敬明的粉丝还是毒舌电影的粉丝,他们看似走在对面,实际上在某一方面是一样的,他们被自己推崇或者厌恶的价值观所蒙蔽,以至于很难作出客观的判断。

昨天的郭敬明,今天的毒舌电影

今年,新世相的营销活动变成知识传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在传媒1号(ID:zcfhxy)推出的《知识传销、割韭菜,刷屏的新世相营销课是怎么改变潮水方向的?》这篇文章中提到,“过了七大姑八大姨的安利,却还是成了新世相的‘下线’”,在新世相成为知识传销之前,他们的粉丝中有多少人能够判断出新世相与七大姑八大姨拙劣的安利本质相同呢?

1号结语

如何摒弃自己的喜恶作出客观的判断?如何不被迷惑作出自己的思考?这或许是生而为人的局限性,现在似乎更难做到了,层出不穷的流量捕手抛出不同的价值观,总有一款捕获你。

在这个时代,我们更不应该停止反思,思考、价值观是绝对不能完全交由他人的。郭敬明也好,毒舌电影也好,都只不过是一个内容消费品生产者、是一个参考,但我们绝不能成为他们的盲目追随者。

昨天的郭敬明,今天的毒舌电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