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邦的很多发小都能够带兵打仗?

王君蓝

这恰恰说明了刘邦是在低层社会上混的,刘邦在沛县认识的这些熟人中,也就是萧何的文化程度比较高,当时萧何的官职是县长的秘书。当然,后来想萧何做的也是文职,刘邦并没有让他带兵打仗过。

再说说刘邦那些能打仗的发小们。第一个卢绾,和刘邦关系最铁的一个人,两个人不但同年同月同日生,而且还是老同学。在刘邦起义后,卢绾也加入到了刘邦的阵营之中。虽然卢绾加入到刘邦的队伍中的时间比较早,但是,反秦反项的过程中,卢绾还真没有立过什么像样的功劳,他最后之所以被刘邦封为了燕王,其实说白了就是他和刘邦的关系比较好而已。

再看樊哙,樊哙这个人杀敌很勇猛,在樊哙跟随刘邦起义之前,他是杀狗的。屠杀这一行业,他比较熟,所以,樊哙在战场上还是经常立功的。

樊哙还和刘邦有亲戚关系,他和刘邦都是娶了吕公的女儿。所以,就是因为两人的关系非同一般,樊哙对刘邦的忠心是别人不能比的。

鸿门宴上的表现,也可以看得出,樊哙为了刘邦的安危,是不怕牺牲自己的,有这样的部下追随,刘邦何愁大事不成呀。

在刘邦的发小中,立功最大的当属曹参和周勃两人了。曹参在起义之前和萧何是同事,只不过那时的曹参是主管监狱的一个官。

由于曹参担任这个职位,经常和犯人打交道,所以曹参多多少少也是了解一些地痞流氓的习性的。就是一因为天天和流氓斗智斗勇,所以曹参在起义中杀起敌人来,异常的勇猛。

到了刘邦称帝后,按功劳而论曹参应该派第一,但是,因为刘邦还要用萧何来治理天下,所以刘邦就推举了萧何是第一,曹参只能委居第二。

周勃这个人也是一个恨角色,在战场上杀起敌人来,他并不比曹参差。在起义之前周勃的业余工作就是吹笙的一个艺人而已。主要是为殡丧业服务。到了刘邦称帝后,周勃的名次紧挨着曹参,排在第三名。

当然,刘邦的发小中能打仗的还有很多,我们就说这几个主要的吧。

就是因为这些人都生活在社会底层,反正在那个乱世王朝,只要你敢杀敢伐,就可能飞黄腾达,反正是烂命一条,即使赌输了也没什么,一旦赢了的话,那就是世世代代享尽荣华。这个赌注还可以一试的。


史学达人

第一,他们都和刘邦一样,有流氓脾性。这个流氓脾性是什么呢?一是不怕死,二是打不赢的时候敢逃。

(刘邦的发小)

先说不怕死。战争不管怎么打,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怕死。脑袋一发热就冲上去,往往能够收到奇效。如果像个读书人那样,瞻前顾后考虑很多问题,那仗就不用打了。而刘邦的发小都是平常打架斗殴打惯了的,所以在战场上常常就会冲锋在前。主帅一冲锋,士兵们当然也会跟着冲上去。所以刘邦的部队常常就会打赢。

再说打不赢敢逃。我们都看过流氓打架,打的时候血肉横飞,但是一说打败了,大家立刻如鸟兽散。这和那些有英雄气概的人不一样,有英雄气概的人,有面子思想,打败是一件丢脸的事。比如项羽,项羽在乌江边打败了,他就要自杀,他说无脸见江东父老。如果是刘邦的发小,那就对直渡过河去,又从头再来。

敢于逃跑有什么好处呢?就是你别想把他打死,他任何时候都有可能死灰复燃,东山再起。刘邦在战场上有多次逃跑的经历,甚至把他的儿子从车上踹下来逃跑。

(刘邦)

