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制於人的感覺很不爽:中國這一領域爆發前還得向俄購買這種裝備

我們知道,中國和俄羅斯在諸多合作領域中,雙方的軍工合作一直是被外界重點關注的焦點之一。這些年,雖然中國軍工取得一系列進步,但是還有一部分因為產能等因素的限制,很難快速滿足需求,因此中國還得繼續引進部分急需的武器和技術。

受制於人的感覺很不爽:中國這一領域爆發前還得向俄購買這種裝備

前不久,俄羅斯媒體發表了一個報道,報道中列舉了在過去一年之中,俄羅斯的武器出口情況。細看一下其中中國購入的部分,我們不難發現,中國現在,對於俄羅斯提供的武器和裝備,特別是在發動機的那一部分,可以說還是相當依賴的。這種不健康的現狀給我們帶來的警示,是我們不能忽視的。

受制於人的感覺很不爽:中國這一領域爆發前還得向俄購買這種裝備

在這份清單之中,我們進口俄製發動機最多的常客,當屬D-30系列發動機。儘管在軍用裝備日益翻新的現代,這款發動機早已沒有當年的威風,但依然為我國軍用飛機,特別是大家熟知的轟6K轟炸機和運-20軍用運輸機,都依賴這款發動機。這這款發動機雖然性能還可以,但也存在諸多不足,更重要的是,從側面說明了中國在航發領域還在受制於人。

受制於人的感覺很不爽:中國這一領域爆發前還得向俄購買這種裝備

儘管由我國自主研發的渦扇-10B“太行”等一系列產品的研發成功,已經讓很多國家對中國發動機領域的研發能力刮目相看,許多國家以及國內眾多學者也對中國航空技術的發展抱有巨大希望,但不得不承認,我國國產發動機在很多方面,跟美國和俄羅斯相比,還是存在一定距離的,在通往航空強國的目標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受制於人的感覺很不爽:中國這一領域爆發前還得向俄購買這種裝備

航空發動機,是為航天飛機提供動力的主要器械。發動機的優劣,對於戰鬥機的影響是巨大的。特別是渦扇發動機,其基本要求體積小,推力大,耗油少,散熱快等特點,其研發,製造過程可以說是“帶著鐐銬跳舞”,尚屬“壟斷”行業。在國際上,即使是俄國,對於如此高要求,高精度的儀器的研發和製造都沒有相當完備的技術,更加不要說發展時間更短,基礎更差的中國了。

受制於人的感覺很不爽:中國這一領域爆發前還得向俄購買這種裝備

中國研發發動機的旅程可謂坎坷,雖然幾十年來,雖然中國在發展航空發動機的時候,獲得過一些外來的幫助,但是這也讓中國航空發動機研究沒有形成系統,還得看別人的臉色。然而,特別是近代以來,比如抗日戰爭,朝鮮戰爭中敵軍空軍的的強勢,讓中國對於空軍戰機的巨大的戰鬥潛力印象深刻,讓中國意識到,沒有自主研發的發動機,是不可能發展出強大的空軍的。因此,幾十年來,關於發動機的研製,從未停滯。

儘管伴隨著研發的不斷進行,更多難解的問題不斷湧現在研究人員面前,但我們依舊充滿信心。中國軍工研發人員,沒有印度專家的天真,日本專家的死板,與之相反的是,這些年的潛心發展,中國有所突破,建立了自己的研發體系。

受制於人的感覺很不爽:中國這一領域爆發前還得向俄購買這種裝備

正因為如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在將來,我國自主研發航空發動機的道路會越走越好,越走越寬。目前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的渦扇-18,太行發動機等,就是他們努力的最好證明。未來的發動機,不僅能為戰鬥機添油助力,而且可以適用於要求更嚴,標準更高的轟炸機以及大型運輸機等,一定能將中國目前所面臨的發動機性能不足,產量不夠的問題徹底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