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劉邦的很多發小都能夠帶兵打仗?

王君藍

這恰恰說明了劉邦是在低層社會上混的,劉邦在沛縣認識的這些熟人中,也就是蕭何的文化程度比較高,當時蕭何的官職是縣長的秘書。當然,後來想蕭何做的也是文職,劉邦並沒有讓他帶兵打仗過。

再說說劉邦那些能打仗的發小們。第一個盧綰,和劉邦關係最鐵的一個人,兩個人不但同年同月同日生,而且還是老同學。在劉邦起義後,盧綰也加入到了劉邦的陣營之中。雖然盧綰加入到劉邦的隊伍中的時間比較早,但是,反秦反項的過程中,盧綰還真沒有立過什麼像樣的功勞,他最後之所以被劉邦封為了燕王,其實說白了就是他和劉邦的關係比較好而已。

再看樊噲,樊噲這個人殺敵很勇猛,在樊噲跟隨劉邦起義之前,他是殺狗的。屠殺這一行業,他比較熟,所以,樊噲在戰場上還是經常立功的。

樊噲還和劉邦有親戚關係,他和劉邦都是娶了呂公的女兒。所以,就是因為兩人的關係非同一般,樊噲對劉邦的忠心是別人不能比的。

鴻門宴上的表現,也可以看得出,樊噲為了劉邦的安危,是不怕犧牲自己的,有這樣的部下追隨,劉邦何愁大事不成呀。

在劉邦的發小中,立功最大的當屬曹參和周勃兩人了。曹參在起義之前和蕭何是同事,只不過那時的曹參是主管監獄的一個官。

由於曹參擔任這個職位,經常和犯人打交道,所以曹參多多少少也是瞭解一些地痞流氓的習性的。就是一因為天天和流氓鬥智鬥勇,所以曹參在起義中殺起敵人來,異常的勇猛。

到了劉邦稱帝后,按功勞而論曹參應該派第一,但是,因為劉邦還要用蕭何來治理天下,所以劉邦就推舉了蕭何是第一,曹參只能委居第二。

周勃這個人也是一個恨角色,在戰場上殺起敵人來,他並不比曹參差。在起義之前周勃的業餘工作就是吹笙的一個藝人而已。主要是為殯喪業服務。到了劉邦稱帝后,周勃的名次緊挨著曹參,排在第三名。

當然,劉邦的發小中能打仗的還有很多,我們就說這幾個主要的吧。

就是因為這些人都生活在社會底層,反正在那個亂世王朝,只要你敢殺敢伐,就可能飛黃騰達,反正是爛命一條,即使賭輸了也沒什麼,一旦贏了的話,那就是世世代代享盡榮華。這個賭注還可以一試的。


史學達人

第一,他們都和劉邦一樣,有流氓脾性。這個流氓脾性是什麼呢?一是不怕死,二是打不贏的時候敢逃。

(劉邦的發小)

先說不怕死。戰爭不管怎麼打,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怕死。腦袋一發熱就衝上去,往往能夠收到奇效。如果像個讀書人那樣,瞻前顧後考慮很多問題,那仗就不用打了。而劉邦的發小都是平常打架鬥毆打慣了的,所以在戰場上常常就會衝鋒在前。主帥一衝鋒,士兵們當然也會跟著衝上去。所以劉邦的部隊常常就會打贏。

再說打不贏敢逃。我們都看過流氓打架,打的時候血肉橫飛,但是一說打敗了,大家立刻如鳥獸散。這和那些有英雄氣概的人不一樣,有英雄氣概的人,有面子思想,打敗是一件丟臉的事。比如項羽,項羽在烏江邊打敗了,他就要自殺,他說無臉見江東父老。如果是劉邦的發小,那就對直渡過河去,又從頭再來。

敢於逃跑有什麼好處呢?就是你別想把他打死,他任何時候都有可能死灰復燃,東山再起。劉邦在戰場上有多次逃跑的經歷,甚至把他的兒子從車上踹下來逃跑。

(劉邦)

