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后,中国工程院掌门易人

撰文|周宇

中国工程院第14次院士大会6月1日闭幕。这次大会的一项重要议程是选出新一届的工程院领导班子成员,包括1名院长和5名副院长。

5位副院长中,陈左宁系连任,钟志华、邓秀新、何华武、王辰4人都是首次进入工程院领导班子。

中国工程院成立于1994年,每两年召开一次院士大会,隔一届进行一次选举,也就是4年一选举。

新院长的三个特点

新院长李晓红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年轻。他今年只有59岁,是工程院成立以来的5位院长中唯一一位上任时不满60岁的。

另一个特点是,他和前任周济一样是“学院派”,是从高校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

李晓红是重庆人,1959年6月生,1978年开始在重庆大学采矿系学习,198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随后留校任教。2003年,他开始担任重庆大学校长,2004年明确为副部长级。7年后,2010年,李晓红从重庆调至武汉,开始担任武汉大学校长,2016年开始任教育部副部长,随后调至中国工程院工作至今。

8年后,中国工程院掌门易人

作为科学家,李晓红的专业毫无疑问是过硬的,他的研究多应用在煤层气开采和煤矿瓦斯灾害防治领域,一般被简化称为“矿山安全技术专家”。最近他正在研究的是有望解决中国能源短缺问题的页岩气开采工作。

5位副院长中,陈左宁系连任,这位女科学家到今年10月就61岁了。她2001年增选为院士,是计算机工程技术方面的专家,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另外4位新晋副院长中,有两位也是大学校长出身。

钟志华今年56岁,曾担任湖南大学校长,现任同济大学校长,2005年增选为工程院院士;邓秀新今年57岁,现任华中农业大学校长,同时还担任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他2007年增选为院士。

另外两位副院长,何华武今年63岁,现为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铁路总公司总工程师,2009年当选院士;王辰今年也是56岁,现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主任,2013年当选院士。

工程院院长的选拔路径

根据《中国工程院章程》规定,中国工程院院长、副院长由院士大会在本院院士中选举产生,任期四年,可连选连任一次。

8年后,中国工程院掌门易人

从上表可以清晰地看出,徐匡迪和周济都曾连任。

先说说院长。第一任院长朱光亚是国防科工领域的科学家,是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第二任院长宋健是航天领域的科学家,在担任工程院院长之前,曾担任国务委员和国家科委主任。

徐匡迪在进入工程院工作之前,曾长期在市政府工作,他1995年增选为院士时,担任的职务是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

8年后,中国工程院掌门易人

2010年6月11日,中国工程院前院长徐匡迪(左)与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握手。

周济的履历相对丰富,他既担任过校长,也在企业当过董事长;既担任过省委常委,也干过教育部部长。他曾长期在湖北工作,从1997年开始,先后担任华中理工大学(即现在的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兼华中软件公司董事长、武汉市长、教育部部长等职。

他们四人担任中国工程院院长时的年龄分别为70岁、67岁、65岁和64岁。

再简单说下副院长的情况,主要是近几年,副院长打破了任期内不调动的规则。

王玉普2014年被任命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不到1年,2015年4月,转任中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

2016年6月,赵宪庚、田红旗(女)被任命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11个月后,田红旗调任中南大学校长。

“竞争对手”接棒工程院

说到这相信在武汉念过书或对武汉有所了解的读者就能会心一笑了。在武汉,华中科大和武大一直竞争得都十分激烈,机构给全国高校排个名,两所学校不论哪个排名高一点,都会引起网上舆论的轩然大波。虽说两位院长都离开原职已经很久,但相信感情依然在线,周济在华中科大担任校长2年,李晓红在武大担任校长6年。

再说下两年一次的院士增选工作。经过前期“抢救式”的大量增选后,进入新世纪以后,开始进入平稳期,中国工程院每两年大概50到70人左右。

资料|新华社 中国经济网 澎湃 中国新闻周刊

校对|李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