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巢湖將打造國際旅遊目的地,合肥構築服務業集聚發展新格局……

目標 打造1~2家營業收入過1000億元的集聚區

自2011年安徽省啟動建設省級服務業集聚區以來,截至2017年底,合肥市共設立了60家服務業集聚區,其中省級服務業集聚區30家。2017年,全市服務業集聚區共實現營業收入2927億元,共實現稅收86.03億元,累計就業人數達40.4萬人。

2017年,合肥市服務業集聚區中,營業收入超10億元的有26家,其中超100億元的4家。陸續湧現出一批具有區域競爭力和知名品牌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其中,合肥(蜀山)國際電子產業園入選全國首批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合肥商貿物流園、安徽(合肥)青年電子商務產業園等服務業集聚區入選國家級示範園區(基地)。

《規劃》提出,到2022年,合肥市服務業集聚區力爭達到90家,總營業收入、完成稅收均較2017年翻一番以上,集聚區平均規模、吸納就業人數等領跑全省。力爭到2022年,打造1~2家營業收入過1000億元的集聚區,形成10家以上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公共服務平臺,培育國家和省級服務業品牌40個以上。

佈局 構築“一核引領、一圈提升、多區聯動”發展格局

未來幾年,合肥市將積極推動主城區與巢湖相互依託、城湖共生,構築“一核引領、一圈提升、多區聯動”的服務業集聚發展新格局。其中,“一核”即主城區發展核。包括中心城區及外圍鄉鎮,將全面提高金融商務等服務業集聚區發展能力和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一圈”即環巢湖發展圈。主要包括兩城(濱湖新區、巢湖市區)、兩泉(半湯、湯池)、十二鎮(環湖十二鎮),將重點推進“生態+”“文化+”“旅遊+”等新業態,在旅遊休閒、健康服務等領域加快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產業發展、綠色生態、美麗宜居的服務業集聚區。

另外,“多區”即各類服務業集聚區。依託省市服務業集聚區,輻射連接服務業特色小鎮、創新創業空間、重點商業商務樓宇,以及五縣(市)、重點鄉鎮的城(鎮)區等。因地制宜地引導現代服務業以及新興服務業合理集聚,形成科學合理的服務業集聚平臺佈局體系。

旅遊休閒 整合環湖資源打造國際濱湖旅遊目的地

環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合肥市旅遊資源豐富。今後,在環湖親水運動方面,引導濱湖新區建設宜居宜遊宜商的生態型、綜合型的現代化濱湖旅遊新城;整合環湖資源,積極發展文化觀光、濱湖休閒度假和與水上運動有關的專項旅遊,打造國際濱湖旅遊目的地。

在古城文化養生方面,支持肥西縣依託三河文化旅遊集聚區,繼續挖掘歷史文化、民間民俗文化、飲食文化內涵,打造融旅遊度假、養生休閒、演藝文化、會議交流、新媒體創研等為一體的生態休閒養生度假目的地。支持廬江縣依託湯池溫泉文化旅遊集聚區,全力打造集溫泉旅遊、中醫養生、休閒度假、有氧運動等功能於一體的生態旅遊區。支持廬陽區依託城隍廟文化旅遊集聚區,融入歷史元素,打造建築形態有記憶、產業業態有特色、歷史文態有傳承、區域生態有支撐的文化旅遊區。

體育競技方面,《規劃》指出,要圍繞大圩體育小鎮、肥東白馬山國家籃球公園、巢湖半島國家體育公園等項目建設,支持發展體育健身休閒、體育競賽表演等服務業態,力爭打造國家級體育產業基地。

金融服務 打造濱湖金融大數據中心

在現代金融服務區方面,《規劃》明確,以廬陽、蜀山、包河等城區為重點,以金融樓宇規劃、建設和改造提升為主,集聚金融分支機構、營運前臺,積極吸引大型銀行金融機構來合肥設立區域性總部或分支機構,引進和聚集零售類金融機構、私人銀行、徵信評估等各類新型金融機構及相關中介服務機構進駐。

同時,加快長江中路~北一環全國性金融機構總部基地、阜南路金融生態鏈集合發展基地、臨泉路~肥西路新興金融機構總部基地、安徽國際金融中心、合肥金融港等項目建設,重點引進一批保險、信託、證券、租賃、期貨、基金、資產管理等非銀行金融機構。

