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這樣的三線省會城市未來的出路在哪?

風繼續吹

新世紀最缺的是什麼,就是人才!人才!人才!



絲毫不客氣地講,太原在中部六省已經掉隊,不管是經濟、城建還是民生已經被其它兄弟省會遠甩在身後。

合肥相比較於太原更像匹“黑馬”,太原歷史悠久,新中國成立後還是重工業基地,各方面都比合肥更具有優勢。改革開放後至今,合肥已經實現對太原反超,並直追武漢、長沙等老牌省會城市。



合肥經濟能保持高速發展無外乎以下兩點:

  1. “人才的培養”,合肥中科大影響力相當大,源源不斷地為合肥本地培養高端技術人才,與此同時還爭取國家科研項目,自身科技創新發展也是碩果累累。
  2. “地理環境優越”,安徽比較山西來說可能就更靠近沿海東部地區,處於改革開放橋頭堡位置,經濟發展會佔據一定先機。

地理環境無法改變,就只能發展自身教育水平,培養高端技術人才。現在“逃離北上廣”的思想已經侵入部分年輕人的內心,其它二線省會城市也紛紛拋出各自搶奪人才的政策,例如武漢的“大學生購房八折”、西安的“大學生上門落戶”以及鄭州、南京、長沙等系列政策推出,這些城市本發展就要比太原好,可人家還是在孜孜不倦地努力追求,太原這個時候不應該躲在家裡睡大覺。



俗話說得好:“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又或者“笨鳥先飛”,太原本就落後一步發展差強人意,還不願意起早床參與到“人才戰爭”中,值得反思。

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太原基礎建設完善,工業基礎雄厚,又有山西旅遊作為後盾,只要太原痛定思痛反思自身問題並作出調整,相信未來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武漢斑馬繪

Hello,大家好,桑麻妞本來開開心心的刷著悟空問答,但是看到這個提問,內心還是很沉重,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山西人,對山西的發展和“退步”深有體會。雖然我的特長是氣象科普和旅遊攝影,但我還要對這話題發表下我的看法:太原甚至山西的沒落,誰之Guo?

省會城市一般都是該省的代表,縮影。因此一提到太原,就想到山西煤礦,以及

MeiBoss。山西是我國的煤炭大省,七大煤炭國企支撐了全省經濟發展的半邊天。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制度,紅利,在煤炭市場的黃金十年,山西的經濟發展是全國省,直轄市中最耀眼的明珠。

成也煤炭,敗也煤炭。由於煤礦引發的利 益 鏈導致的山西Guan, Chang塌方;由於大量燃煤導致的環境問題;由於國家產業結構調整,資源配置轉型導致的大量

煤企倒閉。山西以自己大體量的煤炭輸送,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添磚加瓦,最後卻如同散亂的礦場一樣,把自己弄得滿目瘡痍。因此,看到題目:太原這樣的三線省會城市未來的出路在哪?桑麻妞真的很痛心,難道山西就這麼不爭氣嗎?

金山銀山,不如家鄉的綠水青山。山西不光有煤礦,山西的名片也不僅僅是煤。山西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山西有大好風光。在我之前的回答(【準備去太原玩幾天,有什麼推薦的地方

】【如果讓你去山西來個一日遊,你首先會去哪裡?】)對山西的大美風光做了詳細的介紹,感興趣的可以移步去瀏覽我的介紹哦。黑黝黝的煤炭可以做成精緻絕美的工藝品,遠銷海內外。山西,正在以驚人的毅力,奮發向上,追趕兄弟省會;山西,正在以巨大的勇氣,斷臂求生,建設人文山西。而太原,作為山西的省會,也必將以嶄新的面孔吸引來自全國,甚至全世界的人才為之努力。


山西很努力,請給它一點時間!