第二,刘邦的发小能打仗,是因为他们遇到了一位好导师,这位好导师就是韩信。其实刘邦拜韩信为统帅之前,他基本上是小战小胜,大战大败。韩信是一个奇才,他很好地继承和利用了战争的两条法则:一条是狭路相逢勇者胜,一条是兵不厌诈。在遇到韩信之前,刘邦的发小们主要打的是第一条。后来韩信教会了刘邦的发小们打第二条。比如曹参周勃等人,一直就担当韩信的副手,后来就逐渐能够独当一面。

跟着韩信主要学会的是战场上的战术安排,在战略问题上,刘邦有两位很好的战略家:张良和陈平。这两个大佬,对刘邦发小们的帮助,也是很大的。

第三,刘邦的发小们会打仗,是他们在战场上练出来的。刘邦自己不怎么会打仗,他就让他的发小们自己带队去打,这样,他的发小们在战场上就得到了锻炼。这和项羽部下是完全不一样的。项羽很能打,项羽的部下在战场上都听项羽的指挥,有统一的意志。所以我们很少听过项羽那些将领们的名字,而刘邦的将领们则赫赫有名。

(韩信)

有这三个原因,刘邦的发小们,就都很会打仗了。


张生全精彩历史

能打个屁啊,刘邦除了秦朝东征赵国并决战项羽外在关中没什么野战部队,被刘邦连骗再蒙打到咸阳,期间两个最重要谋士张良和郦食其没一个是发小。等到后来楚汉相争刘邦集团被打得一败涂地,好几次刘邦大军被全歼只身逃跑,这就是他们发小的作战里。真正能打的还得是韩信彭越黥布。


VictorZK

为什么刘邦发小都是能征善战的将领?不只是刘邦,我们看到历代皇帝的发家史都与其身边的人能征善战分不开的,这些人中就会有一些朋友或是同乡。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可以说具有带兵统帅打仗天赋的人其实很多,只是在和平年代并没有让这种能力凸显出来,而在天下大乱之时英雄辈出,这种人的天赋及被发挥出来。而这种发挥恰恰是在起义的农民军或者帝王身旁的人,他们更容易吸取战斗经验总结战斗经验,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再多的理论知识,也不如一场实战来得有效。有着丰富的作战理论和实践结合能使他们迅速的成长。

其次,与他们所处的平台相关,起义军领袖身边往往有着优秀的军事将领及谋臣,他们每天在一起商量行军打仗策略,商量计谋,慢慢的耳濡目染,他身边这些发小也会成为与其能力相当的将领。

还有,与这些帝王个人能力有关,好的领导最重要的能力就是知人,容人,用人。人能力强弱的数量也是遵守正态分布的,极端聪明且完美的人和超级SB的人都是极少数,大多数人都集中在中间。而每个人都有其不同优点和长处,只要把这些优点发挥出来,就足以出类拔萃。 而好的领导就能让你绽放光芒的领导。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不会领兵打仗都死了。。。活下来的都是会打仗的,所以会感觉他们的发小好厉害,是一种感知偏差。


摸金校尉博尔术



null108161361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理论,具体的忘了,但是意思可以和大家说一下。

你是一个三流大学的毕业生。毕业后,自己的一个好哥们拉着你一起创业。

起初,你们两个人吃住在公司,拉客户、找单子都是亲力亲为,这时候谈不上什么带部门的说法。

慢慢的,公司开始有了起色,开始扩大规模,招了几个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并让你带两个人。这时候你想要策划个方案,于是就直接给两个手下下命令,让他们每个人给你一份方案。当两个人的方案上来后,你再根据自己做方案的建议,召集两个人一起修改,最终确定了一份合格的方案。

随着时间推移,公司越来越大,你手下的人也越来越多,并且许多人都是名牌大学毕业,能力也很强,供你支配的资源也原来越多。你不再需要自己去拉客户,自己去做方案,只需要动动嘴,手下人自然会去办。你所做的就是管好人,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地方,让手下人不和自己离心离德就行。

终于有一天你的公司上市了,你也成为明星企业家。当人们感叹你这个三流大学的毕业生天生会做生意时,你会和他们说从公司成立第二年开始你就不亲自做方案、拉客户了么?