在濱湖金融核心區方面,將結合濱湖國際金融後臺基地建設,繼續推動功能升級;打造濱湖金融大數據中心,推進中國科大國際金融研究院建設,打造國內知名的金融綜合服務基地。

軟件與信息服務 依託高新區規劃建設量子產業園

為打造軟件開發與信息服務集聚區,合肥市將支持巢湖經開區動漫遊戲產業集聚區、高新區5F創業園等,推進以軟件開發、公共測試、公共信息服務等為主的科技服務平臺建設和技術轉移、知識產權服務、投融資服務的第三方服務機構發展。

除了打造“中國聲谷”,《規劃》提出,要依託高新區,規劃建設量子產業園,加強信息安全關鍵技術研發與服務。同時,加快“數據+產業”集聚區建設,重點圍繞高新區國家醫療健康大數據中心建設大數據+醫療健康(智慧醫療)集聚區,圍繞濱湖金融後臺基地建設大數據+金融(科技金融)集聚區等。

電子商務 打造“互聯網+”城市產業集群孵化器

在電子商務集聚區方面,合肥市將發揮合肥(蜀山)國際電子商務產業園成熟的綜合配套設施優勢,以跨境電商為特色,著力建設大宗產品電子商務貿易中心、行業電子商務交易平臺、電子商務呼叫中心、跨境電子商務監管中心。

依託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包河區及安徽(合肥)青年電子商務產業園等,著力建設電子商務創新創業孵化中心、工業製造型供應鏈電子商務平臺、電子商務物流中心等,打造“互聯網+”城市產業集群孵化器和電子商務集中發展帶。

商務會展 突出三里庵區域、天鵝湖周邊商務區發展

在商務集聚區方面,未來幾年,合肥市將依託銀泰中央商務集聚區建設,完善“喵街”等公共服務平臺,提升為商場、商圈、商戶和消費者的服務水平。引導蜀山區突出三里庵區域綜合商務區發展、天鵝湖周邊中央商務區軸向發展,積極吸引跨國公司和國內大企業設立綜合型總部、地區總部或職能型總部機構。

在會展集聚區方面,推動形成安徽國際會展中心、合肥濱湖國際會展中心,形成兩大會展經濟產業帶。依託經開區安徽國際會展中心建設基礎和良好品牌,鼓勵申辦更多知名的國際性、全國性的大型會展。推進濱湖國際會展中心二期建設,支持濱湖新區大力建設具有知名品牌的高端現代濱湖會展集聚區。

創意文化 重點打造恆通文化產業園、長江555創意基地

為打造老城特色文化集聚區,今後幾年,合肥市將加大工業遺址更新、老舊建築提升改造力度,整合閒置資源,吸引藝術家、商家入駐, 打造創意文化產業基地,建設老城區特色文化圈。

建設創意設計集聚區方面,要在高新區、環巢湖、包河省創意文化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國家廣播影視科技創新實驗基地、濱湖卓越城等區域,加快建設一批文創園區。利用瑤海老工業區搬遷改造全國試點契機,加快產業結構調整,重點打造恆通文化產業園、長江555創意基地等。

現代商貿 結合重要地鐵站點打造高端商貿集聚區

今後,合肥市將支持有條件的地區,探索“互聯網+商圈”發展模式,開展智慧商圈試點建設。一方面,充分發揮廬陽四個“一平方公里”特色商圈、濱湖商圈、環天鵝湖商圈、馬鞍山南路商圈、三里庵商圈、勝利路商圈、火車站商圈等區域的較好商貿集聚條件,推動商貿服務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打造智慧商貿集聚區。

值得一提的是,《規劃》明確,將實施主要地鐵站點商圈發展規劃,結合潛山路站、合肥南站等重要站點及換乘站點的商業設施建設,打造一批符合現代化國際都市特徵的高端商貿集聚區。

健康養老 建設環巢湖和環主城區兩大養老養生產業帶

在醫療健康方面,《規劃》明確,充分發揮主城區優良的醫療資源,推廣面向居民家庭的全科醫生簽約服務;鼓勵社會資本舉辦高水平、規模化的大型醫療機構,建設以醫療健康為重點的集聚區。

在養老服務方面,合肥市將依託半湯和湯池的溫泉資源、環巢湖的自然生態資源及其他資源優勢,建設環巢湖和環主城區兩大養老養生產業帶,打造以養老服務為重點的集聚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