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旺:防治副豬嗜血桿菌病的體會分享

一、病原

首先副豬嗜血桿菌是一種比較脆弱的病菌,一般的消毒藥都可以將其殺死;不容易在乾燥環境中生存,敏感藥物種類多;所以說消滅副豬嗜血桿菌很容易。但副豬嗜血桿菌容易產生抗藥性,我們曾在一個公司做藥敏試驗,同樣是副豬嗜血桿菌,在一個豬場敏感,但對另一個豬場卻不敏感。

二、發病條件

單純的副豬嗜血桿菌一般不易引起豬群發病,而更多的是繼發於其它疾病之後,如圓環病毒感染、藍耳病毒感染等,沒有感染圓環病毒或藍耳病毒的豬群很難發病。同時副豬嗜血桿菌感染,常與環境條件有關,環境條件惡劣時易發生感染。另外,副豬嗜血桿菌病的發生與應激關係很大,特別容易在仔豬斷奶轉群后發生。我們家鄉有句俗話:“狼擠開門,狗也往進鑽。”在這裡,打開門的狼是圓環病毒、藍耳病毒、應激、管理不善等;而狗則是副豬嗜血桿菌;是在其它因素導致豬體抗病力降低後,副豬嗜血桿菌才會引起發病並將損失增大。

三、預防

根據病原的情況和發病條件,預防副豬嗜血桿菌病主要掌握好以下幾點:

1、提供適宜的環境條件:適宜的溫度、溼度、空氣質量等,都可有效地防止副豬嗜血桿菌病的發生與傳播。

2、分散應激:將斷奶轉群時的各種應激分在不同時期出現,我們稱為分散應激。比如斷奶當天不轉群,仍讓豬保持斷奶前的環境條件;斷奶前後不進行疫苗注射等。

3、藥物預防:我認為注射長效藥物的效果遠優於料中加藥,因為越是脆弱的仔豬採食量越少,也就越容易被感染;而注射長效藥物,對體弱的仔豬卻可以得到足夠的藥量,效果要更好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