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當中的步法和距離

實戰自衛中,人們往往關注力量大、速度快、功力、踢得高、絕招、漂亮、瀟灑等具體直觀、令常人驚羨的內容。而在實戰中,掌控好距離感,精心練習、感知距離感,因為它抽象、所以並沒有引起多數習練者的注意,但這是一種必須重視的無形能力。

實戰當中的步法和距離

距離感與安全。生活中,一個人與陌生人站得太近,就有一種本能的不安感。非洲草原上,牛、羊等食草動物,保持安全就是有放哨者警覺地保持距離,以監視獅、豹等襲擊者,而獅、豹欲捕獵成功,就必須隱蔽悄然接近,縮短短離、才能成功。警察擒捉罪犯同樣是近距離潛步突襲,瞬間猛撲上去、令對方無反抗、用兇器機會。

拳諺雲“手進三分,足進七分,勝在進步佔勢,不敗在退步避峰,穩固下盤內氣充實”。要想擊中對方,必須靠腳下功夫,準確測距,接近,才能發揮出自身功力。《水滸》中說好漢的功夫,常用“三、五十人近身不得’,來描述。高手如一團龍捲旋風,可控制距離、八方應敵。《三國》中一些武功高強的名將在近距離因措手不及而被對手斬殺,故戰前常有“來將通名”的遠距離了解,以便備戰應對。

《水滸》中的武功高手楊雄在意料不到情形下近距離突遭挾持,被幾個無賴捉住手腳、控制不能動彈時,身上有功夫也應用不上,被好漢石秀“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一頓拳腳,打倒無賴,楊雄方脫得身來,使出本領,“一對拳頭穿梭也似”、“把幾個破落戶打翻在地。’再看,《水滸》中兩人相鬥,雙方欲停止打鬥,則“跳出圈外,”再來講話。這個“跳出圈外”就是雙方站在安全距離範圍,你打不著我,我打不著你。

自衛中距離感的至關重要作用。有習散打多年有水平者對在街頭自衛中被不會功夫的普通人瞬問野牛衝擊式襲擊而敗感到困惑,不知原因何在。而沒有受訓練者更不知控距的作用,往往身處極易被攻擊危險距離卻不知,結果遭兇器襲擊或被偷襲暗算所害。

有歹意的陌生人會用答訕或令你放鬆戒備的方式來靠近,以利出其不意地發動攻擊。有一武師,能力戰多人,一日兩普通人邊聊天邊走近他,他沒有防範戒備,結果被兩人近身突襲按倒、痛打一頓,武師受挫,是因為喪失了作出反應的距離感,攻擊用偷襲得逞。生活中這樣的情形很多,如在窄屋內,對方猛撲而來,如對手有兇器,將更加危險!在巷戰打鬥中,來犯者可能一邊叫罵著一邊氣勢洶洶地向你撲來,也可能是走近你身邊,突然一耳光或一拳打在你眼睛上,這都是用縮短距離造成侵害。

飛機有雷達、預警機遠距離發現敵機或導彈,以便有時間預以迎擊,而自衛打鬥中,因為攻擊方習慣於推搡、抓扯、吵罵中或以偷襲方式近身,所用為自衛者過去練習中從未見過、不熟悉、意料不到的攻擊方式,或情緒激動、恐懼、憤怒、緊張而亂了心智,而攻擊方高速撲近,自衛者反應不及時,沒有準確控制距離,拳腳尚未應用,即被衝倒。有人在平素練習中,場地寬闊、平坦,雙方會小心翼翼、控制距離,加之對實戰有心理準備,所以打起來頗有章法。偶爾纏抱,可喘息,等教練、裁判喊停。而生活中襲擊者突然如瘋牛般猛撲上來,距離感被破壞,猝不及防,自衛者步法一亂,身體失去平衡,對身後、身邊的桌椅、車、石頭等生活障礙物、自己有限的活動空間沒有清晰、準確的認識,故難用招法。

所以,自衛中,當察覺打鬥衝突不可避免時,應心理上立即有所戒備,與對手保持上前一步一臂一腿可擊中距離,對方猛撲,即以攔截踢阻止,成功破壞對方猛撲的勢頭後,即可從容發揮自身所掌握技術。