種桑麻的女博士

太原到底是三線城市還是二線城市,可以說是官方和民間都有自己的看法。官方的數據顯示,太原是已經步入了二線城市的序列,當然官方考慮的是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從宏觀的概念去解讀屬於幾線城市。而民間喜歡戲稱太原為二線半的城市,處於二線和三線中間,自然民間更喜歡以直觀的感受來為自己的城市定位。

一個城市的未來出路在哪,自然與這個城市的經濟結構,尤其是主營的產業有很大的關係。以前,太原的發展主要依靠國有企業和資源型企業,未來的太原可能更多的發展旅遊業和第三服務產業,期待通過改善人居環境和投資環境,促進城市的創新能力和活力,依託創新帶動產業的轉型發展。
對於市民來講,太原的出路在提高市民的生活幸福指數,降低房價,降低物價,提高工資收入水平,提供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如果一個城市的幸福指數上去了,自然會吸引城市發展最重要的人才,人才多了,所謂的創新和活力都會存在。歸根到底,還是一定要實施人才戰略,比如西安和石家莊等周邊城市就在這樣做。


鬧他太原文化

首先更正提問者的問題,太原從各方面指標來看,已經達到二線城市的指標,在國家最新的城市檔次劃分中太原也劃分為二線城市。

太原做為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歷史上名人輩出,新中國成立後為祖國的建設發展也做出卓越的貢獻。改革開放以來,由於種種原因,太原的經濟發展、城市建設、軌道交通等諸多方面落後於周邊省市。

我認為太原未來的出路還是要改變產業結構,在既定方針延續的情況下,利用好已有資源,抓大放小、簡政放權,激發市場多元活力,發掘城市文化底蘊,集聚天下英才力量,做大做強一批大企業,大力發展醫藥產業,生物製藥,基因科技,人工智能等高附加值產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發展旅遊養老產業,發展金融服務業。只要全市人民齊心協力,團結一致,將自己手頭的工作做好,各司其職,各盡本分。太原一定會重拾往日的輝煌!


太原故事會

太原其實不是三線城市,而且屬於二線城市,只不過是經濟條件不太好,所以在二線城市裡面一直排在低端,當然很多人認為是三線城市,但是實際上太原市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二線城市,而且太原現在雖然看起來還是有一點落後,但是未來的太原只會變得更加的好。

太原現在還屬於一個比較弱的二線城市,但是這兩年也在不斷的尋找自己的出路,從太原經濟重心開始南移到現在太原的市中心已經不是在火車站而是在長風街等地,太原的經濟也重新活躍起來,所以太原還是比較不錯的。
太原現在各種建設也非常的不錯,雖然太原現在沒有地鐵,但是也在不斷的建設中,預計在2020年就會通車,地鐵的建設不僅會讓老百姓活的更加的舒坦,也會讓城市的發展變得更加的快速,所以說太原的未來是非常的光明的。


老家呂梁

這個問題提的本身就有問題!

1.省會就是省會,為何要強調三線省會。

2.何為出路在哪?出路很多,太原人一直在努力,現在的政府班子也很努力。

3.這個問題提的明顯帶走色彩。你這個問題因何不是在10年前提出,而是現在提出?


民兵隊長love

太原是山西省會城市屬弱二級城市,未來的出路在於如何發展?一個城市發展的定位和方向很重要。一、太原是全國重工業軍工業化工業的重點城市之一,有著先天的優勢,如何讓我們的優勢變的更優,變成優質產業,走在全國的前列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點課題。二、城市基礎設施、環境建設還需努力,儘管這幾年這方面有長足發展,離其他兄弟省會城市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切勿自滿。三、加快太原市行政區劃的改革,改變不合理的行政區劃,擴大太原市管轄面積。比如太榆太谷的合併,如有可能恢復傳統的歷史太原的管轄範圍,這並不是說擴大範圍太原就升為強二線城市了,但確確實實限制了太原市的發展,也影響了太原市作為中心城市功能的發揮和輻射能力。比如瀟河開發區的建設等等。因此,有他的迫切性必要性和科學性。四、轉變產業結構,提高城市品位,大力展第三產業,真真體現太原是歷史名城晉商文化和龍城文化的內涵。把太原變成科技、文化、教育、休閒、農業觀光、旅遊等大都市。


至深致遠

有個問題,為啥三線城市就得找出路?彷彿所有城市的目標就是早日成為一二線城市,發展不成一二線城市就是失敗?這是思維陷阱!我們目標不是成為一線城市,而是成為百姓樂居,環境宜人,政治清明的城市,這就夠了,一線城市有一線城市的煩惱和詛咒,一窩蜂創建世界級城市,高人口密度城市和高經濟規模城市絕不是好現象,必須予以警惕


背書包的喵喵麼麼噠

路在腳下,首先繼續擴大城市人口規模,加大人口流入,出臺一系列人口引進優惠政策。其次加快與晉中同城化腳步,利用高鐵高速公路加快建立1小時都市圈。再次加快對工業佈局不合理調整,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建立宜居城市。最後加快旅遊業和特色產業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