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葵能治糖尿病,是真的嗎?

琳琳-吾輩要做淑女

健康科普,來看看“百科名醫”吧!

秋葵,是一種原產於非洲的物種,自從被貼上了營養蔬菜、“綠色人參”等標籤,就成了熱門食材。以前沒聽說過的蔬菜,在一夜之間大家都在買。秋葵和香菜一樣,喜歡的人趨之若鶩,不喜歡的人看都不看。

秋葵,外表長得像青椒,切開裡面是黏黏膩膩的汁液,味道香甜、肉質柔軟。細長頗似人的手指,在歐洲、印度等地又名“女人指”、美國人還給了它一個更容易被記住的名字“植物偉哥”;日本人稱之為“綠色人參”;它還被許多國家定為運動員的首選蔬菜,可見其是一種具有較高營養價值的新型保健蔬菜。但是,秋葵到底是不是被吹過頭了呢?

在營養方面,秋葵嫩果中除了含有86%的水分外,還有2%的蛋白質,11%的碳水化合物、少量的脂肪,豐富的膳食纖維(佔4%),以及多種維生素(如維生素C、維生素B1)、礦物質(如鉀、鈣)等。秋葵中黏黏的是多糖類物質,在許多研究中,這些多糖類物質表現出抗疲勞、增強免疫力、降血脂等生理功能。但是,這些元素很多綠色蔬菜都有,並不能說明秋葵的神奇功效。

1.秋葵含有高蛋白

很多人對秋葵黏黏的口感和裡面的白籽比較好奇,有人甚至將黏黏的液體當做是蛋白質含量高的象徵,其實它就是一種多糖,跟海帶表面的多糖很類似,對增強機體免疫力有幫助,但人體其實是缺少能分解這種多糖的酶,較難被吸收利用。白籽與辣椒裡面的白籽類似,吃進去也比較難消化。因此不要太迷信秋葵是多麼高級的食物。

2.秋葵減肥

有說法稱秋葵含水量高,脂肪很少,多吃可以減肥。其實想要減肥還是要靠控制總熱量的攝人,用秋葵代替高熱量的食物確實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能做到這點的蔬菜有很多,比如菠菜、空心菜、小白菜等,不是非秋葵不可。所以,秋葵並不神奇。

3.降血脂

說了那麼多關於秋葵的謠言,也不能輕易將秋葵拉下“神壇”,因為愛它的人會繼續愛它,討厭它的人也不會吃它,就將它當成普通蔬菜吧!



百科名醫

秋葵只是一種比較新的網紅菜,是一種非常受大家喜歡的菜品,甚至有外號稱“抗癌殺手”“軟體黃金”。他跟其他蔬菜一樣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膳食纖維和礦物質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黏液植物多糖。植物多糖確實對身體有很多的好處,這些植物多糖不能被人體直接吸收,是腸道有益菌的好食物,幫助菌群平衡。而且吸水性很好,能夠使我們的糞便有主夠的水分,體積變大維持腸道活力,幫助排便。最重要的是植物多糖能夠減少小腸對糖的吸收,減少胰島素的釋放,有助於控制血糖和胰島素的水平,還能抑制膽固醇、脂肪的吸收,對於減肥和糖尿病有這很好的作用。簡單的說就是能保證維護我們的健康腸道,促進排便,還能輔助控制血糖血脂。

下面給大家推薦一道好吃的低能量快手菜清爽檸檬秋葵原料:秋葵半斤、大蒜3瓣、檸檬小半個、小米椒1-2個、溫開水、醬油、糖、芥末、香油!做法超級簡單,秋葵去掉兩頭焯水過涼一開二,大蒜切碎、小米椒切圈、檸檬擠汁和所有調料混合均勻淋在上面即可!冰鎮口感更贊!


熱愛生活,摯愛營養、擅長美食、喜歡運動、80後雙子座,我是營養師史曉毅!


愛下廚的吃貨營養師

我想在這裡澄清一些事情:首先,這些效果是通過動物實驗注射的,不通過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其次,實驗的濃度較正常攝入量要高很多,簡單通過飲食攝入是不可能達到該濃度的。所以,這就是實驗的數據為什麼沒有得以推廣的原因。

而且,有人通過實驗,比較不同類別的蔬菜對延緩血糖上升的作用。發現,深綠色葉菜對延緩餐後血糖的效果最好。因為不光是膳食纖維可以延緩血糖,蔬菜中的黃酮類等植物化學物對延緩餐後血糖上升都有一定的幫助。

所以,我們建議糖尿病患者每天吃300-500克的蔬菜,其中深綠色葉菜最好佔一半以上。

有什麼問題大家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看到就會回覆的。

以上答案由微糖註冊營養師宋明月老師提供


微笑面對糖尿病

首先,賣相好

把秋葵焯水之後涼拌,將其縱向切開,很象一朵盛開的百合花,很是漂亮。如果橫著切開又很像一顆顆的小星星,不得不說,秋葵是最會賣萌的一種蔬菜。

其次,營養價值高

秋葵富含可溶性膳食纖維,它們在體內會形成粘性的膠狀物,一方面大量吸收水分,體積可以迅速膨脹,一方面可以黏附一些膽固醇、重金屬,減少這些物質的吸收,它們不能被人體吸收,但是在最後進入到大腸卻可以被細菌利用還可以產生一些短鏈脂肪酸和合成一些維生素,對腸道健康非常好,從這個角度上說它對人體具有相當大的健康意義。

注意⚠️,有些人要注意少吃

消化能力差的人要少吃,秋葵富含膳食纖維,雖然在這些膳食纖維在小腸不能被吸收,但是大腸被細菌利用之後會產氣,有些人消化能力茶,容易脹氣,肚子不舒服,這種情況下就要少吃。

作者:劉松麗,首創《習慣減肥法》,幫助近千人改變飲食習慣,養成健康減肥好習慣。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大連市營養學會理事。營養培訓講師,健康管理師培訓講師,主講《公共營養師培訓教材》、《健康管理師培訓教材》;自主開發《實用快速配餐技術》、《食品標籤的秘密》、《習慣減肥集中營》等課程。

營養師劉松麗

真正意義上的食療需要看獲取食物的量,沒有絕對的哪個食物可以治病或者致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