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義無敵?歷史上最講仁義的君王,最後死在仁義上

春秋時期,諸侯你爭我奪都想成為天下霸主,但此時還未丟棄“仁義”二字,之前表面上大家都還裝作是仁義之君,把仁義做到極致的,當屬宋襄公。

話說齊桓公姜小白曾經是公認的春秋霸主,威震中原,可惜晚年昏庸,最終被身邊的奸臣易牙、豎刁軟禁活活餓死,令人唏噓不已。

齊桓公死後,兒子們都搶著要上位,一時間相持不下,齊國內亂,其中公子昭逃到了宋國,請宋襄公支持自己。

仁義無敵?歷史上最講仁義的君王,最後死在仁義上

宋襄公一向自視甚高,奈何宋國弱小,空有理想無法施展,公子昭的到來再次點亮心裡炙熱的小火苗。

於是宋襄公護送公子昭回國,把害死齊桓公的兩個奸臣殺掉,再扶公子昭上位,一切順利得不像話。

自信心膨脹的宋襄公覺得時機來了,先找了幾個小國國君會盟,自己儼然已經是春秋諸侯第二陣線(弱小國家們)的盟主。

仁義無敵?歷史上最講仁義的君王,最後死在仁義上

接下來,宋襄公又聯繫當時實力強大的楚國和齊國等來到宋國會盟,並提議以爵位大小確定天下盟主。

為什麼以爵位大小?因為當時宋襄公的公爵理論上是諸侯中的最高爵位,這小算盤打得乒乓響。

仁義無敵?歷史上最講仁義的君王,最後死在仁義上

楚成王不幹了,當場亮刀子把宋襄公抓了起來,對,在宋國境內把宋國國君抓起來,並順便一路打到宋國都城,可見宋國是有多好欺負啊!

幸虧宋襄公的哥哥目夷才智過人,又經過其他國家居中調解,楚成王才把宋襄公放了。

宋襄公咽不下這口氣,率軍攻打楚國的小弟鄭國,楚成王馬上派兵來助,宋楚兩軍隔河對峙。

楚軍開始渡河時,目夷建議宋襄公趁機突襲,宋襄公以仁義之名拒絕了此下作行為,楚軍剛登岸陣形還比較混亂,目夷再次提議馬上進攻,宋襄公又用仁義之心孜孜勸導此事斷不可為。

仁義無敵?歷史上最講仁義的君王,最後死在仁義上

楚軍擺好陣形,兩軍正式開打,宋軍瞬間落敗,仁義的宋襄公中箭而逃,仁義並沒有幫他東山再起,第二年就去找齊桓公敘舊了。

宋襄公,真是活在烏托邦的仁義霸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