所以你明白这个道理了么。

不是刘邦的发小天生会打仗,而是这些人从跟随刘邦开始,位置越来越高,所能够驱使的资源也越来越丰富,他们只需要掌握好大方向,管好人就行了。至于排兵布阵、粮草器械这些,你以为哪些高薪聘来的幕僚都是给主将捧哏的么。


岩上无心云相逐

刘邦和他的发小在一起做什么?斗鸡赛狗,赌博耍钱。刘邦更厉害,只是没挖绝户坟,但他绝对是敲了寡妇的门。而且不是一个寡妇。大家想想,能斗鸡赛狗,赌博耍钱的都是机灵鬼。俗话说,监狱里关的,基本上都是精英。只是他们拼搏的方向错了,才进的监狱。嗨,扯远了。刘邦和他的发小干得这些事,都是拿不上台面的。见不得人就要机灵点。再加上他们在芒砀山里打游击的经历。稍加锻炼,就是游击将军。君不见最开始的时候,樊哙曹参领军十万防守易守难攻的函谷关,还被项羽攻克了吗?随着战争的进行,将军们有了实战经验后,他们才越来越变得成熟起来了。


风雨中的梅云

刘邦不是一般人,他的发小也不是。

很多人以为刘邦是个农民,或者说是个流氓。其实刘邦家境在当时至少富裕,所以刘邦受过一定教育,会写字,还有其他技能。

刘邦不是个老实人,他是江湖中人。

刘邦年轻的时候四处游历(家里人说法是游荡),曾经想去投靠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可惜信陵君已死,于是就投奔了张耳。

张耳曾是信陵君的门客,家资巨富,信陵君死后也开始招揽门客,很多犯法杀人的游侠都投奔他,他在江湖上的名气很大。

刘邦投奔张耳,一定结交了很多江湖朋友,也学到了很多江湖本领。

刘邦结交的朋友肯定都是有本领的,尽管身份可能是织席贩覆或屠狗卖浆的,不然刘邦也没兴趣结交。

刘邦的青年时代是战国末,那时秦楚都发倾国之兵决战,丁壮都从军了。所以刘邦和他的发小很可能也有军事征战的经验。

本来,如果和平年代,刘邦等人也就在江湖上慢慢凋零了,但风云际会,历史给了他们机会,成就一番伟业。


故纸汇

这个问题我也想了很久,我觉得不是这些人有多厉害,有多少天赋,最关键的在于他们有一个核心:刘邦。这人干啥啥不行,吊儿郎当,但是他就是领导人,就是能给这些人机会让他们充分的发挥到极致。同样的马云的十八罗汉都很牛么?未必!没有清华北大,还有人开始就是一前台,可为什么他们功成名就?就是因为他们围绕着马云,跟着马云把你当初放进去,你成功的可能绝对也是9成9。作为普通人,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跟对一个人,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质,彭dh,粟y就真的比白崇禧,阎锡山厉害么?不一定,但他们跟了毛这样领导人,天时地利人和注定他们是会成功的。总之跟对人真的很重要!


Atoman

樊哙、卢绾 、周勃 、夏侯婴等等,都是以前和刘邦从沛县出来的,从小就没学过打仗,也没学什么什么文化,为什么都成了统领军队的将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秦朝覆灭源于陈胜吴广等大批农民起义,开始大家都不会打仗,慢慢的在战争中学习了战争,吃一堑长一智,到最后都成了战争行家,就像红军里面很多将领也是农民出身。

2、一将终成万骨枯,跟随刘邦起事的肯定不止后来那么多人,一大部分都湮灭在残酷的战争中,最后剩下的都成了人中龙凤。

3、刘邦的知人善用。韩信曾说刘邦“不能将兵,而能将将”,刘邦作为统帅具有能让下属超水平发挥的能力,能让下属把自身的潜能发挥到极致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