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過程的營養

在廬山的後山有座天池寺,附近懸崖峭壁間有塊突出的石片。石片不大,僅僅可以站立一個人,下面就是萬丈深淵。據說,歷史上有兩個人曾經站立在這石片上,以觀測自己的心氣的變化。一個是王陽明,另一個是蔣中正。

泡茶過程的營養

人的心志和氣是相互影響變化的。氣有三種,一種是“炁”,上面的“無”就是沒有的意思,下面不是“水”,是代指“火”。無火即為“炁”。這是道家修煉的一種境界。第二種是氣,空氣、大氣的氣,也是風。第三種是進入人體後所產生的五穀之氣。

泡茶過程的營養

平常我們呼吸更多的是“風”。也就是依賴空氣維繫生命的特徵。經一定的方式修為後,呼吸漸漸輕緩而綿長深沉,這可以算是呼吸了,此時已經能達到可以察覺體內潛伏的一些症狀,並慢慢祛除。第三是息,這是道家修為的比較高的境界。有“胎息”一說。此時的呼吸,已經到達難以察覺的地步,念念不動而又處於大動之中。

泡茶過程的營養

心和氣彼此關聯,心引導氣,孟子說:夫志,氣之帥也。就是指此。氣反過來又影響心志。心和氣相通相用,一體兩面。中國文化中的詩詞歌賦書法繪畫等等,也都以一定的規範以達到練氣,因此講究文章的押韻及筆法的連貫等,為的就是“氣順”。

泡茶過程的營養

當然這屬於輔助,就像泡茶一樣,心平氣和,舉手投足間,蓄勢而動、舉重若輕。通過泡茶來修習呼吸,以達到內修及祛除內頑。因此,泡茶的過程其實也是一種營養,如果我們只關注茶本身的口感所帶來的愉悅和營養,那未免有點浪費了。既然都要自己歷經這個過程,不妨調節氣息,儘量輕微的深長呼吸,長此下去我們的內息將越來越輕緩而且有力。慢慢的也將感受到身體帶來的變化。而這種“營養”是茶本身所不能帶來的,需要靠我們自己去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