遭遇衝突,思想上,應迅速觀察自身的運動範圍、保持視線清晰、準確反應、根據所處地形環境寬窄、立即作好應對措施,儘可能保持遠距離,以有周旋機會,在近距則要防範對方用兇器,或阻擊式反攻控距,在初次接觸中瞭解對方的攻擊方式,只要瓦解了對方初襲的“三斧頭”,就能看到他的破綻並組織有信心的反擊。

步法功力與戰距的關係。明朝時期的倭寇善於迅速進入近距離施展刀術而取勝。

戚繼光在總結與倭寇交戰經驗時寫道:“倭善躍,一逆足則丈餘,彼以此跳躍光閃而前,我兵短器難接,長器不捷,身多兩斷”,倭寇善以靈活的步法,“倏忽縱橫、旋轉跳躍,以短制長”,用快速的運動縮短距離,令對手措手不及、難以招架而敗。

獵豹快,羚羊也是風馳電掣一樣地快,獵豹可三秒內提至高速,以比羚羊稍快一點的微弱優勢趕上了羚羊,才能成功捕獵。

同樣,中華傳統技擊武術核心大都極為重視下盤功力、步法速度的運用,步不穩則拳亂,步不快則拳慢。《武當拳術秘訣》雲“練步者何?練其舉足輕如鴻毛,立步重如泰山,其快也驚鴻一瞥,其固也磐石之安。”沒有步法功力,彷彿汽車沒有輪子,輪胎無氣。八卦步、形意樁等,不是鬆鬆垮垮地站著,而是有負荷力,都是意在強化下盤。形意拳經雲“起無蹤,落無形,足去好似卷地風”。練得如摩托車般可瞬間提速衝擊對方,是習拳的目的。看一個人的功力,不是花枝招展、左環右繞、繁複多變,而是其瞬間運動速度,速度快,才能如獵豹般縮短距離,擊中、擒獲目標。形意拳先賢宋世榮先生有“吾有盤根保真算,旋轉飛騰勁不斷”之說,盤根,即底盤功力鍛鍊,功力深,則進退迅速輕便而不失其沉著穩健,昔人云郭雲深“一步三丈五”,指的是因下盤有功力而啟動速度快,這必須經練習才能形成。

練習中的距離感。測距,如同把握對方進入我方射擊範圍之內射擊一樣,用拳步一體化感知攻擊距離。為了在自衛及搏擊對抗中準確測距,度量,平時每秒鐘的練習就要有精確的用步、拳、腳測距的習慣。

沙袋沒有手腳,所以練習者習慣精神鬆懈、不講測距地站近只知全力以拳腳攻擊,疏忽了每一攻、防配合掌控距離感的練習。而注重測距之攻擊,則可大大提高練習質量。對此可這樣設定:初級階段,練習對固定物攻擊的測距;中級階段,練習對移動物的攻擊測距;高級階段,練習攻防兼備、混合應用的測距。要求拳步、攻防、反應、速度諸要素合一。

距離感與戰術的關係。有空軍將領說,保衛祖國當以戰鬥機遠程作戰阻擊來犯之敵,要避免城市遭受戰火,其意為用遠距離作戰禦敵於國門之外。而城市近距離巷戰則城市人民遭殃,看美軍海灣戰爭,首先遠距離射導彈、空中扔導彈,扔了就跑,最後才近戰。用遠距離作戰避免自身傷亡。

腿、拳、肘膝、擒摔為遠、中、近三種不同的實戰應用距離,實戰中,距離是不斷變化的。準確掌控距離感,迅速變化攻擊應對方式,為練習之重點。對方在什麼方式進攻?意欲何為?我方計劃以何技術相應?準備用遠距離遊擊、打一下就跑、還是近戰拼刺刀?搏擊是有思想的,根據對手情形而變。

戰術得當,可壓制對方長處,例:對方欲近戰,我方以撒步遠距離控制阻擊;對方遠距離技術嫻熟,我方尋機鑽閃而進,剋制其長處不能發揮等。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擅長變通,方可佔據先機。

前述警察擒敵為近距突襲戰術,在自衛搏鬥中,不能消極等待對方近距攻擊再予反擊,而應預備好遠距反擊方式,控距不令其接近,若心智混亂,則面對突襲猝不及防,手忙腳亂,則易失去平衡,若能頭腦清晰地在遠距挫敗對方偷襲,就可趁勢反擊,即使對方突入近距離,也可應用手法封纏揪推,破其重心,制服對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