第二,劉邦的發小能打仗,是因為他們遇到了一位好導師,這位好導師就是韓信。其實劉邦拜韓信為統帥之前,他基本上是小戰小勝,大戰大敗。韓信是一個奇才,他很好地繼承和利用了戰爭的兩條法則:一條是狹路相逢勇者勝,一條是兵不厭詐。在遇到韓信之前,劉邦的發小們主要打的是第一條。後來韓信教會了劉邦的發小們打第二條。比如曹參周勃等人,一直就擔當韓信的副手,後來就逐漸能夠獨當一面。

跟著韓信主要學會的是戰場上的戰術安排,在戰略問題上,劉邦有兩位很好的戰略家:張良和陳平。這兩個大佬,對劉邦發小們的幫助,也是很大的。

第三,劉邦的發小們會打仗,是他們在戰場上練出來的。劉邦自己不怎麼會打仗,他就讓他的發小們自己帶隊去打,這樣,他的發小們在戰場上就得到了鍛鍊。這和項羽部下是完全不一樣的。項羽很能打,項羽的部下在戰場上都聽項羽的指揮,有統一的意志。所以我們很少聽過項羽那些將領們的名字,而劉邦的將領們則赫赫有名。

(韓信)

有這三個原因,劉邦的發小們,就都很會打仗了。


張生全精彩歷史

能打個屁啊,劉邦除了秦朝東征趙國並決戰項羽外在關中沒什麼野戰部隊,被劉邦連騙再蒙打到咸陽,期間兩個最重要謀士張良和酈食其沒一個是發小。等到後來楚漢相爭劉邦集團被打得一敗塗地,好幾次劉邦大軍被全殲隻身逃跑,這就是他們發小的作戰裡。真正能打的還得是韓信彭越黥布。


VictorZK

為什麼劉邦發小都是能征善戰的將領?不只是劉邦,我們看到歷代皇帝的發家史都與其身邊的人能征善戰分不開的,這些人中就會有一些朋友或是同鄉。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我們可以說具有帶兵統帥打仗天賦的人其實很多,只是在和平年代並沒有讓這種能力凸顯出來,而在天下大亂之時英雄輩出,這種人的天賦及被髮揮出來。而這種發揮恰恰是在起義的農民軍或者帝王身旁的人,他們更容易吸取戰鬥經驗總結戰鬥經驗,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再多的理論知識,也不如一場實戰來得有效。有著豐富的作戰理論和實踐結合能使他們迅速的成長。

其次,與他們所處的平臺相關,起義軍領袖身邊往往有著優秀的軍事將領及謀臣,他們每天在一起商量行軍打仗策略,商量計謀,慢慢的耳濡目染,他身邊這些發小也會成為與其能力相當的將領。

還有,與這些帝王個人能力有關,好的領導最重要的能力就是知人,容人,用人。人能力強弱的數量也是遵守正態分佈的,極端聰明且完美的人和超級SB的人都是極少數,大多數人都集中在中間。而每個人都有其不同優點和長處,只要把這些優點發揮出來,就足以出類拔萃。 而好的領導就能讓你綻放光芒的領導。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不會領兵打仗都死了。。。活下來的都是會打仗的,所以會感覺他們的發小好厲害,是一種感知偏差。


摸金校尉博爾術



null108161361

我曾經看到過一個理論,具體的忘了,但是意思可以和大家說一下。

你是一個三流大學的畢業生。畢業後,自己的一個好哥們拉著你一起創業。

起初,你們兩個人吃住在公司,拉客戶、找單子都是親力親為,這時候談不上什麼帶部門的說法。

慢慢的,公司開始有了起色,開始擴大規模,招了幾個一流大學的畢業生,並讓你帶兩個人。這時候你想要策劃個方案,於是就直接給兩個手下下命令,讓他們每個人給你一份方案。當兩個人的方案上來後,你再根據自己做方案的建議,召集兩個人一起修改,最終確定了一份合格的方案。

隨著時間推移,公司越來越大,你手下的人也越來越多,並且許多人都是名牌大學畢業,能力也很強,供你支配的資源也原來越多。你不再需要自己去拉客戶,自己去做方案,只需要動動嘴,手下人自然會去辦。你所做的就是管好人,將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地方,讓手下人不和自己離心離德就行。

終於有一天你的公司上市了,你也成為明星企業家。當人們感嘆你這個三流大學的畢業生天生會做生意時,你會和他們說從公司成立第二年開始你就不親自做方案、拉客戶了麼?

