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踏青時,不負好春光

清明|正是踏青時,不負好春光

清明時候。

破暖輕風、弄啨微雨,欲無還有。

賣花聲過盡,斜陽院落,紅成陣、飛鴛鶖。

玉佩丁東別後。

悵佳期、參差難又。

名韁利鎖,天還知道,和天也瘦。

花下重門,柳邊深巷,不堪回首。

念多情但有,當年皓月。

——秦觀

清明節,古時又叫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掃墓節、掃墳節、鬼節等。它與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十月初一的寒衣節,並稱為中國三大著名“鬼節”。其習俗有:射柳,插柳,掃墓,放風箏,蠶花會,盪鞦韆,鬥雞,牽鉤,蹴鞠。

清明|正是踏青時,不負好春光

“清明”在我國是有雙層意思的一天,它既是節日,又是節氣。民間有這樣的諺語:“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清明穀雨緊相連,浸種春耕莫遲延”。就是說,一到清明春耕播種就要開始了。

清明|正是踏青時,不負好春光

明前茶是清明節前採製的茶葉,由於芽葉細嫩,香氣物質和滋味物質含量豐富,因此品質非常好,被認為是茶葉中的上品。但由於清明前氣溫普遍較低,發芽數量有限,生長速度較慢,能達到採摘標準的產量很少,物以稀為貴,所以又有“明前茶,貴如金”之說。

清明|正是踏青時,不負好春光

雨前茶則是清明之後,穀雨之前採的嫩芽,也叫二春茶,是西湖龍井的上品,除了嫩芽外,還有一芽一嫩葉的或一芽兩嫩葉的。一芽一嫩葉的茶葉泡在水裡像展開旌旗的古代的槍,被稱為旗槍,一芽兩嫩葉則像一個雀類的舌頭,被稱為雀舌。

清明|正是踏青時,不負好春光

清明節氣,人體肝氣較旺,飲食應疏肝健脾、少酸、多甘多汁。此時氣候多風、乾燥,因此應多吃時令多汁蔬果,多飲水,尤其是在北方,陽氣逐漸生升,氣溫乍暖還寒,很容易感冒發燒,這時候可以沏一壺茶性溫且清火的老茶,往往效果甚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