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一幅书法作品好不好,最重要的是看什么?

纵横论道

这是个连说三天,也说不完,说不透,说不清,说完了还有无数人补充,反驳,抨击,扔搬砖的问题。题主简直把人往死里整包藏祸心你太狠了。

这是个挺大的问题,尤其对于现在的国内书法的状况而言。

为啥这么说呢?题主的问题是在说,一个书法的外行,怎么能像内行一样去欣赏书法之美,能在欣赏的过程中,内心获得美的享受,感到很多的感动和收获——这就难了。

书法,我做个比较恰当的比喻:就像喝酒就像抽烟。千年在喝第一口酒的时候,辣得想吐。在抽第一支烟的时候,熏得发懵。但是一旦喝的时间长了,抽的烟多了,再想不喝不抽,反而不能了,因为上瘾了。书法就是一种必须经验锻炼才能明白,才能理解,才能上瘾,才能让人从懵懂变成美不可言过程的事物。

那么问题来了,没有经过锻炼学习的人咋办?怎么才能也能感受得到那种深入的独特的美?

现在国内书法的情况用一个词形容,可以说:堪忧。

本人是70后。我在上学的时代,每天写作业写试卷,本能的就要求自己要写好一点。同学之间也有一种默默的攀比心理,就是看谁写的字好。谁写得好我们都羡慕都赶紧学习。那个古典时代,字写不好简直没法见人(字不好说明他是个劣等生,一生的羞耻)在工作生活中,写封信,写报告,写日记,等等,那是不得不亮一手的地方,岂能甘于人后?所以大家普遍对于汉字的间架结构,书写章法有相当的体会深度。也就是说,对于最低水平的"字好不好",都有鉴别能力。

但是现今网络时代,学生们写字的机会已经很少了,除了手机,就是电脑,书法这种基础审美的核心能力,大家普遍日渐缺少。

现在书法素养是越来越往下走,但是"书法家"却层出不穷起来。大家对于什么是好字(还不是艺术)越来越不清晰了!真是怪哉!

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遍地的书法骗子就可以大行其道了——我们怎么才能摒弃这样的书法家,进而以外行的眼光来鉴赏好的书法作品呢?

首先,您要多看书法作品,虽然没练,但是看得多了,心里也有分辨。

其次,自己确定自己,到底喜欢哪个类型的书法,是豪放型的,还是娟秀型的,还是文人气的,等等,为自己树立一个自我的大概的标准。这个标准会逐步完善和提升您的书法审美。也就是自己有自己的主见了。

三,请有水平的书法家给自己讲解几幅作品,看他说的和您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不同的地方您再感受一下,提高认识和眼界。

四,把自己喜欢的书法家的作品,尽量挑出来,看自己为什么会喜欢他而不是别人的。这就是一种积累,积累的越多,认识论越深。

做了以上的基本功以后,自己就会有一定的章程了。题主说到判断作品"最重要"看哪里,也就是基础标准是哪个?

我们来欣赏一下名家的作品:





这是周慧珺先生的作品,我们会发现,我们不管懂不懂书法的人,都会喜欢它,虽然看不懂细节,甚至都读不全,(我们外行)就是喜欢,对吧?



这是启功先生的作品,我们看到他的字,让人内心清洁,真是深心托豪素,努力爱春华,他的人格气质,高洁的人品,跃然字上。不管怎么样,我们喜欢,对吧?



这是徐渭的书法,可以读不全,但是那种恣意狂放的绝叫,奔腾炽热的生命力,像岩浆一样扑面而来,他打动我们了,对吧?

也就是说,看书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作品你能凭直觉喜欢。你能在不懂的情况下,受到作者人格的感动,你可以感到逝去多年的作者,其实是活的,他就在你的面前,他依旧是清冽的,狂暴的,微醺的,或者,安静的。你能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乐,你同情,你痛苦,你颤栗,你欲罢不能。

好的作品就是作者的性情的最纯粹的写照,给予观者的,就是这样的触动。



历史上书法本来都没有职业这一说,大家都是业余的。那种如论如何看不懂,没感觉的所谓书法,都是不好的书法,是虚假的,没有诚意的,不老实的,糊弄人为起心动念的作品,它们可以休矣。内行固然看的是细节和门道,

书法应该是一个在专业领域内,内行会说好,在外行同时也能说好,这就是好的书法的唯一标准。

我们没有义务去看恶劣的做作的装模作样的书法。我们只看好的作品。


爱瓠说

这个问题问得到位的地方是:“最重要”的是看什么?

所谓“最重要”的,在我看来就是能够得到普遍认可的,基本应该具备的一些规律和法则。所以,懂行的人会说,这幅作品得法,就是好作品,那么,什么是书法的“法”呢?


