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到剛焙好的武夷巖茶水仙肉桂大紅袍,我勸您先這樣做!

買到剛焙好的武夷巖茶水仙肉桂大紅袍,我勸您先這樣做!

在大多數人觀念裡,東西是要趁新鮮吃喝為好。

比如,李麻花我,就是一個活脫脫地例子。

“麻花,新鮮的牛奶,趁熱喝了”、“麻花,這是新鮮的魚熬的湯,多喝點”、“我早上才買的新鮮水果”……

在Mrs.李耳提面命之下,“新鮮”,成了本吃貨的準則之一。

鮮鯽銀絲膾,香芹碧澗羹。要的就是一個新鮮。

長大以後,要是你把一盤不新鮮的水果、不是熱騰騰出爐地美食端到我跟前,我會把你記在小本本上,秋後算賬的。

直到喝茶以後,才慢慢改正根深蒂固十幾年的觀念——原來,不是所有東西,都是越新鮮越好。

譬如,我最愛的巖茶。

買到剛焙好的武夷巖茶水仙肉桂大紅袍,我勸您先這樣做!

第一次邂逅巖茶,喝了不少,其中一款,是陳年(三年陳)的水仙。

登時麻花腦袋裡就冒出一連串的問號:“怎麼還有人喝放了這麼久的茶,能喝嗎?這顏色,怎麼像醬油?喝下去,沒問題吧?”

喝了一口茶湯,只覺得味道濃,有點像中藥,不喜歡。

耿直girl,直接發問:“有沒有剛做好的茶,這茶,喝不來。”

茶農的表情,很微妙。大概是知曉對方是一個不懂茶的小妮子,於是耐心解說:“剛做好的茶,還不能喝,要褪火嘞。”

再三堅持下,我喝到一款畢生難忘的肉桂。

對,剛焙好火,新鮮出爐。

未接觸巖茶前,“香不過肉桂”的大名,如雷貫耳。喝了這款茶,三觀俱毀。

麻花腹語:“什麼‘香不過肉桂’都是騙人的,一點也不香,還有一股煙味,快趕上老李艾灸的煙味了。”

至此,對巖茶敬而遠之。

買到剛焙好的武夷巖茶水仙肉桂大紅袍,我勸您先這樣做!

某年某月某日(時隔半年後),村姑陳的一泡肉桂,徹底改變我對巖茶的認知。

同樣是肉桂,村姑陳帶的這款,沒有煙味,喝在嘴裡,感覺有一股氣在嘴裡搗鼓,有點烈,似低度數的白酒,氣味直衝鼻腔。

嚥下後,喉嚨處覺得涼涼的。

後來才知道,這種氣味,就是傳說中的桂皮香。

一款傳統桂皮香的肉桂,就此打開心扉。

在村姑陳的教誨下才曉得一個道理——巖茶剛焙好,不能喝。

買到剛焙好的武夷巖茶水仙肉桂大紅袍,我勸您先這樣做!

巖茶焙好火不能馬上喝,原因有二,李麻花親身經歷後得出的結論。

第一、巖茶焙好火就喝,煙味重,不香。

第二、剛焙好火,味道不好。

剛焙好的巖茶,如蒙塵的明珠,所有光芒都被遮擋,失去了原有的光彩照人。

尤其是香氣,更是備受摧殘。

失去了香氣護法的巖茶,平凡到塵埃裡,讓人沒有喝茶的興致。

聞幹茶,一股煙火氣,好在帶著一絲類似烤堅果的氣味。

沖泡,聞蓋香,天哪,彷彿到了燒烤現場,煙熏火燎的,直衝鼻尖,不好聞。

啜一口茶湯,水裡也飄著煙火氣。更致命的是,這些煙火氣,還會干擾我們對一款巖茶品質的判斷。

煙火氣,宛若來勢兇猛的侵略者,不帶有一絲手軟。

有了煙火氣的巖茶,很難讓人產生喝下去的慾望,最後只能作罷,將其束之高閣,等待褪火。

買到剛焙好的武夷巖茶水仙肉桂大紅袍,我勸您先這樣做!

要想巖茶好喝,綻放光彩,請先褪火。

褪火時長,視巖茶火功而定。

如輕火茶,因焙火不高,煙火氣不會特別嚴重,褪火半個月到一個月後就能喝。

6月開始,就會陸續有輕火茶上市,黃觀音、黃玫瑰、金牡丹、奇蘭、瑞香等茶,算上褪火時間,到6月底也能一嘗新茶的風味。

至於火功較高的巖茶,焙火時間長,焙火足、透,煙火氣滲透地更深,褪火時間長一些。中火茶、中足火、高火這類茶,至少要褪火一個月才能喝。

這類較高火功的巖茶,要到7、8月才能喝到。

買到剛焙好的武夷巖茶水仙肉桂大紅袍,我勸您先這樣做!

褪火時期的巖茶,如含苞待放的蓓蕾,蓄勢待發,而褪火後的巖茶,就是盛開的紅牡丹。

綠豔閒且靜,紅衣淺復深。

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用破繭成蝶來形容褪火後的巖茶,再合適不過。

它的香、它的清、它的雅、它的甘、它的醇,在這一刻,達到巔峰狀態!

買到剛焙好的武夷巖茶水仙肉桂大紅袍,我勸您先這樣做!

在接觸巖茶之前,喝了小半年的綠茶,選擇綠茶的原因……沒錯,它要趁新鮮喝,而且還得保鮮。

清湯綠葉,鮮爽的口感,淡淡的青草香,給口腔帶來了深刻的回憶。

很符合“新鮮”的特質。

然,綠茶雖然新鮮,卻缺乏韻味,像是卻是了靈魂的人,空洞,沒有活力,毫無韻味。

反觀巖茶,雖然新鮮出爐時沒法喝,它卻是有韻的,有魂的,靈動的,充滿精氣神。

巖茶,是一款富有感染力的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火氣盡褪,它,終將成為獨一無二的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