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新录节目谈走红的感觉:不是早该红了吗

赵立新录节目谈走红的感觉:不是早该红了吗

“我以为无论如何我都是能掌控自己的时间的,后来发现计划确实赶不上变化,在你的计划中会节外生好多枝,有些枝你没法砍,砍不掉,每个枝后面都是你熟悉的笑脸。”对此,他表示很遗憾,称研究表演的时间变少了,而研究表演就是审视自己,所以自我清醒的时间也少了,“人就不清醒了。”于是,他会用看书和运动这两项能给他带来积极能量的活动,来排解忙碌的工作带来的消极情绪,让自己处于平静的兴奋状态。

问他被人喜欢和关注的感觉如何?他说,挺好的。“不是早该这样吗?只是你们认识得晚了而已,20年前你不知道,20年后你终于知道了,祝贺你。”

这期节目中,他还透露了自己喜欢的演员,分享了多年来从事话剧演出的心得体验,讲述了与太太一见钟情的故事,自认生活中是一个浪漫且有品位的人。大片拍摄时,节目组特别选择了一些欧式复古的场景,换上或绅士或雅痞的装扮,镜头前的赵立新有一种挡不住的魅力。

赵立新录节目谈走红的感觉:不是早该红了吗

不管主角配角,都要当成最厉害的人来演

作为公认的实力派演员,赵立新塑造的许多角色都为大家津津乐道,最早有《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李侠,之后又有《于无声处》、《中国式关系》、《我不是潘金莲》和《芳华》等多部影视剧,他的表演可以用形神兼备、不拘一格来概括,在正在热播的《远大前程》中,他又让观众看到了他的另一面。王江月问他现在接戏的标准是什么?他说得按人来写,而不是按神来写。“我希望他是多面的、丰富的、立体的一个人,有阳光面,也有阴暗面。另外,谄媚市场的戏我是不会接的。”

赵立新在《远大前程》中饰演气势非凡、义薄云天的陆昱晟,据称,这个人物的原型是上海滩传奇大亨杜月笙,“他不是单一的、苍白的,他有血有肉,也有复杂的人性,一个人的多变才促成了一个人的真实。”

赵立新演过各种类型的角色,可以说是演什么像什么,他并不赞同所谓一生只演一类角色的说法,“这也许是一条路,但不是我的路,我还是希望大家能记住我的角色,忘记我,最好是看不出来谁演的,也不知道这人。”在赵立新心里,每一个演过的角色都是他人生的同行者,虽然演过之后,服装也脱了,妆也卸了,但它会长进记忆和血肉里,“因为你真的付出了,和他同悲欢共离合,是有感情的。”时常有人拿出过去一段他演的很感人的视频片段,他依旧会内心激动。

一直以来,大家对于赵立新印象深刻的角色多为配角,节目中,谈及此话题,他表示很遗憾,自己当主角的戏的命运都没有太好,“但是你说就此不演了吗?是不应该的,如果配角能让主角觉得你演得好厉害,不也是好事儿嘛。其实最终角色大小,真的是取决于你是否让观众动心,观众是否能记住你这个人物,你是否为这个作品增添了光彩。”事实上,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赵立新对自己的要求都非常严格,“你一定是把他当做最厉害的人来演,你才有光芒,你要没有这份心,那开始就黯然失色了。我对自己的要求是,要么不演,既然演了,哪怕一桢,如果我没有给观众留下记忆,我就是失败。”

2016年,赵立新凭借《于无声处》的陈其乾获得第22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配角奖,王江月问他,对于现阶段,奖项还那么重要吗?他摇摇头说:“现阶段不重要了。”

“那在曾经哪个阶段,还会觉得我要用奖项来证明自己?”