书法的“法”主要是围绕着笔法,神采,结体,布局与章法,以及作品的抒情性来进行判断的。

先说笔法。

赵孟頫说,用笔千古不易。意思是书法的用笔方法千古传承,是传承有序的,切不可任笔为体,随意乱写。学会了二王的笔法,孙过庭写出了《书谱》,米芾成为了米芾,赵孟頫也是二王的追随者。明代的大家作品,更是难脱魏晋书家的影子,明末清初的王铎则在二王的基础上进行了独具一格的创新。



关于神采。

学会了用笔,你才有可能将书法的线条写出质感,写出神采。好的书法一定是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

关于结体。

结体指的就是汉字书写的间架结构。这里要强调的是,如果我们抛开笔法来谈结体,那都是耍流氓。结体的形成是以笔法为基础的,而结体的审美则随着时代的变化,和书家的创新,会出现新的变化。


比如二王的书法充满着文人士大夫的书卷气,学习二王的米芾和王铎,在结体上进行了创新,则出现了更为丰富的新的书法结字形式之美。

关于布局与章法。

布局与章法,在行草书作品中尤其重要。好的作品,通篇布局章法一定考虑到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和照顾,考虑好整幅作品的“布白”。

关于作品的抒情性。

我们可以肯定,那些书法大家,在烂熟笔法技巧之后,好的作品,往往是那种一气呵成,用笔畅快,随性书写而就的神品,这样的作品一定是流传千古、让人陶醉不已的。王羲之的兰亭序,张旭酒后的草书都属于此类好作品的代表。


布谷视界

不请自来。书法作品的评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统一的标准,特别是当今追求书法个性的时代,标准更不好说,诸如一些技术标准,艺术风格标准,道德评判,专家认可,历史考验,后世影响等等大道理讲不清。作为书法爱好者,从大众的眼光出发,个人认为一幅书法作品好不好,应从几个方面去评。

第一,是否体现深厚的传统书法功力。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没有了传统书法的“宗”,一切都是背叛,也得不到认可。我认为任何一幅书法作品,首先要反映出作者熟练精要的书法技艺,笔画,结体,结构,章法等层面都要有高的水平,这要求书法者严遵古代名家的法度和风格,认真并持之以恒临读悟名帖,在长期的练习和积累中沉淀自已,聚集书法功力。

第二,是否能给人以美的愉悦和享受。一幅好的作品,一定能得大众和专家的赞誉,这应成为好作品的共性,书法好不好,看字美不美,何为美,能找到源头,写颜字像颜风格就是美,写柳字像柳风格就是美,写毛体像毛风格才美,各种书体要有板有眼,有章有据,认识单一但实在,没有花拳绣腿。只有这样才能雅俗共赏,形成大家共同的美和好,书法艺术才能健康发展。

第三,作者的学识,修养,品德是否高尚。字如其人,学字先学做人,说出了字与品的关系,古代书法家能得到后人的认可和赞誉,其人格魅力一样受人仰止,这点更是我们当代书家要领悟的重要内容。说得不好,请指正。



水石7616

一幅书法作品的好坏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思想性。作品显得好坏 内容是要积极健康向上的。

2.看作品的章法及布局。一幅好的作品 ,必须有好的章法, 尽管是安排出来的,但感觉也是自然的,不做作。

3.艺术性。书法的艺术性是通过笔墨、线条、章法等综合因素来决定的,特别是作者通过空间感来制造艺术性,通过平远、近感等视觉来获得一种感觉。

3.哲学思想。运用各种矛盾关系制造行间、字间以及整体感觉上的哲学思想,这些矛盾关系包括大小、正斜、粗细、浓淡等等。

4.继承性。就是要看书法的出处,他所写的是哪个古人的,是哪一路子的,在自己的作品里边是怎么体现出来的?

5.技法。技法是评价书法作品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计划就是书写的方法 包括线条、笔墨、用笔等。

6.涵养性。涵养性是书法作品中的最高境界,反映了作者的为人、处世、学识、涵养、修养 等各个方面 的综合因素。这个是一种感觉,也是一种直觉,所以在判断的时候,也需要判断者自身的修养对应关系,否则就会出现"看不懂”的说法。