所以你明白這個道理了麼。

不是劉邦的發小天生會打仗,而是這些人從跟隨劉邦開始,位置越來越高,所能夠驅使的資源也越來越豐富,他們只需要掌握好大方向,管好人就行了。至於排兵佈陣、糧草器械這些,你以為哪些高薪聘來的幕僚都是給主將捧哏的麼。


巖上無心雲相逐

劉邦和他的發小在一起做什麼?鬥雞賽狗,賭博耍錢。劉邦更厲害,只是沒挖絕戶墳,但他絕對是敲了寡婦的門。而且不是一個寡婦。大家想想,能鬥雞賽狗,賭博耍錢的都是機靈鬼。俗話說,監獄裡關的,基本上都是精英。只是他們拼搏的方向錯了,才進的監獄。嗨,扯遠了。劉邦和他的發小幹得這些事,都是拿不上臺面的。見不得人就要機靈點。再加上他們在芒碭山裡打游擊的經歷。稍加鍛鍊,就是遊擊將軍。君不見最開始的時候,樊噲曹參領軍十萬防守易守難攻的函谷關,還被項羽攻克了嗎?隨著戰爭的進行,將軍們有了實戰經驗後,他們才越來越變得成熟起來了。


風雨中的梅雲

劉邦不是一般人,他的發小也不是。

很多人以為劉邦是個農民,或者說是個流氓。其實劉邦家境在當時至少富裕,所以劉邦受過一定教育,會寫字,還有其他技能。

劉邦不是個老實人,他是江湖中人。

劉邦年輕的時候四處遊歷(家裡人說法是遊蕩),曾經想去投靠戰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可惜信陵君已死,於是就投奔了張耳。

張耳曾是信陵君的門客,家資鉅富,信陵君死後也開始招攬門客,很多犯法殺人的遊俠都投奔他,他在江湖上的名氣很大。

劉邦投奔張耳,一定結交了很多江湖朋友,也學到了很多江湖本領。

劉邦結交的朋友肯定都是有本領的,儘管身份可能是織蓆販覆或屠狗賣漿的,不然劉邦也沒興趣結交。

劉邦的青年時代是戰國末,那時秦楚都發傾國之兵決戰,丁壯都從軍了。所以劉邦和他的發小很可能也有軍事征戰的經驗。

本來,如果和平年代,劉邦等人也就在江湖上慢慢凋零了,但風雲際會,歷史給了他們機會,成就一番偉業。


故紙匯

這個問題我也想了很久,我覺得不是這些人有多厲害,有多少天賦,最關鍵的在於他們有一個核心:劉邦。這人幹啥啥不行,吊兒郎當,但是他就是領導人,就是能給這些人機會讓他們充分的發揮到極致。同樣的馬雲的十八羅漢都很牛麼?未必!沒有清華北大,還有人開始就是一前臺,可為什麼他們功成名就?就是因為他們圍繞著馬雲,跟著馬雲把你當初放進去,你成功的可能絕對也是9成9。作為普通人,我們要做的就是要跟對一個人,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質,彭dh,粟y就真的比白崇禧,閻錫山厲害麼?不一定,但他們跟了毛這樣領導人,天時地利人和註定他們是會成功的。總之跟對人真的很重要!


Atoman

樊噲、盧綰 、周勃 、夏侯嬰等等,都是以前和劉邦從沛縣出來的,從小就沒學過打仗,也沒學什麼什麼文化,為什麼都成了統領軍隊的將軍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在戰爭中學習戰爭。秦朝覆滅源於陳勝吳廣等大批農民起義,開始大家都不會打仗,慢慢的在戰爭中學習了戰爭,吃一塹長一智,到最後都成了戰爭行家,就像紅軍裡面很多將領也是農民出身。

2、一將終成萬骨枯,跟隨劉邦起事的肯定不止後來那麼多人,一大部分都湮滅在殘酷的戰爭中,最後剩下的都成了人中龍鳳。

3、劉邦的知人善用。韓信曾說劉邦“不能將兵,而能將將”,劉邦作為統帥具有能讓下屬超水平發揮的能力,能讓下屬把自身的潛能發揮到極致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