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玩真的,Uber旅遊可能對所有旅遊公司構成挑戰!

2015年聖誕節前後,互聯網出行平臺Uber獲得了一項新的數字交互界面專利,該交互界面看起來跟旅遊元搜索企業的界面非常類似。

如果玩真的,Uber旅遊可能對所有旅遊公司構成挑戰!

在這個新的軟件應用中,可以為用戶提供我們常見的旅遊產品預訂,就像攜程、Expedia、Priceline集團等OTA企業提供的服務;另外,該應用集成了用戶行程規劃管理工具,而且與差旅管理公司以及第三方公司推出的產品功能類似,比如Sabre推出的TripCase和Concur推出的TripIt,國內類似產品有妙計旅行、麵包旅行,當然現在許多旅遊APP都內置了行程管理功能。

如果玩真的,Uber旅遊可能對所有旅遊公司構成挑戰!

顯然,這是Uber的一項旅遊業務——Uber開始進入旅遊領域了。

該專利描繪了一個與大多數提供多模式交通服務的旅遊元搜索網站類似的“Uber旅遊”雛形,看得出來Uber希望利用自己在交通出行方面的優勢來提供所謂“最後一公里”旅行服務,該服務類似於德國柏林的多交通模式搜索平臺GoEuro(GoEuro平臺為用戶提供飛機、火車和巴士等出行方式的價格和所需時間的比較服務,用戶只需一次搜索就可以得到全部結果,去年12月獲得4500萬美元融資)。該搜索推薦引擎可以接受來自航空公司和住宿系統平臺的數據,當用戶點擊菜單界面上的“魔法”按鈕後,系統基於用戶的選擇偏好,會向用戶推薦一條或多條行程規劃線路。住宿預訂產品除了常規酒店住宿,還有來自分享經濟類的非標準住宿產品如Airbnb、HomeAway等。

除了親力親為,Uber還很積極地與其他旅遊企業展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建設。

比如,2015年9月,Uber開始向希爾頓酒店會員提供乘車請求提醒服務,會員註冊Uber後通過點擊預訂郵件鏈接,可以在手機上收到提醒服務。此外,去年Uber還與美國航空公司建立了同樣的戰略合作關係。

從理論上來說,Uber旅遊會跟TripCase、TripIt等類似產品競爭,由於Uber旅遊還可以充當用戶的行程管理工具,比如值機功能、航班取消或延誤時再預訂操作等,類似國內的航班管家、飛常準,因此它還會對其他的行程管理助手類的應用造成一定威脅。

旅遊業正成為一個頻繁上演跨界競爭的領域

僅僅申請一項專利或許並不能證明Uber未來會把旅遊作為一個重要發展方向,並且持續發力該領域。然而,縱觀所有行業,幾乎每個行業的參與者都熱衷從其競爭對手的業務中奪取市場份額,這也使得旅遊業正成為一個罕見、混亂的瘋狂上演跨界競合的商業領域。

作為國內對標Uber的企業,滴滴出行早已在積極行動。

2015年10月滴滴巴士正式登陸滴滴出行App,與此同時在2015年國慶期間滴滴巴士在北京和深圳已經悄悄開通了包括東直門至古北水鎮、龍澤至古北水鎮等50條左右周邊遊旅遊專線。周邊遊在旅遊領域中作為低價高頻次的品類,相對於長線旅遊,更容易培養周邊遊用戶的忠誠度。滴滴出行作為國內最大的互聯網出行平臺,依靠平臺高粘性和海量活躍用戶以及強大的技術研發能力,對國內旅遊市場的影響力不容小覷。此外,滴滴等互聯網出行企業也在積極向企業差旅和MICE會議市場滲透,對傳統廠商造成衝擊。

未來,滴滴很可能會推出與Uber類似的多模式交通旅遊搜索引擎應用以及行程助手工具,既然地面交通服務可以提供,為什麼不能一站式解決用戶機票預訂/取消、值機服務乃至行程規劃?試想將來用戶可以通過滴滴出行前往機場,順便查看航班狀態或進行其他操作。

除了滴滴,深受新一代年輕群體青睞的O2O大平臺——美團點評顯然是另一個休閒旅遊領域的潛力玩家。

美團本是一個本地生活服務O2O預訂大平臺,一直以來並沒有表現出對旅遊業的興趣,但隨著國內旅遊市場升溫,美團開始謀劃進軍旅遊業。2015年7月,隨著美團上半年酒店預訂量突破3300萬間夜,美團宣佈設立酒店旅遊事業部,負責出行度假平臺建設,與去哪兒、攜程、藝龍等旅遊企業展開競爭;緊接著8月份完成對酷訊旅遊網的收購,開始佈局機票業務;10月份美團與大眾點評合併,到了12月份美團點評完成對酒店PMS提供商別樣紅的戰略投資,到目前為止,新美大已經完成了對旅遊業的初步跨界佈局。

總結來看,Uber、滴滴出行、新美大這些在各自領域的佼佼者都屬於擁有海量用戶、粘性高、擁有強大技術研發實力的旅遊跨界者,而且都具備超強融資能力,2016年或許將是這些跨界者在旅遊業縱深發展的一年。

*本文部分資料譯自Tnooz.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