当然除了上面的几种以外,还有其他的方面,比如说情绪、情感、意境等等,都是判断书写标准的重要内容。


太一智慧书画艺术

第一看章法。章法相当于一个人的气质外貌。气质外貌不好的人直接就淘汰掉了。

第二看字的结构。结构相当于人体的比例是否协调。如果头部的长度大于身体或大腿,那就太可笑了。

第三看用笔。用笔相当于人的肌肉和骨骼。由此可以看出是健康的还是病态的。

此三点是衡量一幅书法作品的好坏的重要标准。


京东千里行书法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哎。有一句话是怎么说來'着?噢,在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约是这个意思。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符号和文化现象,是有几千年传承的独特艺术形式。随着中华汉文化的历史进程,伴着汉字形态的演变,历朝历代的优秀书家把汉字的书写技艺推向标准化,规范化和系统化之极致。各种字体(篆,隶,草,行,楷),各种流派(南帖,北碑),各个时代(汉晋,唐宋,明清),都涌现出具有代表性意义上的书法人物和典型作品,成为后世学习研究的楷模和样板。所以宽泛的讲,要简单地判断一幅书法作品的好次优劣,确实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讲清楚的。

一幅书法作品究竟好是不好,我认为首先要看内容是否健康向上,能否给人以真,善,美的启迪和感受,一些消极悲观,故弄玄虚的所谓“奇文绝句”,只会令人讨嫌,倒人雅兴。其次要看作品的形式是否合规美观,包括结字,布局,章法,题款,印章等诸个方面。结字规范,布局合理,章法优美,题款正确,印章无误,总体上给人以美观,雅致,大气的直观感觉为佳。再次,一幅好的书法作品,我觉得还要达到内容与形式的高度一致和有机统一。试想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或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用娟秀妩媚的小楷书写成小团扇面该是何等的不谐调,反之,如果把李易安的婉约小令写成剑拔弩张,长枪大戟的粗头乱发又该是何等面目。以上为个人浅见,或许井底之蛙,或是班门弄斧,还请高人指教。


老墨樵

"神采为上,形质次之",书法神采的东西,没有较好的书法基础看不懂。我接触书法已经三十多年了,在群众对书法认识上大致是这么认为的:二、三十年前群众对"书法家"盲目敬畏,只要听说书法家的字无论好坏都认为不得了;现在恰恰相反,听说书法家写的无论好坏首先乱骂一通,对自己看不懂的好作品也冒充大师恶评一番。这两种对书法态度极端倾向都是不好的,但对书法影响最坏的还是后者。二、三十年前,中国书法走入了一个历史的最低谷,那个时期的中国书法高手太少,很多当时的名家水平拿到今天还不如一个县级普通书协会员。如今书法比二、三十年前进步太大了,学什么都有,百花齐放,精彩纷呈,学哪个风格都能找出很多水平很高的人,有的甚至在传统功力深厚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创新,形成新的风格,他们才是当今书法艺术的脊梁。一个人的认识是进步的,随着自身水平的提高,能欣赏能看懂的书法也会越来越多,对某书法的好坏看法也会产生变化,比如二十多年前我很喜欢田英章先生的字,当时觉得好得不得了,但现在已经觉得他的作品机械、少变化、笔法单调、线条缺质感、章法呆板不自然、枯燥乏味,已然处在当今书法门坎上的位置。看书法好不好,我认为张旭光师总结的"到位、味道"能说明这个问题。


南风89570511

如何欣赏一幅书法作品?一幅好的书法作品标准是什么?“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南朝书法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给出这样的标准。也就是说一幅好的书法作品要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这里强调的“形”,指的是,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空间结构;而“神”主要指书法的神采意味。“形”和“神”,明确了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书法欣赏的方法。

当然,不同的人对书法审美有不同的理解,答案可能千差万别。个人认为:经受了历史的考验 ,流传下来的,就是好的。比如书圣王羲之就不是浪得虚名。看看他的作品 ,对什么是好的书法作品你就有更深切的了解了。

再比如,提到楷书 ,我们知道有欧颜柳赵四大家。当你了解到欧的险峻,颜的大气,柳的刚劲,赵的妍美,也就知道了符合这些特点的就是好的书法。


四月天九月九

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书法的好坏应该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但是既然评价还是有方可循的。可从笔法,结构,章法去评判。

第一,笔法。也就是书法里每一个字的笔画是否精彩,是否符合法度,这标准当然也是以古人为准了。

第二,结构。结构在一个字中尤其重要,结构撑不起来,字形自然就不好看了。


第三,章法。一副作品,要布局得当,要有行气。

还可以从盖印章来看,印章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乱用印却是大忌。

那么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我是铁匠的头发,欢迎留言评论,谢谢关注!


铁匠的头发

评断书法作品好不好,最重要的是体现三个字"精,气,神"。精,指的是书法有专工,字,形,笔划传统功底或带有传统功底的书法老道,底子深厚。无泄可击。气,指的是气韵生动,连贯一致,笔墨流畅,通达和谐。神,指的是字显精神,有骨气,还要有瑞气。只要达到以上三个要求,应该说是一件成功的书法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