“在很多人有眼不识泰山的时候。”

赵立新录节目谈走红的感觉:不是早该红了吗

话剧舞台上,观演关系更肃穆

在如今的演艺圈中,赵立新是为数不多的集演员、导演、编剧于一身的多面手,这跟他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不无关系。1986年他考取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大二时转入导演系,之后又被公派到俄罗斯留学,1995年从莫斯科国立电影学院毕业后,赴瑞典发展,并成为瑞典国家话剧院的签约演员。旅居瑞典十多年后,他又回国在中戏做了6年老师。如此戏剧化的经历,他称每一步的选择有偶然也有必然。

赵立新用四个月的时间学会了瑞典语,并用这门语言在舞台上演话剧,他形容当时的情况就是背水一战,“要么演,要么走,如何在短时间内提升自己,捍卫自己的江湖地位,你得坐稳了,那你就拼吧。”在瑞典14年,赵立新说他最大的获得就是表演审美体系的建立,而且一直对他影响至今,从未被摧垮和改变。

这些年,赵立新一直坚守在话剧舞台上,践行着一年一部戏的承诺,排演了《父亲》《爱无处不在》《婚姻风景》《大先生》等多部剧目。其中他对瑞典戏剧大师斯特林堡的《父亲》有很深的情结,至今他还清晰记得在瑞典第一次看这部剧的震撼,“小剧场,跟他的距离只有一米多,当时的感觉就是,一个演员还可以这么棒,真的是让我五体投地,那才是真正的王,我也要成为这么棒的演员。当他演完戏站起来,走出人物状态恢复到他自己状态时,我又觉得他是那么的潇洒,令我无比钦羡。”

所以回国后他执导和主演的第一部话剧就是《父亲》,时隔12年他对这部作品又有了许多新的感受,于是重排了《父亲》。在2018星月榜样盛典现场,赵立新说电视剧是工作,电影是梦想,话剧是信仰,工作可以经常换、梦想也可以随时变,但信仰是不能乱变的。

“我觉得话剧是一个全活,话剧舞台上观演关系更肃穆,你更容易进入一个世界,进入那个人,那个剧情,那一刻真的你不是在演,你好像突然就掉进了这个人物的生命里,任何私心杂念都没有了,那是非常幸福的一种体验。”聊起话剧,节目中的赵立新整个人都兴奋了起来,如果不打断,他可能会一直说下去。

《声临其境》总决赛,赵立新选择了电影《闻香识女人》的经典片段,并用英文为阿尔·帕西诺配音,展示了极强的声音塑造能力,被评价为神还原。而阿尔·帕西诺也是赵立新心里认为可以用“伟大”一词来形容的演员。

“阿尔·帕西诺的很多表演是很夸张,很戏剧化的,但你就是接受。在我最累的时候,我会拿出他的作品,反复看反复看,什么叫拍案叫绝?这就是!完全不可思议的好,完全不累了。别人看你会觉得就一个片子,能怎么着,至于嘛!我觉得只要是自己真心实意喜欢的东西,真的会激动得一塌糊涂,特可爱。”

赵立新录节目谈走红的感觉:不是早该红了吗

我很浪漫,与太太是一见钟情

节目中,赵立新说决定回国发展的原因之一是因为爱情,太太是北京人,他与太太在瑞典相识相爱。2006年两人结婚,现在有两个儿子。此前,赵立新有过一段婚姻和一个女儿。如今女儿和两个儿子都长大了,而且都非常出色。大儿子15岁,从小学大提琴,还是个小诗人,2017年出版了首本诗集《跟着我,沉入大海》,用词大胆又不乏古韵质朴。“特骄傲,我特别开心,就觉得跟他有对话的东西了。”

他还记得第一次读到儿子写的诗就吓了一跳,“就是很短的一首诗,具体内容记不太清,但当时觉得是一种高度哲学感的东西。”甚至,他以为那是儿子摘抄的一首,而并非自己写的。

对于女儿,赵立新的评价是一个非常有主见和思想的人,在艺术上的见解和审美甚至超过他。女儿是学设计的,今年大学毕业,不久之前,她还承担了父亲赵立新话剧的舞美设计工作,那也是父女俩的首次合作。

赵立新在节目中自认是一个相信一见钟情的人,不认为爱情是可以慢慢培养起来的,他和太太就是一见钟情。他觉得自己还挺浪漫,除了外在形式上,还包括语言的表达,和生活中的小事。他倒不是特别在意所谓的一些节日,跟节日无关的只言片语更能打动他。“实际上最重要的是两个人内心的相通,但这个内心相通多难哪,却总还是存在着一丝向往,觉得能够做到的话是多么美妙的一个境界,那真的是把婚姻升华了。”

他对“情趣”二字的理解也很有意思,“情是感情,趣是趣味,这两者是要兼得的,你缺一样都挺麻烦,只有趣没有情,光逗乐了,只有情没有趣,时间长了,这个弦也很紧崩的,要想这两者兼得得靠修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